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超
[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利用传统思想、传统节目、传统习俗来加强三观教育,提升学生的素养。
[关键词]思想政治;三观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31005401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文化知识的教育只是一个方面,思想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也至关重要。高中生正处于生理成熟和心理不甚成熟,为人处世相对稚嫩和对自我独立性强烈追求的矛盾之际,务必通过加强三观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对传统文化尝试梳理,通过联系实际、运用实例,力求在教學中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
一、贯穿传统思想于三观教育
中国的传统思想,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中国人血脉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思想政治教师,首先要对传统思想有所学习和领悟,并将其贯穿于课堂教学与管理。更多的时候,教师自身要能够精妙地融儒佛道思想于内,化儒佛道行为于外。一方面,要能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能够愉快地时常温习和复习,并能够“吾日三省吾身”,不断提高自我和追求卓越,既要有“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危机感,又要把学习纳入生命之中,持之以恒,并践行之;另一方面,要能够“泽被他人而不争名利”,并以之影响学生,使学生能够至柔而团结不争小利,内化所学并能谦虚谨慎,帮助他人并能尚贤好德。
作为政治教师,应将传统思想与社会案例相结合,联系思想道德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触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感悟中提高、学习、实践。如将传统思想与当代发生的具有正能量的事件相结合,让学生探究思考,提高升华,以诚信、友善助力爱国、敬业,助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助力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断凝魂聚气,强基固本,传播、实现文化的精神价值。
二、活用传统节日于三观提升
中国传统节日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将其引入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为了提升学生对本民族节日的认同,让学生正视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成就,笔者特地选取了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与学生分享。例如与春节有关的《贺新年》:“残雪消融逢暖阳,翠竹挽袖正梳妆。烟花朵朵传捷报,锣鼓声声送瑞祥。春到江淮好事近,红飘大地满庭芳。平生有愿祖国好,共祝双亲身体康。”与清明有关的《八声甘州》:“望黄花满地正浓时,碧草沐春风。叹青松弄影,桃肥柳瘦,流水匆匆。一派峥嵘景象,竟引两三童。往返斜山径,得意融融。然片云终逝去,杜鹃空啼血,白练留蓬。问苍天无语,西去有谁同?想当年、孤坟千里,到如今、万冢伴隆中。人将老,可堪尘世,依旧灯红。”与端午有关的《河传》:“人去,魂去。子规啼汝。江水绵绵。故国难复,空怨楚郢流奸,却如何问天?流芳百世龙舟顾,寻水路,只为君魂渡。不堪回首,相望已隔千年,祭微篇。”
同时告知学生,这些诗词都是笔者的原创作品。学生在惊讶之中,通过笔者的讲解,了解了诗词中对双亲的祝愿、对逝者的祭奠、对忠诚的告慰、对祖国的爱戴,既提升了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热爱,又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还加强了对传统佳节的感悟,一举多得。
三、继承传统习俗于三观内涵
传统习俗是在一个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约定俗成和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对人们的学习、生活与生产具有持久的影响。
在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有必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传统习俗进行适当的梳理,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并联系学生的实际,进行相关的探究辩论或实操演练。
例如,新年开学,可组织学生探讨春节习俗,看学生对于传统的喜贴春联、登门拜年、给压岁钱、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是否都了解。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利用自习课,让学生对感兴趣的习俗进行演练,提升对传统文化的感悟和热爱。也可通过课堂探究,与其他民族习俗进行比较,加深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理解。或者让学生联系经济学和哲学的知识,对压岁钱的利弊进行辩论,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明确文化因素对三观形成的影响,加强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
又如,结合清明节的风俗习惯,在缅怀先人的同时,培养学生尊老敬老的思想,让学生意识到要避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就要及时孝敬父母。同时,引导学生对传统孝道进行辨析,培养正能量。当然,利用父亲节、母亲节、重阳节等机会,强化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与孝道之情,也是可行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一味地追求新颖的教学形式,或者将素材的使用与教材相脱节,而应该立足于教学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将传统文化中的内容有机地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教材相联系、与学生相联系,从而加强对学生的三观教育。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