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

2018-01-06 02:28马会勤
关键词:循证生存率心肌梗死

史 臻,马会勤*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2)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应用效果

史 臻,马会勤*

(解放军第一五三中心医院,河南 郑州 450042)

目的 探讨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78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为39例。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循证护理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存活率。结果 循证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37例(94.8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30例(76.92%),循证护理组的生存率38例(97.4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32例(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行循证护理指导,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还能够满足患者所提出的护理需求。

循证护理;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护理满意度;生存率

心肌梗死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极高的病死率,患者在患病期间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1]。心力衰竭是心肌梗死患者最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目前,对于该类疾病采取对症治疗外,同时给予循证护理指导,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护理方案,能够减少心力衰竭症状的发生,从根本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护理满意度[2]。近几年来,临床的研究力度逐渐加深,循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主要依据“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准确评估患者的患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实施到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更加利于患者的身体康复[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2016年4月~2017年4月我院接收的78例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为循证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分别为39例。其中,常规护理组男性20例,女性19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为52岁,平均年龄(68.25±6.15)岁;最长病程为15天,最短病程为1天,平均病程(5.0±1.8)天;循证护理组男性22例,女性17例,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54岁,平均年龄(68.74±6.38)岁;最长病程为18天,最短病程为3 d,平均病程(5.7±2.4)天。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病情程度差异经统计学检验,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护理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

循证护理组接受循证护理干预。①建立循证小组。由护理人员、护士长以及主治医生构成护理小组,同时,加强对于护理人员的循证护理培训;②提出问题。开展专题讲座,小组成员需要根据以往的工作经验和患者的具体情况,提出有关问题,如:患者发生该类疾病的原因、病情的变化情况、情绪激动发生原因以及睡眠质量差等问题,加强对于患者的对症护理和指导;③循证支持。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查找有关临床文献和资料,寻找循证支持,同时,利用科学而又正确的评价方法开展评估,确保查找资料的可靠性和有效性;④实施循证护理。首先,给予心理疏导和护理,部分患者该类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为薄弱,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的不良反应,此时,护理人员需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内心主诉,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给予患者更多的理解和帮助,加强对于患者的心理指导和干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患者出现疼痛症状时,则需要按照医嘱服用镇痛药剂,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同时,减轻实施护理措施的动作和行为,积极为患者构建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进而确保患者得到充足的休息。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控制每天的探望次数和频率,避免患者出现情绪激动以及过于劳累的情况;其次,病情监控。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如:血压、脉搏以及呼吸等指标,同时,观察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输注速度,当患者出现面色苍白、盗汗以及反应迟缓等症状时,则需要及时汇报给主治医生,及时提供对症处理;最后,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饮食干预,严格控制患者每餐的摄入量,多食用易于消化、低热量的食物,告知患者切勿用力排便,避免加重患者心力衰竭的程度,此外,患者应该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按照顺时针方向按摩患者横结肠、升结肠等,利于患者肠道蠕动。对于出现便秘症状的患者而言,则需要遵照医嘱服用适当的缓泻剂,当患者长时间持续便秘症状,则需要使用低盐水灌肠或者开塞露等方式,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

1.3 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存活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

循证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37例(94.8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30例(76.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两组生存率

循证护理组的生存率38例(97.4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32例(82.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对 [n(%)]

表2 两组生存率比对 [n(%)]

3 讨 论

心肌梗死作为一种发病几率较高的心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鼻塞以及血液供应不足造成心肌缺血和缺氧等症状,患者患病期间容易出现胸骨疼痛、症状持续以及血清心肌酶活性增高等临床症状,主要表现烦躁、发绀以及咳嗽等临床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肝大、肺水肿等症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4]。近几年来,临床上通过加强对于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疾病的研究力度,循证护理干预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临床体征,积极为患者提供更为优质的护理服务,通过查询临床文献和相关资料,给予患者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等干预,极大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5]。

经过本组研究,得出结果:循证护理组的护理满意度37例(94.87%)显著高于常规护理组30例(76.92%),循证护理组的生存率38例(97.44%)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32例(8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患者行循证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减少死亡的发生。

综上所述,通过行循证护理指导,护理人员准确评估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同时,还能够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

[1] 莫 薇.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0):155-156.

[2] 庞瑞雪.老年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循证护理干预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32):96-97.

[3] 吴从玉.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5):121-121.

[4] 龙琼珍.循证护理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8):142-144.

[5] 康淑荣.循证护理用于在心肌梗死患者并发心力衰竭护理的效果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7):245-246.

R473.5

B

ISSN.2095-6681.2017.29.150.02

马会勤(1987年-),女,汉族,河南省漯河市人,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E-mail:690064942@qq.com

李 豆

猜你喜欢
循证生存率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循证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探讨循证护理在急诊烧伤患者中的价值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