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惟一
我们常把品德课归入德育教育的行列中,因为品德学科是以道德判断为重点的学科。苏教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中的《他们贡献大》就是道德判断类非常典型的一课。我从研读教材到备课,从分析学情到执教,有了一些如何教学道德判断类课型的小思考,也有了一些对品德学科中的“人文性”“社会性”的小想法。
二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对于劳动者的概念是模糊的,所以“认识劳动者”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课第一次的道德判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劳动者,劳动者遍布各行各业。我从“猜猜这是谁的手”进行导入,初步认识几个最有代表性的劳动者:厨师、教师、建造师。紧接着,我引出“你还知道哪些劳动者”这一话题,联系上学路上、校园、周末玩耍这三条脉络,意在引导学生从教室里看得到的物品开始联想其背后做出贡献的劳动者,意在引导学生从自我的生活环境中联想曾经或正在遇到的劳动者。
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劳动者呢?
(生面面相觑,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师:小朋友们,摸摸你面前的桌子,看看现在的教室,这些东西都是由谁造的?
生:桌子、椅子是木匠制造的。
生:我知道了,还有科学家、发明家发明了投影仪、电脑这些高科技的东西。
生:老师,我们整个教室都是建筑工人建造的!
孩子们在一次次寻找身边劳动者的过程中,实现道德判断。
如何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劳动者的辛苦与付出,我想,相比于给予孩子们道德上的高度冲击,更合适的是循序渐进地、不经意间地让学生去体会劳动者的不易,给予孩子们道德上的浸润。渐入式教学更易于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学生最终落实行为习得、自我管理作了较好的铺垫。
师:(出示厨师、教师、建造师三双手的图片)还记得这三双手吗?你想先走近谁?
生:厨师!厨师!厨师!
师:(随即播放小记者采访学校食堂里的厨师爷爷的视频)你知道了什么?
生:厨师每天很早就要到学校,炒菜给我们吃。
生:厨师的铲子很大,很重,炒菜不容易的。
生:洗菜的阿姨要用冷水洗菜,很辛苦。
生:是啊,我以为他们每天很轻松呢,原来烧好饭,还要帮我们分好,我们吃完了他们还要帮我们洗好碗筷,太辛苦了!
师:对啊,虽然是普通的食堂劳动者,但他们用辛苦的劳动给我们带来了干净、美味的食物,让我们吃饱,吃好,健康成长,他们贡献大!
这是第一波。由厨师延伸到农民伯伯,我则是让学生当一回“小农民”,种植蔬菜,将种菜的点滴想法在课堂上和其他小朋友进行交流。
师:你种的是什么?
生:南瓜。
师:可以吃了吗?
生:我种了很长时间了,南瓜才长出一点芽和叶,我想还要好久才能吃的吧!
师:那种南瓜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想和大家分享一下的?
生:我每天都要浇水,好辛苦呀!它还长不大,我想农民伯伯要种这么多庄稼,肯定还要更辛苦的。
师:你的菜呢?
生:(有点想哭)我的大蒜死了,我想它快点长大,浇了太多水了,种菜一点都不容易啊!
这一环节,不用我说,孩子们早就七嘴八舌“诉起了苦”。通过亲身体验,能够感同身受,这样的道德判断是成功的、有效的,这样的情感激发是无痕的、有意义的。
所有的道德判断都要聚焦到良好的行为习得上。我依然回归于学生生活,出示日常浪费饭菜的图片。
师:看到这张照片,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太浪费农民伯伯和厨师爷爷的辛苦劳动了。
生:我以后不浪费粮食了,吃不掉就少盛一点。
劳动者虽然普通,却贡献巨大;虽然平凡,却兢兢业业;虽然渺小,却力量无穷。俗话说:“无心插柳柳成荫。”孩子们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深深感受到劳动者的魅力与正能量。
在教学过程中,令人动容的地方有很多,印象最深刻的是走进建造师这一部分。
師:(出示高架桥、火车、港珠澳大桥的图片)认识它们吗?
(生纷纷认出高架桥和火车)
生:我知道,这是港珠澳大桥,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爷爷带我一起看新闻,我看到的。
师:小朋友们,知识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做有心人哦!(分别介绍高架桥、火车、港珠澳大桥给出行带来变化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时间变短了。
生:出去旅行更方便了。
师:那这些是哪些劳动者的贡献?
生:建筑工人。
生:桥梁设计师。
生:懂科技的劳动者。
师:是的,他们就是建造师。除了出行,他们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生:房子,我们住的房子。
生:校园等等。
师:你们看,他们的贡献可真大呀!让我们走进他们的工作环境看一看。(出示建筑工人工作视频)
此时,好些女生被感动了,流下了眼泪。学生的情感被激发。我顺势引导,建筑工人虽然穿着朴素,甚至不干净,但是他们却不怕辛苦,不怕危险,为城市的发展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值得我们每个人尊重。为更好地指导学生行为,我设计了演一演的体验活动。
师:有一位建筑工人,怕自己身上的泥巴弄脏公交车座椅,即使有空位也不肯坐。如果当时你在场,你会怎么做?请和你的同桌演一演。
我邀请了一组学生,他们的语言质朴却直击人心。
生1:叔叔,这里有空位,你快坐吧。
生2:不要了,我身上脏,你坐吧。
生1:没事的,我一会儿帮你擦干净就好了,你坐吧,你很辛苦。
师:孩子,你为什么愿意帮他擦干净?
生1:因为建筑工人建造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房屋,是很伟大的。如果我们嫌弃他们,不尊重他们,是对他们的侮辱,这样就没有人愿意做建筑师了,我们就无家可归了。
孩子的语言虽然有些许凌乱,却让听课老师自发鼓起了掌。我想,不仅是学生的道德判断得到了提升,听课老师也在跟着一起转变观念。而且,孩子能够说出这样的话,相信走出课堂她也一定心怀感恩,尊重身边每一个为她付出的人。
教学到了快结尾的时候,我再一次回归生活。这一次的对象是离学生最近最近的劳动者——自己的父母。孩子们的话匣子再一次打开。其中有一个女生的妈妈是裁缝,她在讲述自己妈妈辛苦工作的过程中忍不住哭了。她这样说:“我的妈妈有一双灵巧的手,给人们带来了漂亮的衣服,她很辛苦,每天五点就要起床,一直做到晚上。但是她每天都给我做好吃的饭,我的妈妈真的很辛苦,很了不起。”我给了她一个拥抱,希望她回家也给妈妈一个拥抱,点赞自己的父母。听她这么一说,孩子们纷纷表示自己的爸爸妈妈也很不容易,以后要多多体谅他们。
其实,品德课堂的魅力就在于此,能够在丝丝入扣的环节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指导走出课堂之后的行为。为了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我设计了“采访校园里的劳动者”这一课后实践体验。一个星期之后,我收到了很多采访单,最感动的是下面这张。
能够识得善良的人,最终也会珍视善良,做到善良。这节课,我只希望孩子们能够永含一颗善良之心,能够温柔待人,也能够被世界温柔以待。
作者简介:江苏省常州市局前街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