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技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沈伟国:资本眼中的标准化产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必须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保证各个生产部门在生产活动和技术上保持高度的一致和协调,以使生产顺利进行。
以互联网产业为例,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所有的产品就不能实现互联互通。所以,标准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使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也为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提供了可能。高标准才有高质量,标准是质量的基石,没有标准,现代产业体系就失去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因此,标准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以高铁为例,六种高铁车型是科技部“十三五”期间18个国家重大研发计划之一,六种车型当中的高速列车主攻跨国联营技术,将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城市串联起来,统一标准成为攻关的重点。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的轨距、电压、环境温度、技术标准、信号控制的应用需求,按照统一的技术平台、不同的技术线路研制时速达到每小时400公里的跨国联运高速列车,这种研发系统就需要确定标准制定的水平、标准化机制的健全、标准服务的高效。这些标准的因素直接影响到产业的发展。
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就是标准形成的过程,西门子通过标准来实现企业创新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一般要经过三个阶段,就是原始发展的科学发明—技术创新—产业化。技术发明阶段,往往是在研究机构中进行的,解决的是技术的可行性问题。技术创新阶段,就是要在原始发明的基础上针对市场需求、产品开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艺研究和中试工作,解决的是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的问题。产业化阶段,要完成规模和稳定生产的一系列工作,从资金投入、原材料采购到设备成套,从人才、生产条件的准备到市场开拓、用户培育,环环相扣。只有各方面都取得了成果,才能形成新兴的产业。
我们应该认识到,标准化是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的必由之路,任何科技创新成果要实现产业化,形成新的经济成长点,必须在创新过程中后期就开始产品技术和生产工艺标准的研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的技术创新成果实现商业化、产业化。由此可见,标准化可有力支撑创新成果形成新的产业,并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在众多的领域投入重金,以取得和控制国际标准战略制高点,并取得了行业和产业的竞争优势。具有战略意义的与技术标准有效结合的关键技术这个制高点一旦被占领,就有可能占领绝大多数的市场,并且取得超凡的利润,其他竞争者就很难发展。
以英特尔和微软长期占领微处理CPU和软件系统市场为例,他们在标准方面的优势给他们带来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后来者则处于竞争劣势。制定标准化战略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国家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回顾历史,在移动通信2G时代,率先被欧洲确立的GSM技术标准,使得移动通信标准成为竞争焦点。在欧洲企业迅速崛起的情况下,美国企业一度处于落后地位,美国政府从确立技术标准出发,支持CDMA和一个本土技术,并最终扭转了不利局面。美国政府坚决支持并资助CDMA标准,不仅鼓励美国本土市场运用,而且南美洲、亚太等地区也使用这个技术标准,使其成为一项国际标准。正是因为美国政府的这一系列措施,使CDMA成为继GSM之后的全球第二大移动通信标准,最终促成了美国企业在3G时代重返世界竞争中心。GSM和CDMA的标准之争,说明标准化战略从来就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代表着国家利益、地区利益,是企业和国家长期利益的战略谋划。
国家之争主要是市场之争,市场之争主要是企业之争,企业之争主要是技术之争,技术之争最终将归结于标准之争。
标准的先进性和技术优势,决定了企业是否能占得市场先机。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在申请专利保护的同时跟进开发标准,并极力将标准向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渗透,力争成为国家标准、国际标准的原型。当其他企业采用这个标准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其专利壁垒的阻挡,企业就可以获得稳定、可观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企业制定标准,往往会严于行业标准,这也是企业的战略谋划,目的是在竞争中保持优势。企业努力地将自己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国家标准,甚至是国际标准,亦是如此。ISO主席张晓刚建议,无论是在政府还是企业,要尽可能地选用先进的标准,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标志,作为企业,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标准更加先进。
标准化是产业发展的利器,也是创新创业的助推器。目前,以标准数据为核心的服务业已经应运而生,覆盖68个行业领域,数百万条标准形成的大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核心的商业资本。
在投资者眼中,标准化服务业作为基础性、引领性的产业,蕴含着极高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且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是一座有待开发的“金矿”。
(本文根据讲话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