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及其培养的研究*

2018-01-07 21:04檀跃宇
关键词:媒介青少年素养

侯 颖, 檀跃宇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及其培养的研究*

侯 颖, 檀跃宇

(中北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山西 太原 030051)

重视培养青少年新媒体素养及应对新媒体大环境的各种能力, 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青少年在学习、 生活中利用新媒体能够增强其学习自主性, 拓宽视野, 适应其个性化发展的需求; 然而, 新媒体对青少年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及在阅读能力、 学习能力、 思维能力、 思辨能力等方面的养成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文章基于新媒体的特点, 分析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利弊影响, 从国家、 社会、 学校、 教师、 家长以及学生自身多角度入手, 对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培养进行初步探讨。

青少年; 新媒体素养; 能力培养

0 引 言

新媒体是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之上延伸出来的各种媒体形式[1]11, 通过网络、 手机、 数字媒体等平台传播到世界每一个角落。 更新换代的新媒体对青少年的生活、 学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青少年一般指10~19岁年龄段的群体, 正处于对知识体系、 思维、 行为习惯等养成的最佳时期。[2]因此, 对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培养是当下基础教育工作者及研究者的重要课题。

1 新媒体素养的概念及其对青少年的重要意义

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 将其融入到基础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已是大势所趋, 因此, 对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

1.1 新媒体素养的相关概念

所谓新媒体素养, 指基于新媒体的主要特点, 受众者应当掌握的新技术以及面对媒介各种信息时的选择能力、 理解能力、 质疑能力、 评估能力、 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反应能力。[3]新媒体素养的培养指在学会并善用新媒体技术的基础上, 突出对青少年各种能力的锻炼。

根据新媒体素养的概念可以看出, 新媒体素养由各种能力组成, 青少年应具备的新媒体素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基础教育阶段的育人目标入手, 首先, 青少年应具备基本的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青少年步入新媒体大门的“钥匙”, 青少年通过对媒介知识的系统学习与了解, 为之后更好的利用新媒体打下扎实的基础; 其次, 青少年应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 学习能力, 在知识信息的海洋中将所学到的知识通过自我加工不断地积累、 储备, 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从未来发展趋势角度, 首先, 面对新媒体庞大的信息量, 基于百度、 谷歌等便捷的检索方式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惰于思考, 以“囫囵吞枣”的方式接收复杂的信息, 因此, 青少年应具备解读新媒体信息的思维能力及对信息再加工的能力, 包括理解、 思考、 推理及创造等; 其次, 对于复杂多样的新媒体环境, 青少年还应具备筛选新媒体信息的批判、 思辨能力及对信息的评估能力等。

1.2 新媒体对青少年影响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 国内外学者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带来的众多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国外学者研究角度多样, 且注重实践结果。 Yun[4]研究韩国国内的中学媒介素养教育并提出有效的教育计划, 认为媒介素养教育与阅读教育要结合进行。 Kesler, Ted[5]针对九个公立学校的八年级学生们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培养阅读能力进行了调研,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青少年人群批判性媒介素养的养成。

国内学者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带来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赵霞[6]在关于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研究中认为教育者在推动我国青少年的阅读过程中既要注重传统媒体阅读引导, 又要加强新媒体阅读引导; 刘辉[7]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我国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中的实践模式及产生的效果; 张泰来[8]总结了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 包括新媒体知识教育、 新媒体价值教育、 新媒体能力教育和新媒体伦理教育等; 涂涛[9]指出新媒体的普及与应用正在改变学习者、 教育者、 教学系统等, 给未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带来挑战。

通过对国内外学者相关文献进行梳理, 发现针对新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的各种影响的研究较多, 角度也全面, 但对于如何培养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研究却鲜见。 因此,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 试图进一步深入分析新媒体给青少年在学习、 生活中带来的影响, 并着重对如何培养青少年新媒体素养予以探讨。

1.3 培养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重要意义

1.3.1 有利于青少年应对新媒体大环境的挑战

随着新媒体环境不断深入大众生活, 新媒体对青少年的学习、 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不少新挑战。 在思想上, 新媒体媒介的开放性易使青少年迷失在虚拟的环境中, 从而被不良信息所误导而产生思想偏差; 在行为上, 青少年易被不良信息诱导而发生行为上的不恰当举动, 产生链条反应。 多角度多方面对青少年进行新媒体素养的培养使青少年不会轻易迷失在新媒体环境中, 面对使用新媒体媒介所产生的问题也能应对自如。

1.3.2 有助于青少年利用新媒体塑造自我

新媒体环境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是一把“双刃剑”, 青少年应该懂得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中扬长避短, 尽量规避新媒体环境所带来不好影响的同时应抓住新媒体的优点来“为我所用”。 新媒体素养已成为当今青少年所必不可少的综合素质之一, 加强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培养, 可以帮助青少年获得应具备的各种能力, 并积极武装自我, 促使其善于使用新媒体技术来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 在新时代浪潮中不掉队。

2 新媒体的特点及对青少年的影响

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研究, 如图 1, 截至2017年6月, 我国10~19岁青少年网民规模达到14 572.504万人。 2012~2017年间, 10~19岁的青少年在2012年至2013年间有比较明显的增长, 之后的五年间青少年网民人数保持在平稳状态, 没有大幅度的增加。 2017年青少年网民占全部网民的五分之一, 是一个比较庞大的群体。

由图 1 可见, 互联网向青少年人群渗透明显。 近年来, 青少年网民人数占比保持较高, 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于智能手机、 智能电子产品等移动上网设备的普及程度较高。 随着近几年我国青少年网民规模的不断扩大, 新媒体给青少年带来的各种影响也日益凸显。

图 1 2012.12~2017.06年间10~19岁青少年网民规模

2.1 新媒体的特点

新媒体给青少年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造成不少困扰。 首先,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开放性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例如, 通过直播、 微博、 播客等在线方式可以使青少年在第一时间获取知识、 信息, 满足他们对信息的需求; 然而, 面对海量的信息, 便捷的检索模式又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惰性思维, 不利于思维能力养成。 其次, 新媒体的交互性使青少年不但可以接收新媒体带来的信息, 而且能在微博、 微信、 博客、 论坛等各种平台上提出自己的见解, 使信息不断地在传播者与被传播者之间流动, 可增强青少年的能动意识; 然而, 网络上各种谣言、 水军、 虚假信息等的产生有违社会道德, 青少年不应参与此类活动。 再次, 新媒体给青少年带来动力的同时也给政府的监管带来挑战。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 青少年已将自身融入到了科技洪流之中, 影响利弊参半。

2.2 新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的积极影响

2.2.1 加强了青少年的自主性

传统的单一获取知识的方式一直以来在青少年的教育中占主导地位, 他们早已习惯这种学习方式, 极易产生倦怠感。 新媒体为青少年获取信息提供了新的途径, 增强了其学习的能动性与自主性。 新媒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灵活的方式, 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 电脑等终端设备浏览网页、 微博、 微信、 论坛等方式获取信息。 在新媒体环境下, 青少年能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通过在线教学系统、 远程教育、 多媒体课堂等形式促使他们依据自己的需求来获取知识。

2.2.2 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

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学习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书本课堂。 虽然“书中自有黄金屋”, 但对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 书中的信息量已满足不了青少年的需求, 新媒体时代的诞生弥补了这一缺点。 例如, 在2017年的两会期间, 青少年学习、 了解两会的知识、 内容, 除了通过传统媒体外, 还可以通过VR、 在线直播、 720度全景等新技术看两会。 新媒体有利于增强青少年对新事物的兴趣, 吸引青少年积极投身其中, 进一步拓宽了青少年的视野。

2.2.3 满足了青少年的个性化要求

传统媒介的典型特点是“一对多”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 青少年可以“点对点”地根据自己所需来获取信息并发出自己的“声音”, 使其个性得到充分展示, 在新媒体环境下拥有“话语权”。 利用微博、 微信、 论坛等方式对热点事件发表自己的见解, 与其他网友互动, 交换不同层面的想法, 使青少年对信息不再只是被动接受, 而是双向互通。 青少年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平台, 以弥补知识空缺。 信息的互通流动性有助于满足青少年个性化要求, 开拓青少年的学习潜力, 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与想象力。

2.3 新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的消极影响

2.3.1 “碎片化”阅读方式容易使青少年阅读能力受到影响

在信息传播中, “碎片化”成为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点。[10]青少年对当今新媒体环境的熟悉程度不亚于成年人, 成年人的阅读方式从传统途径到新媒体途径存在一个过渡转变阶段, 而青少年从学习伊始就已然处于新媒体环境中。 由于获取知识、 信息途径的多样化, 青少年更青睐于运用新媒体来阅读学习, 因而对他们阅读能力的养成不容忽视。 研究表明, 青少年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他们的阅读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 只有提高阅读水平, 才能更好的储备知识, 才能打下扎实的基础。 青少年正处在阅读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 在新媒体环境下, “碎片化”阅读方式给他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不良影响。 信息的零碎性使青少年在阅读的过程中很难聚集精力, 对所学到的知识、 信息仅停留在表层含义, 不去深剖其内涵, 不利于对所浏览的信息进行良好吸收, 进而在培养青少年的阅读能力上大打折扣。

2.3.2 信息的易获取性使青少年思维能力发展受到影响

新媒体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 知识信息容量庞大, 不像书本枯燥、 抽象, 新媒体媒介更加有趣生动, 可通过音频、 视频等动态元素与青少年形成互动, 调动其积极性, 更容易满足他们的需要。 相比传统媒体方式, 最吸引青少年的是新媒体媒介信息的易获取性和实时储备海量知识的能力, 可以做到“足不出户, 便晓天下事”。 美国学者德弗勒和桑德拉·鲍尔·洛基奇提出的“媒介依赖论”中认为:“一个人越依赖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 媒介在这个人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就越重要, 而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也就越大。”[11]新媒体在青少年的学习、 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快餐式”获取信息方式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青少年产生惰性, 易对新媒体产生依赖。 青少年时期正处于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阶段, 对其理性思维、 抽象思维、 逻辑性思维等培养尤为重要。 青少年尚未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快捷的浏览信息导致思考积极性下降, 浅式阅读使大脑不能产生深刻的印象, 更谈不上深入思考, 严重影响他们思维能力的锻炼, 不利于理性思维、 抽象思维、 逻辑性思维的养成。

2.3.3 青少年思辨能力不足易产生认知偏差

新媒体在数字、 网络技术基础上延伸出各种传播形式, 许多信息自由流通, 信息传播速度快, 互动性、 针对性强, 样式丰富不单调, 为青少年开启崭新的视角, 使他们有更多的启迪与根据。 然而, 青少年普遍缺乏足够的文化底蕴、 知识积累、 信息筛选能力, 缺乏对信息的整合分析能力, 欠缺甄别信息真假的思辨能力, 故很容易被误导。 青少年将利用网络、 手机等媒介所检索到的信息机械地认为是正确的并全盘接受, 但实际上其中一部分信息是错误的, 但他们没有分辨能力, 进而将这些错误的信息当成正确的储备积累起来。 久而久之, 这些错误的信息储备将会影响他们知识体系的构建乃至影响到对今后生活、 学习、 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或事情的看法、 理解, 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3 培养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途径

新媒体在增强青少年的自主性、 扩充其视野、 满足其个性化要求等的同时, 也带来不少消极影响。 因此, 社会、 学校、 家庭等应培养青少年恰当使用新媒体的能力, 帮助他们合理利用新媒体, 积极培育和提升青少年的新媒体素养。

3.1 国家与社会: 应做好“规范者”和“监控者”

“少年强则国强”,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 新媒体时代, 不仅要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更重要的是关注他们的心理、 思想健康。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国家与社会的规范与监督。 首先, 政府应出台政策、 文件以保障青少年在网络复杂环境下身心的健康发展。 为此, 国家印发了《关于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保护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若干意见》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文件, 提倡青少年增强自我网络道德意识, 规范网络行为。 其次, 国家应完善有关新媒体网络传播的相关法律, 规范信息传播者的行为, 加强信息传播者对青少年传播信息内容的监控, 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管长效机制, 做好对新媒体的管理。 通过青少年容易接受的方式, 结合事例告诫他们严守有关新媒体的法律法规。 通过净化校园网络、 构建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网络环境, 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新媒体大环境。 再次, 社会应肩负起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网络环境的责任, 利用网络、 电视、 广播、 杂志、 书籍等媒介, 通过公益广告、 讲坛、 榜样的力量等以积极正面的方式向他们宣传新媒体相关知识, 培养青少年的新媒体素养。

3.2 学校与教师: 应做好“引导者”和“教育者”

学校是宣传教育的主阵地, 是宣传新媒体知识、 传授新媒体技能的主要场所。 作为教育工作者,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 首先, 学校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 重视对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培养。 譬如, 开设“如何利用新媒体获取知识” “新媒体素养教育” “新媒体能力培养” “如何正确使用新媒体技能”等相关课程; 优化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的媒介素养水平。 如定期组织教师培训, 增强教师教学能力水平; 普及相关新媒体知识教育, 学校定期利用开展讲座、 班会等形式, 请教师或者学生畅谈对新媒体的认知及从新媒体素养教育中得到的收获, 并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引导青少年正确利用媒介资源, 实现有效利用新媒体资源并不被误导的效果。 其次, 教师应重视对青少年 “基本功”的培养。 青少年处于学习生涯中的基础阶段, 作为初学者, 构建知识体系框架, 打好知识理论基础尤为重要。 因此, 教师应注重对青少年的阅读能力、 学习能力、 批判能力、 质疑能力等培养, 从日常学习中培养他们对知识、 信息的认知能力, 帮助青少年梳理通过新媒体获得的各种知识, 引导青少年有目的、 成系统地学习知识, 使他们的思维、 思考能力得以锻炼与提升。 例如, 在课堂中插入对某些经典案例的分析, 让青少年学会主动思考、 探究, 并通过讨论得出结果; 通过设立专题等方式, 提高他们通过网络查阅资料、 调研项目的能力。 对青少年新媒体素养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 点滴渗透。 通过基础教育与新媒体素养教育相结合, 使青少年在学习、 成长的道路上更加顺畅。

3.3 家长与青少年自身: 应做好“监督者”与“明辨者”

在青少年的成长、 成才过程中, 家庭教育不容忽视。 首先, 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 对孩子言传身教, 孩子对家长的行为举止耳濡目染。 家长应主动学习并正确使用新媒体技能,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帮助孩子规范网络行为, 建立起良好的榜样。 其次, 家长应扮演好“监督者”的角色。 青少年的自控能力普遍较弱, 家长对孩子管教稍有疏漏, 孩子便容易“误入歧途”。 青少年的心智还不成熟, 新媒体环境对于他们而言比较复杂, 还需要家长配合学校一起对青少年进行监督并矫正。 再次, 青少年应该有意识地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向, 尽可能按照自己的发展方向选择新媒体提供的知识、 信息。 有所为, 有所不为, 使自己的学习目标更清晰。 从新媒体获取到的新知识、 新技能, 也要同自己的日常阅读、 课堂学习和生活实践相结合, 把偶然得到的知识、 信息系统化、 集成化, 成为知识的驾驭者而非媒体的复读机。 青少年一方面应培养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另一方面应主动学习基本的媒介理论及新媒体有关的知识、 技术, 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以分辨复杂的网络环境所传播知识的真伪, 并培养善用媒介资源为我服务的能力。

4 结 语

新媒体给青少年的学习、 生活带来了新机遇、 新挑战。 新媒体对青少年既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也有消极负面的影响。 青少年的阅读能力不佳, 导致对所接受的信息、 知识无法良好吸收; 新媒体获取信息的方便快捷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依赖心理, 不利于他们思维能力的提升; 青少年的思辨能力不足, 故无法分辨所获取信息的真伪性, 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因此, 培养青少年良好的新媒体素养以应对这些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旨在为青少年营造良好的新媒体环境, 助力培养青少年新媒体素养, 加强青少年自身能力培养意识, 帮助青少年更好的成长。

[1] 刘行芳. 新媒体概论[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2015.

[2] Sacks D. Canadian paediatric society adolescent health committee age limits and adolescents[J]. Paediatr Child Health, 2003, 8(9): 577.

[3] 矫菲. 新媒体视域中青少年媒介素养研究[D].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 2008.

[4] Yun Semin. Research analysis of domestic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cusing on middle school programs[J]. Studies of Korean Science, 2017, 43(2): 39-67.

[5] Kesler Ted, Tinio Pablo P L, Nolan Brian T. What’s our position? A critical media literacy study of popular culture websites with eighth-grade special education students[J]. Reading & Writing Quarterly, 2016, 32(1): 1-26.

[6] 赵霞. 新媒体对青少年阅读的影响研究[J]. 中国青年研究, 2014(2): 21-26.

[7] 刘辉, 王越. 我国青少年新媒体素养教育模式研究[J].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4(1): 6-11.

[8] 张泰来. 新媒体素养: 青少年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J]. 基础教育研究, 2010(1): 55-56.

[9] 涂涛, 李文. 新媒体与未来教育[J]. 中国电化教育, 2015(1): 34-38.

[10] 汪頔. 新媒体对“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J]. 思想教育研究, 2010(1): 71-74.

[11] 王耕, 周志强.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行为失衡的实证分析——基于辽宁8所高校的调查[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14(10): 32-35.

ResearchonNewMediaLiteracyofTeenagersandItsCultivation

HOUYing,TANYueyu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030051, China)

Emphasizing to cultivate teenagers’ new media literacy and foster their various abilities to deal with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problem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ecome adults and talents for them. Teenagers those who utilize new media in their study and life can enhance their learning autonomy,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 meet their individualized development needs. However, building a systematic knowledge system for teenagers in terms of reading ability, learning ability, thinking ability, thinking and analyzing abilit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development also bring adverse effect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media,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pros and cons of new media on the impact of teenagers, and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of new media literacy for teenager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tate, society, schools, teachers, parents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adolescents; new media literacy; ability training

1673-1646(2017)06-0068-05

2017-10-08

侯 颖(1991-), 女, 硕士生, 从事专业: 思想政治教育。

G206.2

A

10.3969/j.issn.1673-1646.2017.06.013

猜你喜欢
媒介青少年素养
青少年发明家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