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视角下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路径探究

2018-01-05 11:22张燕华郭玉丽
现代商贸工业 2018年35期
关键词:党建+党建高校

张燕华 郭玉丽

摘 要: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存在较多问题,主要表现为组织活动单一、流于形式、注重教学科研轻党建等。以“党建+”为视角,探索新环境下,如何将党建与教学、党建与科研、党建与学科建设、党建与管理相结合,探求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路径,为构建五好高校教工党支部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党建+”;高校;教工党支部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6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要创新基层党组织的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学校、机关等基层党组织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以党建来进行引领。当前,高校党支部必须深入学习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党建+”为切入口,创新高校党支部建设新路径,提高党组织的吸引力,构建五好党支部。

1 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教工党支部处在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的最前沿,是直接联系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承担着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将党委的决策和决定贯彻落实到基层的重大责任,然而,目前受各种因素的制约,高校教工党支部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只有找出对策,切实促进高校教工党支部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使其成为富有影响力和凝聚力的坚强战斗堡垒,推动高校又好又快发展。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存在较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阻碍了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发展,影响高校党建工作进程。

1.1 组织活动单一、流于形式

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存在人为地分块化问题,这种人为分块化不仅导致基层党建工作的死板,而且使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党建内容严重脱离了高校的工作实际。高校基层党支部的党建工作往往沦为读报告、做材料、写总结、开大会,组织生活大多局限在传达上级的文件精神、收缴党费和发展党员等方面,组织活动内容严重缺乏创新。长此以往,党员师生、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建工作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并形成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基层党建工作失去其本身的意义,支部的堡垒作用丧失殆尽,支部共建也失去了載体。

1.2 组织生活无法常态化、正规化

目前,高校基层党支部都设立在各个二级学院、系部等,又分为高校教工党支部、学生党支部,对于一些较大的学院,高校教工党支部可能以教研室或者系为单位,被分为几个小的支部。由于高校不同于政府行政机关,高校教工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繁重,且教师不需要每天在办公室坐班,所以导致高校教工党支部共同学习时间较少,集中起来开展组织生活较为困难,组织生活无法常态化、正规化。

2 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

2.1 对基层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相比学生党建而言,教师党建基础比较薄弱。究其原因,主要是高校领导层面对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组成人员均为高等教育教职工,他们的言行举止,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他们的思想意识,也会对高校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必须将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党建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相关领导层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2.2 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

高校教师一般个性较强,工作自由度较高,专任教师普遍认为教学和科研工作才是重点,才是务实,而党建工作,是务虚的,无非就是学院领导和个别支部干部的事情,与自己无关。除此之外,高校教工党支部的支部书记、组织宣传委员等岗位,大多为专任教师兼职担任,其本身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科研工作,在支部党建工作上,难以投入较多的精力和时间。

2.3 高校教工党支部缺乏自身的组织文化

通过支部成员长期共同开展活动形成的价值观、组织作风、组织氛围等,是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校教工党支部开展组织活动,只关注于活动场地、学习资料、参会考勤等外在形式,无法凝聚支部成员之间的组织文化,导致支部凝聚力较差,成员对组织的认同感不高,组织活动对成员也缺乏吸引力。倘若只是靠外部的约束,强制成员参加支部活动,而不注重提高支部活动的文化内涵,不注重提炼凝聚支部的组织文化,那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活动,最终只会沦为形式。

3 “党建+”视角下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建设路径

高校教工党支部在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和地位:一方面党对高校工作的路线、方针以及政策的执行,需要以教工党支部为媒介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去贯彻落实;另一方面,高校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也需要通过教工党支部及时准确地向上反映,同时党对高校领导工作的巩固和阵地的加强,最终也要通过教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

因此,针对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探索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思路和途径,找准党建与教学、党建与科研、党建与学科建设、党建与管理之间的切入点,努力构建学习型党支部,增强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1 “党建+”教学:构建教学型党支部

教书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因此教学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构建教学型党支部是基于高校的工作实际提出的党建工作新理念。首先,应该完善高校教研室制度。教研室是学校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处在直接沟通学生和教工的前沿位置。教研室成员一般为相同或者相近学科背景、学历层次以及研究方向的教职工,基于此,教研室成员应该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但目前,一些高校的教研室成员之间还存在凝聚力不强、组织涣散等情况,应当不断完善高校教研室制度。其次,将党建活动融入进教研室人员集体备课中。支部领导应定期组织各个教研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中,教工党员应起积极示范作用,在课程设置、授课技巧、教学大纲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为一些经验不足的非党员教工进行指导。最后,在教工党员中,积极培育教学能手,并让其担任教研室主任、系部主任等职务。对于一些教学能力较突出的教工党员,应该给予一定的荣誉,提高其待遇,同时各个教研室主任又组成高校教工党支部的领导班子,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教学型党支部的构建。

3.2 “党建+”科研:构建科研型党支部

科研工作是高校教职工的重要工作,将高校教工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与高校教工的科研工作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同时可以提升高校教工的科研水平。构建科研型党支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在支部内,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当前高校教工开展科研工作时,喜欢各自为战,无法形成科研合力,影响到科研型党支部的整体建设水平,因此,要构建科研型党支部,首先应该在支部内,按照各自的专业领域和兴趣爱好,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推选团队负责人。第二,强化高校教工党支部领导班子向科研型转化。要构建科研型党支部,支部领导班子自身的科研能力和意识转变尤为重要,倘若领导班子的科研能力较弱,对科研的重视程度也不够,党建工作只能沦为枯燥无味的形式。因此,应该推荐科研水平较高,在本领域有一定学术造诣的人来担任支部书记。第三,要积极培养高校党支部的科研人才。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而教工党支部是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也应该承担起科研人才的培养任务。对于一些科研能力较弱的教工,可以采用“老带新”的方式,让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工担任导师,指导和培养他们。而对于科研能力强的教工,要给予一定的科研奖励和荣誉称号,让其保持专心科研的势头。第四,要细化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科研任务,明确科研目标。各个教工党支部,应该根据本支部人员的实际情况,明确支部成员的科研目标,细化科研任务量,将学术研究与党建工作有机结合。例如,科研设立高校思政理论课专项课题、高校党建课题等,督促支部成员积极申报,并完成相应任务量的学术论文。

3.3 “党建+”学科建设:构建学科发展型党支部

学科发展是高校发展的强劲动力,将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工作与学科建设相结合,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党管人才原则的需要,更是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加强支部对党员管理与教育的需要。构建学科发展型党支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着手:第一,加大学科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当前社会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高校的人才竞争更是趋于白热化,谁拥有的高层次人才多,谁的学科实力就更胜一筹。因此,必须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壮大学科队伍,完善学科方向,同时需要加强内部人才的培育工作,让现有教职工,特别是党员教工,教学科研管理能力得到快速提升。第二,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强化学科带头人的党性意识。学科带头人是一个学科发展的领军人物,在学科领域起到至关重要的地位,若一个学科没有带头人,那学科发展将会没有方向,学科实力停滞不前。建立学科发展型党支部,必须要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在学科领域培养或者引进有影响力的人担任学科带头人,让其发挥引领作用。在挑选学科带头人时,不仅要关注其业务能力,同时要注重考核其思想素质、道德品德和党性意识等。第三,要搭建完善的学科平台,为学科建设保驾护航。学科平台包括实验室、研究基地、培育中心、培训中心、学科人才孵化器等,学科发展离不开学科平台的搭建。学院负责人要提高学科发展意识,注重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搭建完善的学科平台。

在高校教工党支部党建活动中,以教研室为活动小团体,科研团队为依托,学科建设发展为动力,集中开展相关党建活动,党建内容不再拘泥于政策文件的学习与诵读,而是将党建知识融入于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活动开展过程中,提高组织生活的趣味性,提高吸引力。

本文提出在“党建+”视角下,党建工作在高校教工党支部中,如何推陈出新,提高教工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吸引力,改变高校党建活动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内容单调、沦为形式等现状,探索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设的新途径,增强高校党建工作的持续后劲,营造高校教工党员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21世纪初高等学校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课题组.21世纪初高校党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王高合,王庆文等.论高校教工党支部建設的新路径[J].江苏高教,2013,(05).

[3]李锦伟.创建科研型党支部:高校教工党支部战斗力增强的重要路径[J].高教论坛,2017,(09).

[4]徐辉,官媚.“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学生党支部与教工党支部共建的研究与实践[J].人才资源开发,2017,(4).

[5]徐永红.高校教工党支部工作思路创新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07).

[6]陈文雄、文辉.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升策略研究[J].管理观察,2017,(11).

[7]王晓.改革创新精神指引下的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思考[J].黑河学刊,2013,(10).

[8]姬明华.二级学院教工党支部与科研团队共建机制研究[J].智库时代,2017,(10).

[9]赵乾锋,胡文聪.对高校教学科研型党支部建设的思考[J].文教资料,2014,(08).

[10]陈雄辉,李文辉等.新时期高校科研型党支部建设探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2).

[11]玄雪梅.以学科建设为着力点推进高校服务型教工党支部建设[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07).

[12]吴宇戈.促进高校教工党支部作用发挥的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9).

猜你喜欢
党建+党建高校
实施“党建+” 释放党建新活力
“党建+”助力贫困县摘帽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美丽乡村建设的“党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