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暖意”为百姓办事

2018-01-05 21:18张海军
实践·党的教育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恳谈会暖意班子

张海军

习近平总书记讲过,“感情是一个非常本质的东西,不带着感情去做接地气的动作,就是‘作秀了。有感情的同志下基层做工作,看得见、摸得着、体会得到,那是一种温度。”作为一名在基层工作的普通干部,我对总书记的话深有感触,这样的感触不是凭空得来的,一方面是因为有长期的基层实践,另一方面则是源于一位陪伴我20多年的良师益友——《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对我潜移默化的影响。

1996年, 27岁的我被派到开鲁县原三义井镇任党委组织委员。因为在学校时就喜欢读书看报,一到岗后,我首先就是寻找与工作相关的读物来看。在寻找中,当时还叫《党的教育》的一本党刊走入了我的视野,刊物中推出的政策解读、农村工作报道、党的基本知识问答等,都是我工作中亟需学习和掌握的内容。慢慢地,《党的教育》成为我离不开的案头读物,很多工作上的想法和思路都来源于它。

1997年,我被镇党委派到三星村任党支部书记。当时,这个村面临因为土地分配问题导致班子成员集体辞职、5000亩土地不能按时播种的局面。由于平時我特别关注《党的教育》杂志《基层党建》《扶贫脱贫》等栏目,读过不少如何破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文章,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很快我就拿出了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我先是找到群众中的“领头雁”,做通他的思想工作,然后由他说服乡亲们抓紧种地,时令不等人。之后,我回到镇里,帮乡亲们买种子、化肥、地膜……终于,在那年的5月20日,全村所有耕地全部播下了种子。

秋收之后,我到村里挨家走访,了解乡亲们的想法和意愿,主要是想弄明白为什么土地分配这一国家政策在村里实施不下去,想弄明白乡亲们和“两委”班子的矛盾根源究竟在哪里?当我真诚地、耐心地去寻找打开“心结” 的线索时,当我真的深入老百姓的生活中、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时,我就更理解乡亲们了,常常被他们的心里话感动得眼含热泪。在这些矛盾背后,有误解,也有常年累积下的不信任。找到了症结,对症下药,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1997年10月,三星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重新选举产生了村“两委”班子,在“两委”班子的努力下,土地承包政策顺利得到了落实。

新班子成立后,我们开始把目光转向村里的经济发展。《党的教育》里有很多关于地方村支书带领村民致富的文章,如《新农村建设的和谐乐章》《创建群众满意工程》等,这些文章让我们广开思路,也敢于大胆尝试一些新点子,为村民寻找致富路。在三星村北,有一处无人问津的盐碱地,我们利用“沙盖碱”的方法对3200多亩的盐碱地进行了土壤改良,使这块废弃的土地变成了良田。1998年,我们带领乡亲们搞玉米良种繁育,一亩地纯收入达到2300多元……乡亲们富了,捉襟见肘的岁月一去不复返。

2002年,我被任命为开鲁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当时,因为街道社区受企业转制影响,居民对政策不理解、有情绪。这时,我恰好读到《党的教育》《和谐内蒙古》栏目刊登的一篇关于如何调节社区矛盾,促进和谐发展的文章,让我深受启发。结合开鲁社区实际,参考文章中的经验,我们采取“居民诉求恳谈会”的方式,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这个举措十分有效,后来,“居民诉求恳谈会”被全市推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压器”。

2016年,我调到开鲁县委老干部局任局长,这更是一份需要爱心和耐心的工作。我充分利用从已更名为《实践》杂志党的教育版里源源不断输出的好经验、好做法, 服务老同志,关心老同志。像给活动室配备急救箱、整修扩建活动场地等,工作当中很多暖心的细节都来源于“党的教育”。

回首自己的工作历程,既感到踏实,也感到很自豪。一路上,“党的教育”为我指引了方向,也教会我带着“暖意”去为老百姓办事,方法对了,真诚到了,老百姓就能感受到我们的温度。

(作者系开鲁县委老干部局局长)

(责任编辑/吕亚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恳谈会暖意班子
福建数字经济发展院士专家恳谈会召开
白云不再“空悠悠”——白云村“两委”班子的“自我激励”
内蒙古籍文化名家青年才俊恳谈会在京召开
中国力量为何成 法兰克福车展中的一丝暖意?
新班子 新作为 新形象
组织志 四任班子“接力史”——干部始终“钉”在领头蹚路
中国红 暖意过节
以学习引领班子 以班子带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