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宁 新乔 任熙俊
1 引言
经过新中国60多年的持续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教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到教育大国的历史性转变,中国教育正在走向世界教育中心。
伴随着这一历史进程,我国教育技术装备事业也发生了巨大历史进步和变化。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加速,带动教育技术装备建设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教育技术装备与国际先进教育装备水平的差距不断缩小,服务教育发展的能力大大增强,重要保障作用日益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加大教育投入,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脚步不断加快,推动教学条件根本改善,更加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技术装备建设,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教育旧貌换新颜。从城市到乡村,从东部发达地区到西部及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装备建设得到高度重视,教学仪器设施建设标准化配置得到贯彻,信息化战略全面推进,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均发生巨大变化。教学仪器设施短缺、将就、对付、凑合,土桌、石凳、泥黑板的情况俱往矣,整洁、安全、环境优美的校园,如珍珠般洒落在中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大地上。
2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将科教兴国确定为国家基本战略,反复强调要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1985年,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忽视教育的领导者,是缺乏远见的、不成熟的领导者,就领导不了现代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部分,首先谈到的就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培养适应民族复兴、大国崛起的一代新人,需要教育“强基固本”。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积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各级各类教育规模均居世界首位,总体发展水平跃居世界中上行列。
学前教育 截至2016年年底,我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77.4%,取得跨越式发展,比2012年提高12.9个百分点,提前完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70%的基本普及目标,也超过了中高收入国家73.7%的平均水平。2016年,全国幼儿园达到24万所,比2012年增加5.9万所,增长32.6%;全国在园幼儿4413.9万人,比2012年增加728.1万人,增长19.8%。小学新生中接受过学前教育的比例达98.4%,比2012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几乎所有小学新生都接受过一定时间的学前教育。
义务教育 2016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3万所,在校生1.4亿人。其中,小学17.8万所,在校生9913万人;初中5.2万所,在校生4329.4万人。小学净入学率达99.9%,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04%,超过或相当于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4%,比2012年提高1.6个百分点。已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体系不断完善,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精神和时代特点。课堂教学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教师的改革创新热情和潜能被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得到越来越多师生的认同,育人的针对性、实效性进一步增强。
高中阶段教育 2016年,全国共有高中阶段学校2.5万所。其中,普通高中1.3万所,在校生2366.7万人;中等职业学校1.1万所,在校生1599万人,中职学生占40.3%。
2016年,我国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7.5%,比2012年提高2.5个百分点,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于中高收入国家83.8%的平均水平。
高等教育 2016年,全国共有高等学校2880所,比2012年增加90所,其中普通高校2596所。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3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373.8万人,增长11.2%,
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比例达到20%,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第一大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比2012年提高12.7个百分点,提前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40%的目标,接近高等教育普及化水平,正在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六个百分点。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 2016年,全国共有职业院校1.23万所,中高职在校生2682万人。每年约有280万个家庭通过高职实现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实现教育代际向上流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基本形成,推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协同,与实务部门、科研院所、相关行业部门共同推进全流程协同育人,继续实施“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构建更加开放通畅的人才成长“立交桥”,畅通职业教育学生升学通道。
国务院印发的《關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以及教育部等六部委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教发〔2014〕6号),第一次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谋划、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深入实施卓越工程、法律、新闻、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协同育人不断开创新的局面。继续实施“2011计划”,适应国家创新驱动需要,新认定24个协同创新中心。
继续教育 2016年,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在学人数共计1229.3万人,接受各种非学历高等教育的学生达863万人次,比2012年增长1.2倍。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广泛开展。目前,有700多万老年人在老年大学等机构学习,4560多万人次群众参与各类学习活动。同时,广泛开展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的各类培训,每年达上亿人次。终身学习“立交桥”更加畅通,建成覆盖全国城乡、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的继续教育组织体系。
民办教育 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17.1万所,比2012年增加3.1万所,增长22.2%,占全国学校总数的比例为33.4%;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在校学生4825.4万人,比2012年增加914.3万人,增长23.4%,占全国学生总数的比例为18.2%,比2012年提高5.3个百分点。
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2012—2016年,高校服务产业、企业和社会需求获得的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791亿元,发明专利授权量超过全国年发明专利授权总数的五分之一。依托高校建设的各类科技园区已经成为创新创业和创客空间的主要聚集区。
以中国高校科研创新为基的“中国制造”,正见证中国力量和中国奇迹。十八大以来,高校科技经费总额达6531
亿元,平均每年增长约7.8%。高校牵头承担了80%以上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一大批973、863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依托高校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总数的近60%,获国家科技三大奖占全部授奖数量的60%以上。“五年来(指2012—2016年),从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到剪接体三维结构,一个个世界级难题的答案从中国高校走出,中国高等教育迸发的力量,正在推动中国科技走到世界最前沿。”
至2016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1.2万所,全國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达2.65亿人,1578万名教师,非学历教育注册人数5325.5万人。2016年,高等教育共为社会输送1193万毕业生,另有中等职业教育533.6万人,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力军。我国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超过13.3年,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2012—2016年,共有3400万普通高校大学毕业生和3000余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其总量相当于英国或法国全国的人口,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与此同时,教育的难点、热点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协调推进城乡教育发展,我国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加速,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2012—2016年,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增加近1500所,镇区的初中学校增加1000多所;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提高,让家门口就有好学校,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择校热”问题;随迁子女异地就学障碍逐步消除,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的特殊教育体系初步形成;学校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办学效益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区域教育协同发展,东中西部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专业和区域布局结构得到不断优化。
3 教育投入大幅增加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确定,教育经费投入水平不断提高。义务教育、素质教育及一系列重要工程的实施,意味着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发展保障条件不断改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教育公平不断迈出重大步伐。
1993年,国家第一次提出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要达到4%的目标。从那时算起,用了20年时间,到2012年终于实现这一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1年,国务院制定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出台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政策,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落实4%作出全面部署。各地通过多种措施,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据统计,2011年1—11月,全国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支出达到12 332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长25.8%。2011年,中央财政教育支出预计达到3254.9亿元,比2010年增长27.8%。财政教育投入的不断增加,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012年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在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许多困难、民生支出压力较大的情况下,确保实现4%,充分体现了中央优先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次突破2万亿元,教育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第一次达到4%后,一直稳定在这个水平上。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谈道:“2012年以来,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李克强总理指出,要继续保持财政教育投入强度,进一步明确“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要求: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一般不低于4%;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显示,2013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0 364.72亿元,比上年的27 695.97亿元增长9.64%。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4 488.22亿元,比上年的22 236.23亿元增长10.1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0%,比上年的4.28%增加了0.02个百分点。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中,全国普通小学为6901.77元,比上年的6128.99元增长12.61%;全国普通初中为9258.37元,比上年的8137.00元增长13.78%;全国普通高中为8448.14元,比上年的7775.94元增长8.64%;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8784.64元,比上年的7563.95元增长16.14%;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5 591.72元,比上年的16 367.21元下降4.74%。各级教育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中,全国普通小学为2068.47元,比上年的1829.14元增长13.08%;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为3578.25元,比上年的2977.45元增长20.18%。
《教育部 国家统计局 财政部关于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教财〔2017〕6号)显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首超三万亿,连续五年GDP占比超4%。2016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为38 888.39亿元,比上年的36 129.19亿元增长7.6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31 396.25亿元,首次超过三万亿元,比上年的29 221.45亿元增长7.44%,占GDP比例为4.22%。根据统计公告,2016年,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支出增幅分别为8.14%、10.83%、13.81%、11.56%、3.33%;全国普通小学、普通初中、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公用经费支出增幅分别为7.25%、5.98%、9.41%、9.93%、-2.57%。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