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婷婷
仿佛刚出于东山之上的月亮倾洒下的月光,书生着一件青衫从桥头下来;发出雨打树叶般地声响,他清脆地吟着“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欢喜地从杏花树旁边走过,“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他用柔软的字,把世间的美丽诉给万物生灵。听来自远古的声音,脑中便有千百个古代书生向我们走来。
有哲人说:“人生的最佳状态,是保持轻度的贫困。”确实,古时书生大抵不富有,甚至贫穷。陶渊明归隐之后要“种豆南山下”;柳永混于艺妓之间,靠他们资助生活乃至死后买棺的钱都是艺妓出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但“黄金屋”“颜如玉”大概不属于真正的书生。书生之所以为书生,定是一心爱书,相比于物质富有而更注重于精神富裕。追求人生的最佳状态“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古书中的书生有昂扬斗志,报国的豪情,如毛泽东笔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书生,挥斥方遒。“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于是有“白头搔更短”的忧心;于是有“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的无奈;于是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壮志;于是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死节!恨战乱使生灵涂炭,憤江山破裂国不复,好一个“视死忽如归”的书生。
古书中的书生情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书生写老兵,披上战甲辞家而去,走时是春,回来是冬,将征战之苦,融于诗中。“何当去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书生在异乡,雨夜步于屋内,看着窗外的雨,想着远方的妻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情窦初开时,爱慕美丽的女子,有着羞涩而美好的情丝。情不知何处起,一往情深,好一个情深的书生。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这般美好之物,爱甚之人必定也“气自华”,正如古书中的书生,或儒雅,或潇洒,或正直。
然而当今之时,随着电子书,泛娱乐化的流行。散发书香的书生离我们似乎越来越远了。倘若现在的我们手捧古书,而不是手机,这个社会的阅读面貌肯定大不同吧!我倘徉于古书中,想象着千百个书生的模样,我希望他们活在我们的现实世界里,而不仅仅躺在古书中。
学校:安徽省东至三中
导师:胡先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