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和使用动机关系的研究

2018-01-05 00:13方小平
职教论坛 2017年32期

摘 要:文章使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和手机使用动机量表,调查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和使用动机的关系,结果显示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人数所占百分比略高于普通师范本科生;农村学生比城镇学生更容易出现手机成瘾现象;女生比男生更易出现手机成瘾的戒断症状和心境改变;文科生比理科生和艺术生更易手机成瘾。结果还显示信息获取是职教师资本科生使用手机的首要动机,后面依次是人际沟通、休闲娱乐和自我表达。人际沟通和休闲娱乐可以显著预测戒断症状和心境改变,休闲娱乐对突显行为和手机成瘾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信息获取和休闲娱乐可以显著预测社交抚慰。针对手机成瘾的干预,学校、家长和个人三方应共同协作,形成合力,预防和抵制手机成瘾。

关键词: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手机使用动机

作者简介:方小平(1979-),女,安徽巢湖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32-0091-06

手机成瘾是一种与网络成瘾较为相似的因过度使用而致的行为成瘾。手机成瘾对个体身体、社会行为及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首先,长时间的使用手机会影响个体的身体健康。Fredrik, Michael, & Lennart(2008)和Demirci, Akg?觟nül, & Akpinar(2015)认为过长时间使用手机会直接或因引发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而间接引起睡眠问题[1][2],影响身体健康和学习工作效率。其次,过度使用手机不仅会影响身体健康,还对个体的社会行为产生不利影响。已有的研究显示,手机依赖与青少年吸烟行为、自杀行为倾向、攻击性行为有显著正相关,会造成个体人际交往的问题[3]。最后,手机成瘾也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研究表明手机成瘾与抑郁、焦虑和人际关系敏感等因子有密切的关系,手机成瘾青少年有着更高水平的社交孤独感和受挫感[4]。总之,手机成瘾对个体的身体、情绪情感、社会行为和心理都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因而加强对手机成瘾的研究有其重要意义。

从现有手机成瘾的研究对象来看,国内外对普通师范本科生和高职院校专科生的手机成瘾都有所研究,对于职教师资本科生的研究尚没有涉足。职教师资本科生与普通师范本科生及高职专科生又有所不同。一方面,职教师资本科生生源主要是职高、中专、技校的学生,其学习基础要弱于普通师范本科生。另一方面,普通师范本科生的基本就业趋向是中小学的老师,高职专科生的就业趋向是企业技术工人,而职教师资本科生的培养定位虽然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然而鉴于目前中职院校招聘师资时学历要求的提高,职教师范生入职中职学校困难重重。综合两方面的因素,职教师资本科生本身学习基础较弱且在学校的职业规划上面往往是迷茫的,这种迷茫势必会削弱其学习的动机,也会影响职教师资本科生各方面的心理,从而影响其手机使用的程度。然而仅就目前的研究来看,对职教师资本科生的心理特点研究甚少,对其手机成瘾现状更无人涉及,因而对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的研究有其重要意义。

针对职教师范本科生的手机成瘾行为研究,可以从手机使用动机入手,了解职教师范本科生过度使用手机的各种背后心理需要,以期有针对性地对手机成瘾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做到有的放矢。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和工具

本研究采用問卷调查法,使用的问卷是熊婕等人的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和肖祥的手机使用动机量表。手机成瘾倾向量表共四个因子16个项目,四个因子分别是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心境改变。量表采用“1”(非常不符合)至“5”(非常符合)五级评分。总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手机使用动机量表包含四个因子共25个项目,四个因子分别是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自我表达和休闲娱乐,量表也采用“1”(非常不符合)至“5”(非常符合)五级评分,总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数为0.899。

(二)研究对象

某大学的职教师资本科生,发放问卷376人,回收376人,剔除作答不认真、漏答、多答的无效问卷,最终得到有效被试358人。被试的年龄范围为18-24岁,所有被试平均年龄为20.34±1.20。

(三)研究过程及数据处理

采用整班随机抽样。事前与授课老师或辅导员沟通好,当堂发放问卷,当堂回收。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并宣读指导语,向学生强调该调查是匿名作答,努力保证施测的有效性。

采用SPSS19.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二、研究结果

(一)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基本情况

从表1的结果来看,职教师资本科生戒断症状因子得分最高,其次是心境改变,后面依次是突显行为和社交抚慰。前人研究认为量表总分超过48的是手机成瘾者,依此标准本研究中有66人是成瘾者,占总人数的18.40%。

为了分析手机成瘾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独生和非独生的学生的手机成瘾总得分及其四个因子得分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研究结果发现,城镇学生的戒断症状、突显行为和成瘾总得分显著低于农村的学生(t=-2.48,df=356,p=0.014;t=-2.05,df=356,p=0.042;t=-2.33,df=356,p=0.021);男学生的戒断症状、心境改变和手机成瘾总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t=-3.65,df=356,p<0.001;t=-2.27,df=356,p=0.024;t=-2.59, df=356,p=0.010);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手机成瘾总得分及各因子的得分上均没有显著差异。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手机成瘾总得分及各因子的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戒断症状、突显行为、社交抚慰和成瘾总得分上的差异显著(F(2,355)=10.41,p<0.001;F(2,355)=5.97,p=0.003;F(2,355)=3.38,p=0.035;F(2,355)=7.30,p=0.001),事后比较的结果显示,文科学生的戒断症状得分和手机成瘾总得分都显著高于理科生和艺术生,其突显行为和社交抚慰因子得分显著高于艺术生。

(二)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使用动机基本情况

从表2可见,信息获取是学生使用手机的主要动机,其次是人际沟通,最后依次是休闲娱乐和自我表达。

为了分析手机使用动机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对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独生和非独生的学生的手机使用动机总得分及其四个因子得分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结果发现,城镇学生休闲娱乐动机得分和使用动机总得分显著高于农村学生(t=2.23,df=356,p=0.026;t=1.98,df=356,p=0.048);男生的人际沟通动机得分显著低于女性(t=-2.53,df=184,p=0.012)。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手机使用动机总得分和其四个因子的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显示,不同专业学生在动机总得分和其四个因子上的得分均没有显著差异。

(三)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和使用动机的关系

为了了解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和使用动机的关系,将手机成瘾总分和四个因子得分分别与使用动机的四个因子求相关,结果如表3。自我表达和休闲娱乐这两种使用动机与手机成瘾总分及其四个因子都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相关。除社交抚慰外,人际沟通动机与手机成瘾总分及其三个因子都有显著的相关。信息获取因子得分只与手机成瘾中的社交抚慰因子有显著的相关,与其他的因子相关均不显著。

为了进一步探究手机使用动机与成瘾之间的关系,以手机成瘾总分和其四个因子的得分为因变量,以与其相关的手机使用动机的各个因子为自变量,进行手机成瘾对手机使用动机的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表4的结果显示人际沟通和休闲娱乐可以显著预测成瘾戒断症状和心境改变,休闲娱乐对突显行为和成瘾均值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信息获取和休闲娱乐可以显著预测社交抚慰。也即休闲娱乐这一动机可以预测手机成瘾总得分及其四个因子;人际沟通动机可以预测手机成瘾中的戒断症状和心境改变两个因子,而信息获取动机只能负向预测手机成瘾中的社交抚慰这个因子。

表4 手机成瘾对手机使用动机的回归

三、讨论与分析

(一)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成瘾基本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中共有66名手机成瘾学生,占比18.40%,略高于花蓉等人对普通师范本科生研究中的16.99%。

1.城镇学生的戒断症状、突显行为和成瘾总得分显著低于农村的学生,这一结果与王相英的研究不一致。一方面这可能是职教师范生与普通本科生的差异之一;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农村学生交流沟通能力弱于城镇学生,存在一定的人际困扰[5],远离家人备感孤独,娱乐休闲方式单一,手机成了缓解孤独和焦虑、慰解思念之情,填实生活的重要工具,故而其手机成瘾症状较城镇学生明显。

2.男生的戒断症状、心境改变和手机成瘾总得分均显著低于女生,这与既有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女生的羞怯感、孤独感和焦虑感显著高于男生[6],而孤独感、羞怯感得分越高的个体手机成瘾倾向也越严重[7]。社会心理学帕森斯认为女性发挥的是表达性功能,负责整个家庭的人际交往、矛盾处理及和睦整个家庭的关系,为男性提供情感上的支持。这种表达性功能的自我意识结合女性自身情感依赖的特点,促使女性更渴望也更愿意与外界交往,消除孤独感。然而随着手机的普及,人际交往方式由直接交往变成了依赖于手机和网络的间接交往,人们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更倾向于网络化和虚拟化,因而原先现实人际关系取向的女性更依赖于手机,手機成为了其发挥性别角色功能的工具,一旦手机不在身边女性就更易孤独和焦虑,出现手机成瘾的种种症状和情绪表现。

3.文科职教师范学生的戒断症状因子得分和手机成瘾总得分都显著高于理科和艺术职教师范生,其突显行为和社交抚慰因子得分显著高于艺术生。这与王小运和伍安春的研究结果较为接近。由于中职和高职师资质量要求的提高,职教师资本科生能进入中高职院校就业的概率微乎其微,同时,针对不同学科学生研究的结果表明,总体上来说文科生就业能力要低于理工科学生和艺术生,文科学生的就业压力高于理工科和艺术类的职教师范生[8],这些压力往往会导致个体逃避到网络中去缓解压力,寻求满足感和成就感。

(二)职教师资本科生手机使用动机基本情况分析

从研究调查的结果看,信息获取是使用手机的首要动机,其次是人际沟通、休闲娱乐和自我表达。中国社科院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长达5小时17分钟,其中,使用网络社交的时间占比最高,达到38%;消遣和工具类依次占28%和27%,这一调查也部分证实了本研究的结果。手机的各种功能满足了人们的认知、情感和休闲等各方面的需要,改变了人们学习、购物、交友等各方面的传统模式。

(三)手机成瘾与使用动机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自我表达和休闲娱乐这两个手机使用动机与手机成瘾总分和其四个因子都有显著或非常显著的相关。除社交抚慰外,人际沟通动机与手机成瘾总分及其三个因子都有显著的相关。信息获取因子得分只与手机成瘾中的社交抚慰因子有显著的相关,其他的相关均不显著。这一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除信息获取外,手机使用动机中的其他三个方面都与手机成瘾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一结果与Bianchi & Phillips和Hong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但与Park的研究结果一致,Park的研究发现手机依赖倾向与孤独、逃避和无聊消磨时间这些动机有显著相关[9]。

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休闲娱乐这一动机可以预测手机成瘾及其四个因子。这一结果与对普通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Wei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使用动机可以预测个体对手机不同程度的使用情况[10]。刘红和王洪礼的研究则进一步显示网络娱乐动机在孤独对手机成瘾的预测作用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网络成瘾的失补偿假说认为网瘾行为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受阻时的补偿和逃避的反应。本科阶段是学生自我同一性确认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的成长过程中职教师资本科生内心充满了各种矛盾与冲突,就业竞争造成的高学历门槛,职教师资本科生与普通师范本科生人才培养中就业定位的差异不明显造成了职教师范本科生就业定向的困扰,理想与现实的差异使得个体的自我同一性迟迟不能达成,心中迷惘困惑。手机的便携性、信息获得的及时性、娱乐资源的丰富性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在使用手机休闲娱乐的过程中可以暂时摆脱现实生活各种压力带来的焦虑、忘却孤独,体验到现实生活中不能获取的成就感。

人际沟通动机可以预测手机成瘾中的戒断症状和心境改变两个因子。人际沟通动机是指个体意向通过QQ、微信、短信及电话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联络情感,寻找情感归属。过分依赖手机作为人际沟通这一媒介,往往会削弱个体现实世界中人际交往的动机,不利于其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势必会使得手机不在身边无法满足其虚拟归属感时,个体在现实社会中会出现种种心身症状和情绪的波动。

信息获取动机可以负向预测手机成瘾中的社交抚慰这个因子。Butt & Philips研究显示使用手机获取信息的程度与内倾性人格特质水平有显著的正相关,内倾的个体更喜欢使用手机搜素地图和出行路线,了解最新讯息,并且这些个体是低感觉寻求者,在现实生活中对事物的爱好甚于对人的交往,因而将手机作为人际交往的工具使用的机会可能更少。

四、手机成瘾预防和干预的建议

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逃避挫折、获取虚拟成就感致使心身放松这一休闲娱乐动机,是个体手机成瘾的重要动机。人际沟通动机和信息获取也是手机成瘾个别因子的原因。因而针对这三个方面的动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干预。

(一)学校方面

1.学校要切切实实重视就业指导课程或者生涯規划课,提高课程的授课质量,增强职教师范本科生的职业规划意识。通过开设该类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职教师资的特殊性,掌握专业的就业趋势,清楚专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和个体综合素质的水平,明了现实自我和岗位所需素质的差异,促进个体定位清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投入既定目标的自觉学习中去,降低手机成瘾水平。

2.辅导员要发挥班级指挥棒的重要作用,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情绪情感需求,适时地疏导开解。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学习上引导学生,发挥良师益友的作用。辅导员要多组织班级性的活动,树起班级的大旗,利用运动会、集体活动发挥班集体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增加班级成员之间的互动,消除学生之间的隔阂,增强班级对学生的归属感,尽可能减少学生因现实人际沟通不畅从手机中寻求情感支持的现象。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开设相应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相关团体辅导活动,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知道寻求专业帮助的途径。重点让学生了解压力和挫折的表现形式、危害及应对压力和挫折的正确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心理康复能力,增强其心理健康水平,避免其遁入虚拟网络中。通过人际交往方面的团体辅导活动,让学生了解自身与他人认知、情绪、意志方面的差异,促进学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促使学生乐于、敢于、擅于与人交流沟通,体会到现实人际交往中情感的愉悦和满足。

4.学校要充分发挥发社团的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以社团为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其成就感。以社团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技能,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形成团体的归属感。

(二)家庭方面

家庭方面,父母应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水平,理性地看待手机的利弊,尊重接纳包容孩子。家长应定期和不定期地关注学生,经常与学生所在班级的老师和同学联系,了解学生在校的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给孩子提供及时的情感支持和合适的引导。在鼓励孩子独立的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和爱,孩子不至于因离家离开熟悉环境而备感孤单,从而走向手机寻求情感支持。

(三)个人方面

虽然手机使用动机可以引发使用行为,但成瘾行为受到自控能力的影响。因而个体要有意识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加强自控能力的培养,有意识地发展替代的方式在现实世界中满足使用手机的各种心理需求。一方面,个体要积极投身到学校的学习生活中去,加强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努力在学习和个人能力上获取满足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大学是个小社会,个体应增强社交意识,多与同学、老师及各方面的人员接触、交往,锻炼社交技能,提高自身的社交能力,建立良好的现实人际关系,将生活重心从手机转向现实。

参考文献:

[1]Fredrik,S., Michael,C., & Lennart, H. Use of wireless telephones and self-reported health symptom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among Swedish adolescents aged 15- 19 years[J]. Environmental Health: A Global Access Science Source, 2008,7(18):1-10.

[2]Demirci, K., Akg?nül,M ., & Akpinar, A . Relationship of smartphone use severity with sleep quality,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university students[J]. Journal of Behavioural Addictions, 2015,4(2):85-92.

[3]Yang, Y.S., Yen, J.J., Ko, C.H., Cheng, C.P., & Yen,C.F.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problematic cellular phone use and risky behaviors and low self-esteem among Taiwanese adolescents[J]. BMC Public Health, 2010(10):217-221.

[4]付桂芳,李歆瑶.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5(12):52-55.

[5]甘露,等.广州市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9):842-843.

[6]简才永,张乾宁子,植凤英.高职生羞怯、焦虑、孤独与人际和谐的关系[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15(1):42-45.

[7]谢其利,宛蓉.大学生羞怯与手机成瘾倾向:孤独感的中介作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2015(2):28-31.

[8]季俊杰.高职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其权重[J].职业技术教育,2012(31):34-38.

[9]Park, W. K. The mobile phone addiction among Korean college students[J]. Korean Society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Studies, 2003,47:250-281.

[10]Wei, R. Motivations for using the mobile phone far mass communications and entertainment [J].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008,25:36-46.

责任编辑 秦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