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姿
我们每个人都生过病,这似乎有助于我们写作这个题目,因为我们太清楚生了病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了,想要编造都难。但同时我们又很难跳脱出来,发现新的视角,写出新的感受。
比如,大多数人眼中的医院是治病救人的场所,除此之外,你还能想象出它其他的样子吗?
作家蔡崇达在《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中就将医院比作了一个疾病帝国。他这样描写道:“每个房间的门口,都挂着他们相聚在此的理由:心血管、脑外科……疾病掌管着这里,疾病就是这里的规则,疾病也是这里的身份。……这个叫重症病房的地方,位于这医院的顶楼。电梯门一打开,就是这个走廊,以及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疾病名字。他们各自占据了几个病房,以俘虏的数量来显示自己的统治力。……原来在疾病帝国,也是用武力统治的,谁最残忍最血腥,誰就站在最高的位置。”看,病房前的标示牌被作者当成了帝国统治的规则,病人则成了俘虏。
比如,生病的时候,与我们打交道最多的医生护士,又是怎样的呢?
本次同题擂台中,有同学试图将自己观察到的医生写出来,一个是极力推销医药的“丑派”,一个是温柔善良的“美派”。作者捕写得生动有趣,算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但这样非此即彼的人物设定方式,因为太过“面具化”反而显得不够自然。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一个平日里温柔善良的护士,因为谈了恋爱,情绪飘忽不定,“下起手来”时轻时重,让病房里的病人提心又吊胆,这是不是既有趣,又很真实呢?
再比如,那些检查我们身体,治疗我们疾病的仪器,你和它们打交道的时候,又有什么不一样的体会呢?
曾经,我做过一次胃镜。如果我只简单地捕写我是如何作呕,如何疼痛,谁又愿意读呢?于是,我换了一个角度,以外星人入侵来写了这么一个片段:
来了,终于来了,它冰冷的触角开始试探我的口腔。渐渐的,它开始小心翼翼地向交通要道——我的喉咙挺进。我想象它的样子:它的身子细长,像章鱼的触角。触角的最前端是它扁平的镜子似的眼睛。它渐渐地往下探,我感到它的一个头已经硬挤进了我的喉咙。它的谨慎再次让它停了下来,就这样卡在那里十几秒钟,不上也不下。终于,它卸下了防备,开始肆无忌惮地在我的腹腔内移动。那种强有力的机械的伸缩感随着它的深入愈加明显。它在我腹腔里寻找着什么,它时而向左移动,突然一个激灵又一个急转弯向右。终于,在没有任何发现之后,它开始悻悻地往回蹿……
是的,生病常常是痛苦的,但我们可以写的却远远不止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