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CT检查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2018-01-07 23:41:44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20期
关键词:核磁胆管B超

李 燕

(核工业416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51)

·检测与诊断·

腹部CT检查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分析

李 燕

(核工业416医院·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51)

目的:对比分析用腹部CT检查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核工业416医院收治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选患者均进行腹部CT检查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对比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结果:1)用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84.0%,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95.0%。用这两种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用腹部CT检查诊断直径≤8 mm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61.76%,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直径≤8 mm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88.24%。用这两种检查诊断直径≤8 mm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腹部CT;核磁胰胆管成像;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的常见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高热、寒战、黄疸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休克、神志异常、肝区叩痛等表现[1],部分患者可伴有胆囊肿大。尽早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有利于及时为其确定治疗方案,把握对其进行治疗的最佳时机。进行腹部CT检查、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均为临床上常用于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方法。为了对比用这两种检查方法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核工业416医院对1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了分组对照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5年4月至2017年2月期间核工业416医院收治的100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这些患者的纳入标准:其病情符合《实用科学》中关于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标准。这些患者的排除标准:1)合并有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或血液系统疾病。2)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这100例患者中有男56例,女44例,其年龄在23岁至69岁之间,平均年龄(48.2±6.8)岁。

1.2 方法

对这100例患者均进行腹部CT检查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进行腹部CT检查的方法是:1)检查前6 h,指导患者禁食。检查前3 min,让患者饮用600~800 ml的温水。2)选用西门子Emotion 16层螺旋CT机对患者的胰胆管部位进行多方位扫描。扫描参数设置: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2 mAs,层间距和层厚均为7 mm,准直器宽度为0.75 mm。3)对扫描所得原始图像进行重建,然后将其上传至后期处理工作站进行矢状位、冠状位的重建(重建时的层厚、螺距均为5 mm),并按照胆管的走向对图像进行曲面重建。进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的方法是:1)检查前3~4 h,指导患者禁食。2)协助患者取仰卧位,选用美国GE Brivo MR355磁共振成像系统对患者进行胰胆管成像检查。3)使用呼吸门控监控、腹部线圈采集信号,先对患者的胰胆管部位进行冠状位自旋波快速扫描。在冠状位、轴位进行定像,然后在不同呼吸触发基础下完成三维单次激发高分辨自旋回波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扫描。扫描参数设置:TE为650 ms,TR为1219 ms,层厚为1 mm,矩阵为256×256,FOV为380mm×380mm,设定层数为100层。4)在后期处理工作站完成薄层扫描图像的重建。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7.0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用腹部CT检查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

用腹部CT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84.0%,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95.0%。与用腹部CT检查相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用腹部CT检查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n(%)]

2.2 对比用腹部CT检查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直径≤8mm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

用腹部CT检查诊断直径≤8 mm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61.76%,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直径≤8 mm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为88.24%。与用腹部CT检查相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直径≤8 mm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对比用腹部CT检查与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直径≤8 mm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及生活工作压力的加大,肝外胆管结石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肝外胆管结石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汇合部位下方的胆管结石或发生于肝总管、胆总管及肝内胆管中但最终下降到肝外胆管部位的结石[2]。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胆道堵塞、胆汁排泄不畅、胆管内压力升高、发热、胆绞痛等。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的病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疗是保障其生命安全的关键。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以往临床上诊断胰胆管类疾病的金标准。此检查所得图像的分辨率较高,用其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可达82%~90%。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技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不易被患者接受。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等影像学检查均为临床上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法。这些检查方法的安全性较高,更易于被患者接受。用B超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性较低。这主要是由于肝外胆管结石多发生于胆管的下段,而胆管下段与十二指肠邻近,受十二指肠内气体的影响,B超检查所得图像的质量通常较差[3]。腹部CT检查是目前临床上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常用方法。此检查所得图像的分辨率较高,能清晰地显示出高密度的结石影,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清晰的胆管横断面图像。在为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注射造影剂并对其进行增强扫描后,可清楚地观察其肝内胆管扩张的状态,这不仅能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还有利于临床医生预测对其进行手术治疗的难度[4]。对肝外胆管结石患者进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可从冠状面上的多个角度对其检查图像进行重建,从而可获得其“胰胆管树图像”。这有利于临床医生多方位地观察患者病灶的全貌,从而可提高临床医生诊断其病情的准确率。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用腹部CT检查相比,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准确率更高。这一研究结果与蔡建平、张淑萍等[5]的研究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在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此检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清晰的检查图像,便于临床医生在肝外胆管结石患者发病的早期对其病情进行准确的诊断。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对直径较小的肝外胆管结石的检出率也较高,这有利于减少此病的 漏诊、误诊。此检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杨树东.腹部CT及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探讨[J].河北医学,2014,20(9):1522-1524.

[2] 荣贵宾.腹部CT、B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34(25):86,88.

[3] 姜良玉,王崇峰.腹部CT、B 超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4,4(17):96-99.

[4] 刘彦丽,靳元,陈业鹏,等.B 超及腹部 CT 与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诊断中的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10):1458-1459.

[5] 蔡建平,张淑萍.腹部CT、B超及核磁胰胆管成像在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价值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6):142-144.

R575.7

B

2095-7629-(2017)20-0160-02

猜你喜欢
核磁胆管B超
上海某三甲医院CT、核磁大型影像设备的管理、配置和使用分析
液体核磁管清洗方法进展
大学化学(2021年2期)2021-04-09 11:15:32
B超、彩超检查如何选择
写字的尴尬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腹部B超与阴道B超在异位妊娠诊断中的比较
中外医疗(2016年15期)2016-12-01 04:25:54
X光、CT和核磁如何选
百姓生活(2016年6期)2016-06-22 14:39:00
浅谈核磁共振仪自主开放前的准备工作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管损伤12例
胆管支气管瘘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