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促进流通产业结构优化的门限效应探究

2018-01-05 11:20刘世明陈惠红
商业经济研究 2018年21期

刘世明 陈惠红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2006-2015年流通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以市场化程度为门限变量的面板回归模型,对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门限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机制发现,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与市场关系、资源要素市场发展程度、中介组织与法制环境建设是外资进入影响的主要途径;门限效应的实证分析发现,外资进入对流通产业结构变化存在双重门限影响,其中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显著优化流通产业结构,但在市场化程度较低门限下阻碍结构优化,同时反映流通产业结构对外资总额比例的反应较为敏感;外资注册资本占流通资本比例对流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较为缓和,在不同市场化门限下的改善效果均为正,但优化程度和弹性值均低于外资总额占比指标。

关键词:FDI 流通产业结构 门限效应 市场化程度

引言

随着国家扩大流通消费和促进流通经济增长等政策的实施,作为基础性及先导性的流通产业产值在全国各地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不断增大(董媛,2016)。截止到2015年底,我国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的总产值高达108733.8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9%,占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31.6%,流通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WTO规则,2004年我国对流通经济领域的外资进入进行了全面对外放开,自此从宏观流通产业结构到微观流通企业股本等层面都不断出现外资进入的身影。以批发和零售业为例,国际零售巨头对我国零售市场的投资十分明显,在国家对外资相关政策扶持下,零售外资企业在国内享受着土地、配套基础设施及租金等多种优惠。根据中经网的统计数据,批发与零售行业的外资进入总量从2005年的3000.7亿元快速增长到2015年的15604.4亿元,增长幅度高达5.2倍之多,与此同时批发与零售行業的外资资产占比也从2005年的8.22%增长到2015年的12.03%。

可以看出,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已经进入到外资全面进入的开放经济环境中,而目前关于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发展的研究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方面认为,国外成熟的流通企业管理经验、供应链管理方案及信息管理技术对国内流通产业的结构优化存在一定的技术溢出效应,该观点的代表学者有马龙龙、杜丹清、冉净斐和文启湘等;另一方面认为,外资的进入减少了国内流通企业的市场份额,国内和外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通过规模化的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对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的过度投入削弱了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的必要投资,影响了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其代表学者有荆林波、姜红和曾锵、纪宝成和李陈华、刘向东等。基于对已有相关文献的分析,近年来我国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断受到技术和资本双重要素的影响(张丽淑、刘向东等),而目前关于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流通企业的价值判断或理论分析层面(马龙龙等)。鉴于此,本文基于批发和零售业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门限效应进行实证分析,量化考察外资进入对我国流通产业结构所带来的影响效应及程度。

FDI影响流通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分析

(一)市场经济发展程度

流通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商品经济市场中担负着流通的重要职能,因此市场经济的发展程度是商品流通价值实现与否的关键,也是流通经济能否实现良性运转的前提。外资进入对第三产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规模上,根据中经网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交通运输、批发零售和仓储配送等流通子产业的市场规模化程度与外资进入成显著正比例关系,再加上流通产业实现了消费与生产环节的同步性职能,因此建立在规模化需求上的规模化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是外资进入流通经济领域并影响其产业结构的主要路径(王静,2014)。此外,我国2014年对流通经济领域的外资进入全面放开,流通行业内部非国有经济在政策和市场行为等方面的灵活性,决定了其与进入外资并行发展的可能性,再加上我国入世之前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于第一和第二产业,因此流通经济中的非国有经济对外资进入存在一定的市场吸引和需求,进而改变了流通产业的结构。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

张西征等在政府管制与市场效率的研究中发现,任何行业的市场发展规模、融资效率等都受到政府政策管制的显著性影响,且微观企业层面的管制约束严重制约经济发展。本文认为外资进入在影响流通产业发展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上主要体现在限入门槛上,根据WTO的产业开放规则,我国入世后的第三产业开放在部门数量和开放过渡期上都滞后于第一和第二产业,而流通产业中的部分垄断性部门在外资进入方面更受到政府设置的重重阻碍。此外,流通产业产值在全国三大区域中的比重差异较大:东部地区的流通产业总产值占经济总量比重高达23.8%,中部地区的比重为16.9%,而西部地区的流通产业比重仅为12.4%,相当于东部流通产业比重的一半,不同地区的流通产业外资进入在政策制定方面,都根据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目标进行了外资进入的类型和方式选择。可以看出,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外资进入流通产业的重要影响因素。

(三)资源要素市场发展程度

我国目前的资源要素分配市场,尤其是金融要素市场的分配主要按照政治等级而非经济优先级来进行划分,因此资源要素市场中的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有限资源在不完善的资源要素市场体制下并非完全流向具有更高投入产出且有效率部门。流通经济领域对外资进入的吸引,很大程度上是我国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资源,而目前整个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流通供需机制和金融资源分配机制建设尚不完善,外资进入后对流通产业发展需要的资源要素流动需求,必然受到资源要素市场发展程度的影响,再加上地区流通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的高素质劳动力分布失衡,因此外资进入后对流通产业结构的影响必然受到能提供给外资相匹配的资源要素市场发展的影响(张荻,2017)。

(四)中介组织与法制环境建设

在分析政府与市场关系对流通产业外资进入的影响中发现,我国政府层面的管制约束相对较多,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介组织部门目前尚未形成独立性的行业发展态势,在应对市场发展变化和引导经济行为上政府与中介组织的部分职能重合,因此整体上影响了中介组织的公平性和高效率性。外资进入我国经济市场能够正常运行的保障是我国完善的法制环境,越是契约执行效率高的地区,越能吸引外资的进入。根据盛丹和王永进对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研究,市场法制环境建设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已经成为国际企业进行地区投资的重要参考,其原因是法制建设和知识产权制度建设完善的地区更能有效保护外资技术。由于第三产业服务和部分产品具有无形性,因此对中介组织的技术水平和法制环境的完善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既需要地区完善的法制和知识产权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又需要中介组织充分发挥资本的引导功能,避免道德风险的发生。

市场化视角下FDI门限效应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

基于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门限效应研究目标,研究发现所选数据(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外资注册资本占流通资本比例、地区居民消费、财政支出及城镇化率等)存在较大异质性,因此为了有效反应模型参数在截面单位间的异质性变化,并刻画参数随时间变化产生的非稳定性影响。本文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检验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对流通产业结构变化在外资进入门限下的模型构建思路如下:

(二)变量解释与数据说明

在构建的门限模型(4)中,被解释变量ISTit为各地区在t期内流通产业占第三产业的经济比重,用以衡量各地区的流通产业结构变化;外资进入通过两个替代变量进行解释,分别为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FV1和外资注册资本占流通资本比例FV2;IM表示分省市场化指数,市场化指数能够反映经济制度状况(樊纲,2011);模型综合考虑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控制变量Controli,t:居民消费水平CPI、政府财政拨款FSR(考察各地区政府行为对流通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城镇化率CITY,城镇化的主要新产业集中于流通经济领域(王国刚,2015)。

数据方面,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FV1、外资注册资本占流通资本比例FV2来源于历年的大中型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企业统计年鉴、Wind数据库和中国流通经济统计年鉴,居民消费水平CPI、政府财政拨款FSR、城镇化率CITY来源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分省市场化指数IM来源于中国市场化指数报告;样本时间选取为2006-2015年;实证软件通过Stata10.0实现;研究对象为北京、天津、河北、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30个省市地区。对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三)门限分析结果

门限效应的存在性检验。本文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门限波动模型进行实证分析,门限检验效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单一门限检验的效果不显著,双重门限检验F为26.415,p为0.001,说明外资进入对流通产业结构变化存在双重门限的非线性关系。

根据表2的双重门限估值估计结果,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FV1和外资注册资本占流通资本比例FV2的双门限估计值均为3.750,95%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为[3.200,4.500],其中LM检验值为8.664,高于1%的显著性水平临界值,由此推断双门限效应估计更适用于本文的门限效应研究。

外资进入的门限效应估计。在以上双门限效应模型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参数估计,采用格点法来搜索使模型残差平方和最小的参数估计值,将其作为非线性最优算法的初始参数,在确保模型参数收敛的基础上进行估计,具体结果见表3。

可以看出,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FV1和外资注册资本占流通资本比例FV2对流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在不同市场化水平门限下存在差异,其中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在市场化低于3.75时的稳健标准误差估计值为-0.115,在市场化指数位于[3.75,4.5]时的估计值为1.104,在市场化指数高于4.5时的估计值为2.501。这一方面反应了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的比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显著优化了流通产业结构,在市场化程度较低条件下的FV1阻碍了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也说明流通产业结构对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的反应较为敏感,具有高弹性特征;外资注册资本占流通资本比例在市场化低于3.75时的稳健标准误差估计值为0.026,在市场化指数位于[3.75,4.5]区间时的估计值为0.408,在市场化指数高于4.5时的估计值为1.002,可以看出FV2对流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更为缓和,在不同市场化指数下的改善效果均为正,但优化程度和弹性值均低于FV1。

结论

本文基于流通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对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门限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外资进入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机制发现,市场经济发展程度、政府与市场关系、资源要素市场发展程度和中介组织与法制环境建设是外资影响流通产业结构的主要途径。通过构建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外资进入在不同市场化程度下的门限效应实证分析,发现外资进入对流通产业结构变化存在双重门限的非线性关系,其中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显著优化了流通产业结构,在市场化程度较低条件下(小于3.75)阻碍了流通产业结构的优化,同时流通产业结构对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的反应较为敏感;外资注册资本占流通资本比例对流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较为缓和,在不同市场化指数下的改善效果均为正,但优化程度和弹性值均偏低于外资总额占流通经济比例指标。

参考文献:

1.董媛.现代商贸流通业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0)

2.王静.FDI促进中国各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门限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3)

3.张荻.现代化进程下城市商贸流通结构的完善與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4.彭文兵,严国津.基于非线性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我国“费雪效应”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6(2)

5.王聪,冯琰,朱先奇,刘玎琳.FDI技术溢出“门限效应”研究—基于山西省面板数据[J].经济问题,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