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学欢 何学迎
摘 要:建设美丽乡村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关键所在。涉农院校是培养美丽乡村建设者、提供相关技术支持的主要力量,应发挥其重大作用。界定了涉农院校的概念,并提出了涉农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四条路径:明确教育定位,培养高素质的涉农专业大学生;以专业为依托,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明确建设主体,培育新型农民;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美丽乡村。
关键词:涉农院校;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15
美丽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及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提高农民幸福指数,意义重大。
美丽乡村建设已经历较长时间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相关研究也比较多。但多数为具体的技术研究,关于涉农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很少。
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履行着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涉农院校必须发挥其重大作用。涉农院校要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集中相关资源,研发切合区域美丽乡村建设发展需要的理论及实践技术,培育美丽乡村建设的专业人才,开展美丽乡村规划与设计,促进乡村振兴。
1 美丽乡村建设的历史沿革及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是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的继承发展与深化。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很多省市据此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建设美丽乡村的行动计划并进行探索实践,涌现出多个成功案例。2013年,党中央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实现美丽中国梦想的重要构成。同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建设好“美丽乡村”。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建设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2015 年,中央一号文件《美丽乡村建设指南》出台,对美丽乡村的最基本要素作了统一。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在党的十九大被提出,从此,美丽乡村建设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农村振兴、国家复兴承担更为重要的责任。
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是生态和文化建设,包括了村庄规划、村庄建设、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公共服务、乡风文明等内容。美丽乡村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提升农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重要抓手。
2 涉农院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重要使命
涉农院校是指开设与农林牧渔业直接相关联专业的高等院校(包括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和中等职业院校、农广校等。它从性质上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农林业院校;第二类是开设有农林牧渔业直接相关联专业的综合性院校;第三类是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院校。
涉农院校是农业科学技术研发中心,是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的和培育新型农民的重要基地。涉农院校应抓住机遇,主动适应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培养服务美丽乡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所需学生;通过产学研一体化,直接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搭;建学习平台,加强对农民、乡村干部的非学历培训,提升其美丽乡村建设的技能,加大生态宣传,提升全民环境责任意识;整合社会各界力量进行美丽乡村建设。
3 涉农院校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路径
3.1 明确办学定位,培养优秀农业人才
培养优秀农业人才,是涉农院校办学的重要使命。一是明确办学定位,借用生态位的原理,重组专业资源,重点建设好农业类优势专业、特色专业,设置、优化符合地方美丽乡村建设实际的专业群,重点培养园林园艺、生态养殖、环境工程、乡村旅游等方面的人才。提升专业整体水平及核心竞争力,设计需要有以“美丽乡村建设”、“循环经济”、“污染治理”等为主要内容的教材和课程,提高学生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必备素质和能力。二是将生态、环保的理念贯穿到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努力使学校所有师生成为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使高校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区。三是带领学生多深入农村学习、调研、实践,切实提升其美丽乡村建设能力。四是对学生进行热爱美丽乡村建设事业的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学生专心于学业,毕业后愿意到农村服务。
3.2 以专业为依托,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直接技术支持
作为涉农院校,应直接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去:一是组建科技特派员等专家团队轮流长期驻扎在乡村进行指导,组织师生参与“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农民、农业企业现场提供技术服务,指导农民开展生态种养、乡村旅游开发、秸秆回收利用、养殖业污染治理与资源化等活动;二是编写农业实用技术书籍、报刊,借助网络、电视、电台等多种媒体平台,为农民直接解答疑难问题,提升其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三是开展服务美丽乡村建设的应用技术研究,产学研一体化,在农村建立多个循环经济产业基地。
3.3 明确建设主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农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要建设美丽乡村,就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一是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组织新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训班、绿色蔬菜大户负责人培训班、秸秆回收利用培训班、水污染处理培训班等,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建设美丽乡村的实际技能。二是加强生态宣传,提升农民环境责任意识,使乡村的美丽成为可能。三是创新培训方式,针对农民学习的特殊性,采取长期培训与短期培训结合,现场培训与远程培训结合,普及培训与重点培训结合、室内培训与田间地头培训相结合的方式。探索建立“农民点菜、专家下厨”的培训机制,对农民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切实达到培训效果。
3.4 整合社会资源,集中力量建设美丽乡村
美丽乡村建设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涉農院校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机构,可以主动整合多方力量。一是建立区域美丽乡村建设研究会,充分整合当地院校、行业协会、科研单位、企业等多种社会资源,密切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对美丽乡村建设的问题开展广泛研讨。二是组织专家开展美丽乡村规划,集中打造和推介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等美丽乡村示范样板。三是吸引社会各界参与孵化农村创业项目,集中社会力量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四是当地涉农院校自身之间形成合力,搭建本科、高职高专、中专、农广院校“立交桥”,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农院校作为其重要力量,需要进一步发挥作用,提高社会贡献力。在涉农院校的努力下,使院校学生毕业后致力于乡村事业,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干部具备美丽乡村建设能力及思想观念,社会各界形成合力建设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楚琼湘,单武雄,朱巽.美丽乡村建设视角下的湖南农业高职教育思考[J].湖南农业科学,2013,(21):132-135.
[2]步洪凤,高惠林.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科技服务的路径选择——常德职业技术学院的认识与实践[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6,(06):27-28,32.
[3]解李帅.农业高等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研究——湖南农业大学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5.
[4]单武雄.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路径分析——以湖南省涉农高职院校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04):59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