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玲
荀子曰:“人之生也,不能无群。”社会交往是人类的一项基本需求,同样,同伴交往也是幼儿的一项基本需求。幼儿时期是个体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交往能力的发展。大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正处于快速发展期,本文以大班幼儿为例,探讨幼儿同伴交往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策略。
有研究表明:成年后的人际关系状况,往往与幼儿期的人际交往有密切联系。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身心健康以及智能发展,具体表现在:(1)同伴交往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社交能力能使幼儿与同伴愉快地交往,在分享、合作中体验快乐。(2)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个体的情绪情感与身体状态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不良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心理疾病的主要原因,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对促进身心健康发展、预防各种疾病具有重要意义。(3)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的智能发展。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际交往是一种基本智能,人际智能也是情商的最好展现。同伴交往作为幼儿社会性交往的重要内容,对幼儿以后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
培养幼儿愉快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每位教师和家长的共同愿景,然而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却存在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攻击行为:典型表现有骂人、打人、踢人、抢别人的物品、破坏别人的作品等,这类攻击性强的幼儿会给周围同伴带来许多不安全的因素。其他幼儿出于自我保护的本能,对攻击性强的幼儿采取回避、拒绝的行为。长此以往,攻击性强的幼儿同伴关系出现很大问题。(2)排斥现象:游戏中能力较强的幼儿更受欢迎,而能力较差的幼儿因笨手笨脚、难以出谋划策等问题,遭到同伴的“排斥”。(3)“以貌取人”现象:幼儿普遍存有爱美倾向,穿戴整齐、干净、漂亮的幼儿能迅速吸引其他孩子的目光;而穿着不够整洁、卫生习惯不好的幼儿,同伴交往较差。(4)“经验差异”现象: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导致幼儿的交往经验不同,过度被溺爱的幼儿,其同伴交往往较差。(5)“自我中心”现象:因游戏规则不统一、角色分配不满意、玩具分配不合理等原因,导致幼儿与同伴之间发生矛盾、冲突。
大班幼儿喜欢同伴游戏和集体游戏,而且已经拥有较强的同伴交往意识,但是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首先,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的相处经验,加之“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点,每个人按照自己意愿,都想得到最好,导致了同伴交往中的种种矛盾与冲突,攻击或争吵的行为也会出现。其次,单门独户的生活方式以及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普及,限制了幼儿的活动空间,使他们深陷屏前画面之中,同伴交往机会大大减少。此外,家长的特殊心理作祟,担心自己的孩子在与同龄人交往中会吃亏或受到委屈,刻意限制或减少孩子间的人际交往。
1.加深教师对大班幼儿同伴交往的认识和理解
幼儿园可通过举办活动、开展专题讲座、购买相关书籍等方式,做好宣传工作,让幼儿教师重视起同伴交往对幼儿的重要作用;同时,开展相关的专业技能培训、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从而更科学、更合理地指导幼儿的同伴交往。
2.教师要明确大班同伴交往的内容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人际交往包括三个目标: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教师需在活动中细心观察幼儿的同伴交往情况,多与幼儿交流、沟通,了解幼儿的需求。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方向”,明确同伴交往的内容:(1)培养合作意识,如学会分享物品、主动关心、照顾比自己弱小的同伴、听取意见、学会合作、不埋怨和不指责同伴等。(2)建立规则意识,如遵守游戏规则,玩游戏输了不耍赖,不乱动别人东西等。(3)学习交往技能,如学会等待,包括游戏时能耐心等待,玩玩具时耐心等待,洗手时耐心等待等;与人商量,如加入同伴游戏前要商量、寻求某种游戏材料时要征得同伴的同意等。
3.教师要拓展大班同伴交往的多元途径
(1)积极情感体验是关键
人总是在与他人交往合作的过程中体验到愉快的情绪。教师需关注幼儿积极的社会性行为,通过小组合作分享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进一步强化幼儿交往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化、自觉化,如合作搭建“我的幼儿园”“各种各样的桥”、合作完成连环画“小蝌蚪找妈妈”“春天在哪里”等,使幼儿体验到自信心、自豪感等积极情感,逐渐习得交往合作的策略,体会到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和必要。
(2)有效干预指导是根本
幼儿园中,幼儿往往会有交往缺失的现象,如各玩各的、坐在一起却很少交流、因争抢出现矛盾、不愿等待、不愿谦让等现象。遇到这些情况,教师要提醒幼儿严格遵守游戏规则,遵守规则是玩游戏必须要做到的,帮助幼儿更好地开展同伴合作性活动。
(3)处理矛盾冲突是途径
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发生冲突是正常的,教师不要急于评价或硬行指导,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幼儿可以通过与同伴的沟通、争论,获得同伴交往的必需技能,如悦悦个性活泼、口语表达能力强,但动手操作能力欠缺,看见别人好的作品经常去搞“破坏”,其他幼儿都不喜欢他。一次建构游戏中,悦悦与明明搭了一座非常精巧高架桥,受到老师的表扬后,他非常开心。旁边的豪豪乘他不注意拿走了桥墩,桥“哗啦”一声倒了,悦悦很伤心。这是一个好的教育契机,让他也体会到劳动成果被别人破坏后的心情,通过这种移情的教育方式,慢慢来改变他的“嫉妒”心理,让他懂得尊重和珍惜别人的劳动,学会与同伴友好相处。
(4)举办亲子活动是平台
主题活动“有用的工具”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工具”亲子探究活动,请不同行业的家长收集了不同种类的工具,并邀请家长来参加我们的“工具展”。幼儿兴致勃勃地向家长和小朋友介绍各种工具及使用方法,和小伙伴一起说一说、玩一玩,幼儿成了主角,教师和家长成了配角。家长参与到活动中可以让幼儿放松身心、愉悦心情,在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大方地与人交往。亲子活动创设了身心愉快的交往环境,是提高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有效活动之一。
(5)家园沟通配合是保障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交往合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要做到和学校、教师的要求一致,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1)教师与家长要进行前期沟通,让家长了解交往合作技能对孩子的重要性。2)指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意识地培养,如邀请幼儿的同龄人来家里做客。3)对家长的鼓励表扬行为进行指导,当孩子表现出良好的交往技能和合作性行为时,家长可以用抚摸、拥抱、奖励等形式对孩子进行肯定,使孩子体验到同伴交往的愉快,慢慢内化成交往与合作能力。4)可利用家长会、家长半日活动开放、家访、QQ群聊等形式,与家长探讨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如适当地带孩子去参加一些社交活动等。
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教师需要当一个有心人,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合作的条件,细心、耐心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