Octavia
【适用话题】感性与理性 科学与文化 客观规律
数字本身是客观的,但人总是不自觉地把非数学的意义投射其上。阿姆斯特丹大学的认知心理学专家马林诺夫斯基(Marisca Milikowski)曾研究过人们对100以内数字的评价(好/坏,令人兴奋/令人平静)。统计结果清晰显示,偶数被认为是“好”,而奇数则是“坏”;以1、2、3结尾的数字比别的更令人兴奋,偶数则令人心安。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王教授(Dan King)和佛罗里达大学雅尼谢夫斯基(Chris A Janiszewski)也做过类似的联合研究,研究人员请被试者表达自己对100以内随机数字的喜好(喜欢/不喜欢/中立),结果显示,偶数和以5结尾的奇数比其他数字更受欢迎。
看来,来自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数字的感性认识竟然相当一致。西方文化中13是个不祥数字,而东方文化对6和8的爱滔滔不绝地反映在价格签上。WD-39听上去是不是怪怪的?因为奇数总显得有点鬼祟神秘,令人不安。而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终极问题的终极答案”——“42”既不神秘也不会触发联想,人畜无害得有点无聊。
奇偶偏好带来的影响既直接又细微——王教授的另一项研究还显示,同一种清洁产品的商品名中含有偶数而不是奇数时,对消费者更具吸引力。他认为原因可能在于,大脑处理偶数比处理奇数更容易,所以含偶数的商品名能让大脑更流畅舒服地接受,于是自动点赞。
事实上,纽约佩斯大学神经生物学教授海因斯(Terence Hines)的研究已经证实,我们的大脑对奇数的反应时间比偶数要长一些。在他设计的测试中,随机数字在屏幕上成对闪现,被试者需要在两个数字同为奇数或同为偶数时按下按钮。结果显示,识别奇数对需要的时间平均比偶数对长了20%。
对大脑来说,偶数是天然的,奇数则是不自然的和奇怪的。或许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许多奇数给人一种神秘感:对于偶数,大脑可以从容舒适地放行,对奇数则习惯于多留个心眼,审视盘问一番。
奇数在数学上也更具挑战性,尤其是质数。它们更不常见,更难以计算、难以分割,甚至更有可能成为数学题的错误答案,从而使我们产生消极感受。唯一的例外是5,大概因为人类每只手有5根手指,5×2=10也是最常用进位制的底数。
然而,所有这些并不能解释不少人对数字7的偏爱。作为两只手能数过来的数字中最非主流的一个,它有点小神秘、小个性、一点点不确定,却仍然处于掌控之中,也许这正是7的魅力之源。
(冯国伟摘自《南都周刊》2017年第16期)
【素材分析】数字是客观的,所以人们认为人对数字的喜好是受文化、感性认识影响,比如,西方文化对13的忌讳,东方文化对6和8的偏爱。而科学研究结果却是:感性认识也是受大脑结构影响的。是科学和文化的结合让数字有了魅力,是理性和感性的结合让人们有了自己的偏好。所以,不片面不极端,尊重规律,才是对待生活的正确方式。
【速用名言】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英国哲学家 培根
2.科学和艺术是一枚硬币的两面。——美籍华裔物理學家 李政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