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南康模式” 镕铸品质教育

2018-01-05 02:26谷月赵广忠
中国德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南康德育工作德育

谷月 赵广忠

黄局长您好!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近年来,南康区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形成了教育发展的“南康模式”。在该模式下,南康区着力打造品质教育,您能具体介绍一下吗?

黄万林:高考成绩是南康教育靓丽的一笔,但南康教育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仅在此。近年来,南康扬优成势,以品质教育为主线,积极探索,教育成效显著。

一是营造了各界重视的育人氛围。在南康,全区上下都把教育作为闪亮名片悉心呵护,历届党委、政府都极其重视教育。2013年7月3日,新任区委书记徐兵甫一履职就调研教育工作,和部分教育系统干部及教师代表进行座谈,共商共议教育发展大计。因为各界重视,南康区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长,解决了一系列办学难题。

二是形成了人人共享的优质教育。我们按照“扩、集、保”并举的思路保障城乡一体均衡发展。“扩”即扩大城区学校资源总量。2016年,启动东山中心小学、第九小學等8所学校建设,并新征土地27亩,扩容第六中学。为缓解城区义务教育资源紧张问题,我们创新思路,采用租赁办学的方式,增加城区公办中小学学位近4,000个。“集”即积极探索教育资源整合的新路子,将磨形初中与唐西中心小学、内潮中学与内潮中心小学、圩下中学与圩下中心小学、唐江红旗学校与唐西中学分别整合,采用九年一贯制模式统一管理,节约成本,提高效益。“保”即保留个别边远农村学校,满足少数群众需求。通过实施《南康市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规划(2013—2015年)》,新(改、扩)建学校340所,广大中小学生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打造了群众信赖的教育质量。南康教育注重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注重人才培养,2018年高考600分以上197人,一本上线1,169人,高考成绩持续在赣州市内领先。注重品牌特色打造,2017年1所学校列为“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4所学校列为省级普通高中特色发展试验学校,3所学校列为省级家校社合作试点学校,5所学校列为市级红色教育基地。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提升教育品质,德育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南康区是如何开展德育工作的?

黄万林: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升教育品质,南康区于“三个坚持”中保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坚持配强教师队伍。近三年来,我区共招聘教师1,716人,一大批青年教师加入到学校德育工作的行列中。实施“金牌班主任”培养工程,首期培训教师59人;注重挖掘榜样,选聘出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代表,组建成区师德报告团开展巡回报告,利用教育局公众号定期推出“我们身边的好老师”;注重育人技能提升,以分学段、分层次、全参与的方式组织全区班主任参加技能大赛。

第二,坚持保障德育经费。我区将德育工作经费纳入到区财政预算中。2018年,我区投入20万元用于区级层面开展德育活动,各校也拿出一定的经费用于开展德育活动,采购活动图书,参加国家、省级、市级比赛,奖励先进个人。与此同时,学校积极争取各方关爱,如第五中学家委会设立“润泽教育基金”,唐江中学接受广东乐助会捐赠,唐江红旗学校校友设立“周文静奖学金”……这些都有力地保障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三,坚持开展德育研究。一是开展德育工作模式的研讨。每年9月,我区组织新入职教师参加职前培训,让广大新教师掌握班级管理的基本要求;工作中,注重加强对班主任的培养,通过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和技能竞赛活动,提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成效。二是编写德育校本教材。如南康中学编印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逸夫小学编印了《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本土化”教材》、第六小学编印了《细雨巧润—好习惯,人一辈子的财富》等。一批德育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如第三小学在《赣南日报》等刊物中先后发表了《找优点、护自尊》《用爱开启学生心灵》等文章。

每一所学校都是开展德育工作、提升教育品质的有力践行者。在推动学校内涵、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南康区都打造了哪些德育品牌,取得了哪些成果?

黄万林:“新模式、新载体、新平台”是南康区打造德育品德的重要依托。在推动学校特色发展的过程中,南康区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其一,形成了家校社合作育人新模式。我区以家长函授学校为平台,形成了家庭、学校合力教育的德育模式。一是健全了工作平台,建立了“区家校函授站—学校家长委员会—年级家长分会”三级家庭教育网络,建立15所家长函授学校,招收家长学员6,144人;二是健全了工作队伍,组建了区级家庭教育讲师团,聘请了24名教师为区级讲师团成员,深入各教学点开展家庭教育专题讲座;三是抓实了家庭教育活动,广泛动员家长参加家庭教育培训活动,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寄语和优秀家长评选等活动,增加家庭教育的实效性。

其二,构建了文化特色校园育人新载体。我区按照“建点—连线—补链—扩面”的思路,紧扣“环境幽雅、氛围浓厚、主题鲜明、活动丰富、师生参与”的目标,定期跟踪问效,一年评等定级,螺旋滚动推进,设置1,500万专项奖补资金,奖补校园文化建设。各校有机融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及南康“无中生有,有中生特,特在其人,人联四方”的典型社会特征,探索、挖掘和打造出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实验小学的梦想文化,第一小学的“乐·一”文化,第六小学的好习惯文化,唐江红旗学校的红旗文化等,已成为南康教育的新亮点、新名片。

其三,搭建了人人参与育人新平台。对照《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等要求,我区以“人人齐参与、个个受教育”为目标,在传承中创新,搭建了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四大平台,学生个性、特长得以全面张扬。各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内容,先后开展了“中国梦”、全国五好小公民读书教育活动等系列教育活动。2017年,南康区硕果累累,如第一小学、第四小学、第六中学获评第一届江西省“文明校园”;实验小学、唐江红旗学校获评全市第三批“红色教育基地”等。

打造德育品牌,提升德育品质,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实践。南康区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教师的素养?

黄万林:近年来,我区不断吸引优秀教师融入教师队伍,并采取系列措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素养。

一是通过交流提升。我们践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思想,以及“苹果要交换吃”的理念,推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积极探索通过考试公开选拔任用学校干部的尝试,打通了交流通道,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高中学校、中职学校间干部教师交流的常态化。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每年选派一批教育干部、德育骨干外出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引进部分名师到我区送教上门。

二是通过培训提升。我区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实施“名校长、名教师、金牌班主任”培养工程,每批重点培养20名区级名校長、100名区级金牌班主任和200名区级学科名师,推出一批省、市名师。除此之外,启动乡村教师培训工程,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的培养,大大提高了德育队伍人员的专业能力。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到2020年,我区省特级教师和省学科带头人分别达到30人以上,省骨干教师达到100人以上,市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数量大幅增加。

三是通过待遇提升。从2014年起,我区教师绩效工资标准逐年提升。教师“五险一金”、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乡镇工作补贴等全部按规定落实到位。2017年,共发放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特殊津贴21,175人次,发放乡村教师生活补助41,596人次。为满足异地任教和支教教师的住宿需求,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469万元,建设教师周转房3,333间,为教师安居乐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评价对提升教育品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南康区是如何对德育工作进行评价的呢?

黄万林:在对提升教育品质的评价过程中,南康区首先将其纳入学校考评。早在2004年,南康区就出台了学校综合评估考评方案,把德育工作纳入到学校的综合考评中,实行一学年一次考核评比。考评不合格者,将根据情况对校长和分管领导进行诫勉谈话、警告等。2016年起,将德育工作纳入对校长的绩效考核中,作为评先评优、提拔交流的重要依据之一。其次是增加了过程评价。德育工作在时时处处,在课内课外,在教育日常。我们要求老师们加强学科渗透,把每堂课中蕴含着的家国情怀、人生哲理、处事原则等传授给学生,把课堂当作德育的主阵地。利用开学工作检查、督学抽查等形式,对学校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等内容开展的主题活动进行视导,并根据情况进行定级、排序。最后则为充分运用展示评价。我区注重以赛促建,利用读书节、艺术节等展示活动,组织各校分层次、分学段、分类型参加相关的评比活动,通过展示成果的形式,认可、褒扬学校德育工作成效,为德育工作树标杆、立榜样。比如,通过在艺术节设置展演赣南采茶戏的形式,引导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在读书节上设置朗诵经典篇目的形式,引导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

新时代,南康区对于教育工作有什么新的发展思路与规划吗?

黄万林: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南康区将继续加大投入,不断创新,镕铸品质教育。

第一,加大投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加快城区幼儿园建设,缓解城区幼儿“入园难”问题;推进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项目工程;健全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办法和奖补机制,开展示范园创评活动,提高优质普惠幼儿园总量。巩固和深化“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提升学校品质试点工作”成果,打造一批省、市级品牌特色示范校。新建学校,扩大招生规模,基本满足群众对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

第二,搭建平台,全面提升人的核心素养。深入挖掘课程教材的育人作用,构建富有南康特色、贴近学生生活、深受学生喜爱的德育课程体系。开齐开足艺术课程,鼓励赣南采茶戏、南康特色民族民间文化、书法教育、优秀影视作品进校园,培育青少年学生社会主义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加强综合实践教育,注重增强学生实践体验,广泛开展研学旅行,引导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信息引领,打造高质量南康教育。加快实施“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大工程,建成南康教育“云平台”,加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推动学校教育装备现代化、管理规范化、使用常态化。利用云服务、大数据、物联网、开放平台、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推动“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建设,使名校优质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让更多的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育。开展信息化环境下的备授课、听评课和“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探索翻转课堂、创客教育、慕课等教学新模式。推进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的应用,把网络学习空间建成网络条件下进行教学教研、教学管理、个性化学习、师生互动、家校联动的平台,形成线上线下相衔接的新的教学形态。

责任编辑︱张楚然

猜你喜欢
南康德育工作德育
南康区:“三融合” 振兴美丽乡村
江西南康千亿产业逆势上扬的秘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南康家具业:中部转型新样本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