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贵族:紫禁城里的小朝廷

2018-01-05 14:52李杨
华声 2018年12期
关键词:佃户溥仪紫禁城

李杨

民国元年(1912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一周年,北京召开共和纪念大会。北京街景市容的变化时时提醒着人们,大清朝已经寿终正寝,就连宅院门前象征旗俗的上马石,也被明令清除……这是一个万象更新的时期,也是一个新旧杂陈的时代。鼎革之际的北京,发生着目不暇接的变化。

紫禁城里的小朝廷

退位后蜷缩在紫禁城里的宣统小朝廷,依旧保持着起码的尊严和体面。民国对待前朝皇室的礼仪、规格与对待外国君主一样。溥仪被称为“大清皇帝”,颁布退位诏书的隆裕太后也同样保留了尊崇的待遇。

1913年2月15日,隆裕太后45岁生日,袁世凯特派他的秘书长梁士诒去宫内祝贺,国务总理赵秉钧率领全体国务员,前往行礼。一周后,隆裕太后撒手西去,袁世凯亲自佩戴黑纱,并通令全国下半旗致哀,文武官员服丧27天。

清帝退位协议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皇室优待条件、皇族优待条件、满蒙回藏各族待遇条件。其中,皇室优待条件,是专门针对溥仪一家的。民国政府承诺每年支付皇室400万两白银的津贴。这样一来,溥仪的家族就可以从中分领银钱。

按照优待条件,清帝逊位后,尊号仍存不废,且可暂居紫禁城。侍卫及各项执事人等,也可照常留用。

据此,溥仪直到1924年出宫之前,奢华生活一仍其旧,完全仰仗民国政府履行对清皇室的财政承诺。尽管民国政府财政困难,但还是支付了大量津贴。

逊位后的皇室,地盘缩减了很大一部分。以前皇家宫殿群不仅包括紫禁城,还包括西面的三海(北海、中海、南海),以及南部的社稷坛和太庙。退位协议允许皇室留在紫禁城,其余宫殿则移交给民国。

在紫禁城内部,皇室也放弃了南面的一半,即“外朝”。1913年10月10日,袁世凯的总统就职典礼,就是在清朝皇帝登基的太和殿举行。“外朝”的其他建筑也让给了民国,包括靠近午门的文华殿和武英殿,这两大殿曾是文武百官等待皇帝召见的地方。

1914年,文华殿和武英殿,连同附近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变成了公共博物馆,陈列着沈阳(以前的盛京)和热河宫殿里的珍品。皇室只留下了乾清门北面的“内廷”,还有外朝三大殿边上的一些建筑。

各奔前程,自谋生计的贵族们

革命爆发后,没了俸禄的满族亲贵纷纷逃往天津、青岛、旅顺等地,各奔前程,自谋生计,一片惶惶然。

他们中的多数人坐食家产,过着没落贵族的寓公生活;也有少数脑筋灵光者,动用财产开设当铺、商行、饭店,购置房产或者投资工矿企业;也有一些人,既无谋生手段又挥霍无度,最后家产荡尽,流离失所。

一些满族亲贵之所以能在金融界、企业界站稳脚跟,固然与他们在前清积累的雄厚资本有关,此外,他们与北洋政界名流的关系网也不可忽略。

民初能跻身银行家、企业家之列的前清高官显贵毕竟只是极少数,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靠典当房地产、珍宝古玩、金银首饰、名贵家具混日子,或从银行领取存款利息为生。

坐吃山空的生活终难久持,一些王公贵族又挥霍无度,对理财经营懵懂无知,很多人没几年就家产荡尽。

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关满族贵族穷困潦倒乃至世子王孙上街拉洋车之类的新闻屡屡出现在报刊之上。庄亲王的后代就饿死在南横街一个会馆空房子里,死了都没有人收尸。“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晏森在上世纪30年代初加入了洋車夫行列。靖海侯施琅的后裔,一位曾经的侯爵夫人因丈夫病故,为谋生而双日拉车,单日卖萝卜。

王公贵族无奈只能变卖庄地

清朝末年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等皇族宗室以及镇周将军、辅国将军等满洲贵族,很多都拥有地跨数省、多达几十万亩的庄地,每年收取的租银是一笔很大的收入。清帝逊位的优待条件中,明确“保护其原有私产”。这就是说,各个王公的府邸、庄园、金银财宝都受到民国政府的保护。

尽管如此,清王朝垮台之际,还是发生了不少佃户抗租夺地的事。睿亲王在辽中县有庄地两千余亩,由佃户金魁廷、金魁聚等人租种。宣统三年(1911年)睿王府要每亩征收租洋6元,金魁廷等再三要求减少,可睿王府坚持不减。

清王朝倒台后,王爷失势,金魁廷等佃户拒绝交纳每年一千多元的庄租。又将一部分庄地据为已有并自行出售,还把庄地上的树林全部砍伐出卖,“得洋七八千元”。睿王府对此毫无办法,只有一再呈文宗人府,转咨奉天督办,请求官方帮助解决。

但是进入民国,今非昔比,虽是堂堂都督的命令,也不能阻止壮丁们争取免租和庄地所有权的浪潮。壮丁们继续向省议会提议案,并作讲演,反对交纳王粮,要求取消王公对庄地的所有权,使土地归为壮丁所有。

各地抗租占地之事频发,终于惊动了袁世凯。他的态度十分坚决—一绝不容许佃户和壮丁抗租不交,占据庄地。《大总统命令》的颁布,并没能阻止壮丁、佃户抗租占地,他们甚至摧毁王公庄园。

既然连大总统都管不了,王公贵族就只有变卖庄地这一条路了。在各种压力和阻挠下,王公贵族纷纷以比一般民田低得多的价格将庄地卖出。最后庄地相继落入地主、官僚、军阀之手。

时代尽头的没落贵族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这时,皇室最担心的就是优待条款的前途了。袁世凯政府的回答是,政体变了,但优待条款不会变。

后来,袁世凯的称帝计划在一片反对声中很快破灭了。袁世凯的死,使皇室失去了保护伞。黎元洪总统任期内,召开了新的国会。1916年9月,宪法草案浮出水面,只字未提退位协议。

一年后,张勋突然复辟帝制。1917年7月1日,溥仪在已经划归民国的“外朝”的中和殿接见了张勋。张勋复辟只持续了短短12天,但是皇帝卷了进去,于是很多人要求取消优待条款。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曹锟和吴佩孚的直系被打败。当时吴佩孚的得力部下冯玉祥倒戈支持张作霖和奉系,把吴佩孚赶出北京。冯玉祥早就有除去溥仪帝位、降为平民之心。如今,冯玉祥控制了北京,自然就雷厉风行地干了起来。

11月5日,冯玉祥的一名部下率领20名士兵强行闯入紫禁城,向溥仪下达了最后通牒,要求他在3小时内离开紫禁城。别无选择的溥仪只能离开紫禁城,他先去了父亲载沣的住所,随后去了日本驻华公使馆,又于1925年2月去了天津的日本租界。皇室其他成员也相继离开京城。

猜你喜欢
佃户溥仪紫禁城
紫禁城365
毕竟一双小儿女 小朝廷时期的溥仪与婉容、文绣
紫禁城600年
真实的细节
《绍英日记》中的溥仪大婚
可拓层次分析法在河北省元氏县佃户营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紫禁城中嵌字联
溥仪曾是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