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烁然 杨丽莎 付丽娜
内容摘要: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9-2015年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其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均值为1.005,处于DEA有效状态;从时间变化规律来看,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呈上升趋势,但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从效率分解情况来看,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对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技术进步的影响最为显著;从空间分布与区域差异情况来看,“高-高”型省市主要包括云南、安徽,“高-低”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南、浙江,“低-高”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北、贵州、江苏、上海,“低-低”型省市主要包括四川、江西、重庆。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 科技金融结合效率 DEA-Malmquist指数法
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演变规律和空间差异
(一)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科技金融系统的基本框架,基于数据可得、可计算、操作可行、系统有效的基本原则,从投入产出两个维度构建科技金融结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投入指标。在投入指标方面,本文主要选取财政科技投入金额、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三项指标进行评价。其中,财政科技投入金额代表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金融业从业人员数量反映科技金融建设中人才智力资源的投入情况,同时创新性地加入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指标,反映社会部分融资规模与金融业发展水平,从人力与资本两个方面、政府与社会两个层级有效衡量科技金融发展投入情况。
产出指标。科技金融产出指标主要衡量科技金融结合取得的成果与效益,本文从创新创业链条中发明-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三个关键环节,选择发明专利授权数、技术市场成交额以及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三个重要指标作为评价科技金融产出情况的量化指标。指标选取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考量:专利授权数有效衡量科技金融的直接成果规模,技术市场成交额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则衡量科技金融的间接产出成果,前者反映科技金融建设对技术交易的促进作用,后者则代表科技金融建设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影响情况。综上,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二)研究对象与数据来源
从地理条件来看,长江经济带主要包括上游(重庆、四川、贵州、云南)4个省市,中游(湖北、湖南、江西)3个省市,以及下游(上海、江苏、浙江、安徽)4个省市,贯通和衔接全国东中西三大区域,是中国内河文明发展的重要经济脊梁,也是黄金水道战略发展的重要内生引擎,对全国经济发展、创新建设、生态示范与技术进步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统计年鉴》《中国金融数据库》《中国金融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收集并整理指标样本数据,探究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时空分异特征和影响因素。
(三)研究方法
(四)评价结果分析
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时间演变规律。如表2所示,2009-2015年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均值为1.005,变化指数大于1,实现正向增长,科技金融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从变动趋势来看,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的波动较为剧烈,整体呈W型下降趋势,由2009/2010的1.018降低至2014/2015的1.005,因此科技金融结合效率虽保持上升趋势,但其增长速率逐渐减缓,科技金融建设仍处于探索提升阶段。从各省市效率情况来看,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建设存在较大区域性差异。云南、湖北、安徽、贵州等地区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均值大于1,即保持上涨态势,且变化指数相对较高,科技金融结合效率提升速度较快。其原因可能为:随着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及规划的深入开展,上述地区正处于科技金融结合发展的关键期与提速期,财政政策以及相关资源进一步倾斜,其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重庆、四川、江西、上海等地区变化指数均值小于1,科技金融结合效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科技金融结合发展任重道远;其他地区科技金融结合效率虽呈上升趋势,但增长速率相对较小,科技金融建设进程有待加快。
从长江经济带上中下游变动趋势来看,上游地区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均值为1.006,整体呈增长态势,但增长速率波动幅度较大,且2010/2011年仅为0.970,为负增长,科技金融发展稳定性有待加强;中游地区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呈W型波动趋势,与长江经济带总体水平及变动趋势最为接近,科技金融市场建设尚不稳定;下游地区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均值为1.003,增长速度相对较慢,且2012/2013、2013/2014年变化指数仅为0.997、0.991,表现出一定的下降趋势,科技金融结合效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根据模型评价结果,将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变化指数分解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其中技术效率变化指数进一步分解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如表3所示,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为1.003,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为1.002,变化指数均大于1即实现增长,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为1.000,即效率不变;表明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较好,各指标基本保持上升趋势,整体实现技术进步与规模优化,但改善速度相对较低且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有待增强。从上中下游分解情况来看,上游地区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分别为1.002、1.001、1.003,均保持上升趋势,各分解效率值较为接近,发展较为均衡,但效率值水平相对较低;中游地区受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的影响最为显著,即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增长主要依赖技术的进步与革新;下游地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仅为0.999,资源利用模式有待优化。
从各省市分解情况来看,重庆、四川、湖南、江西、浙江等地区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均小于1,表现为下降趋势,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活动、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刻不容缓;湖南、上海等地区纯技术效率较低,资源配置与专业化分工问题有待解决。此外,上海作为中国金融中心,在人才、资金、平台等资源条件方面具有较大优势,但其除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为1.001外,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规模效率变化指数仅为0.996、0.996和0.999,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处于落后水平。其原因可能为:相比其他地区正处于经济建设与技术发展的机遇期与成长期,上海科技金融建设已形成一定规模,其效率增速逐渐放缓,现有政策工具与运行模式已无法满足本地区科技金融发展需求,应积极融入全球发展新视野,借鉴学习国际成功经验,创新科技金融建设新模式。
从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分解效率变动趋势来看,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于2010/2011下降至0.987,下降幅度较大,随后略有回升并逐渐趋于平缓,技术发展有待增强;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由2009/2010的0.997上升至2014/2015的0.999,中间略有波动,呈倒V型变动趋势;规模效率变化指数增减波动较为频繁,科技金融规模尚未实现最优化。此外,对比全要素生产率变化指数、技术进步变化指数、纯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以及规模效率变化指数的大小与变动趋势可以发现,各分解效率均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产生一定影响,但作用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技术进步的影响最为显著。
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区域差异。根据上述两种指数评价结果的对比,将长江经济带11省市划分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以及“低-低”型四大类。参考现有相关文献资料,结合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发展实际,以1.001为临界值,对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进行划分,划分结果如表4所示。
第一,“高-高”型省市主要包括云南、安徽两省,上述地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均优于临界值1.001,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排名前列,科技金融结合效率水平较高,合理的资源配置与技术进步推动了两省科技金融的快速发展;第二,“高-低”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南、浙江两省,上述地区仅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优于临界值1.001,技术进步水平相对较差,抑制了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提升,增强技术水平刻不容缓;第三,“低-高”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北、贵州、江苏、上海等地区,上述区域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促进科技金融高速发展,但技术效率变化指数未达到临界值1.001,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有待改善,科技金融市场仍不成熟;第四,“低-低”型省市主要包括四川、江西、重庆三个地区,上述区域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均未达到临界值1.001,且技术进步变化指数仅为0.999<1,未实现技术进步,科技金融结合效率水平较差,技术退步、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低等问题共同阻碍该地区科技金融发展。
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包括:第一,在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整体情况方面,2009-2015年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呈现增长趋势,说明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建设取得一定成果,但其增长速率逐渐降低。第二,在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分解情况方面,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整体基本保持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相对较低且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有待增强。第三,划分长江经济带科技金融结合效率水平,其中“高-高”型省市主要包括云南、安徽两省,“高-低”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南、浙江两省,“低-高”型省市主要包括湖北、贵州、江苏、上海等地区,“低-低”型省市主要包括四川、江西、重庆三个地区。
(二)政策建议
本文研究启示在于:一是针对重庆、四川、湖南、江西、浙江等技术进步指数较低的地区,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活动开展,积极引进和吸收海内外先进前沿技术,加强科技经费投入力度与科研设施平台建设,提高科技水平;二是针对湖南、上海等纯技术效率较低的地区,合理优化资源分配方式,促进专业化分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解决投入冗余、产出不足的突出矛盾,尤其对于上海地区,积极借鉴国外科技金融发展经验,创新科技金融发展模式,打造立足中国、展望国际的科技金融创新平台;三是加快完善和健全金融市场,创建集融资、信贷、保险、创投等各类产品与服务于一体的完整金融产业链条,加快发展数字金融、电子金融等金融服务新领域;四是进一步扩大科技发展规模,定期开展人才考核、选拔、培训工作,培养符合新时期建设需要与发展水平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五是充分发挥政府职能,规范科技金融市场运行秩序,加强市场监管与评价反馈机制,保障科技金融结合效率的持续、稳定提升。
参考文献:
1.房汉廷.关于科技金融理论、实践与政策的思考[J].中国科技论坛,2010(11)
2.曹颢,尤建新,卢锐等.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指数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1(3)
3.叶莉,王亚丽,孟祥生.中国科技金融创新支持效率研究—基于企业层面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J].南开经济研究,2015(6)
4.戴志敏,鄭万腾,杨斌斌.科技金融效率多尺度视角下的区域差异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7,35(9)
5.陈敏,李建民.金融中介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随机前沿的距离函数模型[J].中国科技论坛,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