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师生、生生关系生动而温暖

2018-01-06 14:33陈惠文
广东教育·综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流动红旗温馨红领巾

陈惠文

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光有一腔爱意而没有恰当的“示爱”行为,得不到学生对“师爱”的回应,教师满腔的热情也会逐渐消退。因此,在工作中,教师应抓住一切时间、契机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关系,同时也引导学生之间建立温暖而生动的联系。

一、 建立温馨的师生关系

温馨的师生关系首先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其次,要畅通师生沟通的渠道,研究学生、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和条件,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注学生群体的新动向;第三,教师要积极成为学生的挚友和人生导师。

良好的师生关系表现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平等。尊重是構建温馨师生关系的基石;爱是构建温馨师生关系的核心;宽容是构建温馨师生关系的催化剂。教师用微笑去面对学生,用真诚去对待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灵魂去净化学生,用幽默去感染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温馨的家。让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又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在这样的关系中,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有利于个性的展示和发展,也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和能力的培养。反之,“教训”“权威”与“训斥”会压抑学生的情绪,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甚至会使其走向极端。

二、形成温暖的生生关系

良好的班风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推动着和谐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只有良好的班风,才能营造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班主任应和任课教师一起积极营造一种温暖和谐、健康向上、力争上游的班级内在精神氛围。而这种内在精神的铸就靠的是平时一点一滴的渗透,细致到教师的每一句话。这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使命感,从而发自内心地去爱自己的同学与集体。

片段一:校运会上,每班选出20个学生参加接力赛,没选上的学生,有的不高兴,有的无所谓……但这被我看成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我积极组织其他学生组成啦啦队,看看到底参加接力赛的学生拿到第一还是参加啦啦队的学生能拿到第一,鼓励他们争取“双料第一”。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被调动起来了,每一个学生都全心投入到校运会中去,看那一张张红扑扑的小脸,还有那瞪大的双眼、那紧握的小拳头,你就知道这些啦啦队队员一点也不比运动员轻松,他们恨不得自己上去跑两圈。“加油、加油……”喊声震耳欲聋,“耶……第一名!”欢呼声在操场上回荡,集体的荣誉当之无愧地属于这45个欢呼雀跃的孩子。

片段二:“都怪你,是你没戴红领巾,害得我们班拿不到流动红旗……”异口同声的责备令这名学生不知所措,只能小声而又委屈地为自己辩解:“我不是故意的,那天……”说着竟哭了起来。这样的场面令我左右为难,“不,肯定有两全其美的方法。”我脑中灵光一闪,随即温和地示意学生坐好,然后和颜悦色地对他们说:“你们都很爱班集体,因此责怪同学弄丢了我们的流动红旗,对吗?”学生连连点头称是。“那么,你们有谁提醒了这位同学戴红领巾?”这时他们你看看我、我望望你,都摇了摇头,不说话了。有名学生说:“他自己应该记得戴红领巾的。”等他说完,我才心平气和地说:“对,他是应该记得戴,但流动红旗不是他一个人的,而是我们全班的。他忘了戴红领巾,但我们也忘了提醒,所以我们也有责任。”这时,这名学生已经不哭了,全班学生都等着我继续往下说:“流动红旗是大家的,所以得到的荣誉也是大家的,当然,出了事,责任也是大家的。同学忘了戴红领巾,有责任;陈老师忘了提醒,有责任;你们忘了提醒……”“也有责任。”全班齐声说道。说完大家都笑起来,一场风波就此平息。但我想,集体主义观念在学生的心中应该有了更具体的意义,师生、生生之间的关系又更和谐亲密了。

班集体是师生、生生关系的载体,学生在温暖的班集体中学习和生活,多层次的和谐关系能有效搭建学生与他人交往的桥梁,引导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本栏责任编辑 王思静

猜你喜欢
流动红旗温馨红领巾
温馨提示
温馨提示
红领巾要戴好
《红领巾》的“童年照”
温馨的一家
“红领巾”是谁
一点突破好思考
一点突好破思考
温馨提示
“流动红旗”到我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