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举办教育厅局长信息化专题培训班
10月27日,2017年第8期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在重庆圆满落幕。来自全国各省教育厅分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职能处室处级干部、部分市县教育局局长10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主要采取专题报告、案例剖析、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分组研讨、汇报展示等方式进行。其中,专题报告包括构建教育新模式、中国教育现代化2030与教育信息化、网络学习空间的普及与应用等专题。案例剖析则以重庆市树人景瑞小学、山西省永济市实验小学为典型进行重点分析。学员们现场观摩了树人景瑞小学教学演示及信息化教学应用案例。在此基础上,学员们分组研讨包括基层教育信息化思考、区域整体推进教育信息化融合创新机制与模式探索、推进网络空间深度应用、如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等议题,并对交流成果进行汇报展示。
本期培训班由中国移动政企分公司承办,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李楠、中国移动重庆公司副总经理杨永等出席了本次活动。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张拥军处长为学员们颁发了结业证书。至此,教育部2017年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班已全部结束。全年共计举办专题培训8期,培训近900人。
重庆树人景瑞小学信息化教学现场展示
自2016年秋季学期开始,清华大学图书馆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进行数据采集、需求分析和内容加工。到2017年4月,《人类简史》《中国哲学史》等300余册热门、经典、富有清华特色的图书实现了电子化,并发布到了6个触摸屏上。
“选择你想看的书,点击触摸屏上的图书封面,系统自动生成了二维码,用微信扫一扫,就可以把书带走读。”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窦天芳介绍,“电子书瀑布流”是清华大学图书馆专门针对校内师生开发的图书借阅形式,以方便师生阅读、提高图书流动率。
据了解,清华师生可以凭校园卡进入北馆互动体验区,通过触摸、扫码的形式,把电子书链接带到手机上。仅在线阅读,不支持下载,链接有效期为15天。电子化图书发布7周,《数学之美》下载40次,《国学概论》下载57次。2016年《数学之美》的全年借阅量80次,《时间简史》98次。窦天芳认为,电子化之后,图书借阅率提升十分显著。
今年,北京邮电大学全面实现数字化迎新。首次试点人脸识别技术,新生和家长们纷纷“刷脸”围观,近距离接触北邮特色技术。人脸识别系统由北邮多媒体通信与模式识别实验室自主研发。
除此之外,在原有迎新网站的基础上,今年增加了微信企业号的“微迎新”应用。85%的新生报到前通过迎新网站和微信完成个人信息提交同时可以查询录取信息、费用缴纳情况、宿舍分配情况、入学报到流程等内容,提前了解校园生活。数据显示,经过流程简化,学生“一分钟”完成报到,充分体现学校人性化管理,迎新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迎新首日,超过91%的新生使用支付宝、微信等线上方式为校园卡充值,线上充值金额约占85%。
武汉学院在2017级新生中,推行跑步APP,通过校园跑步趣味打卡模式,鼓励学生在清晨和傍晚跑步训练,其跑步里程还将与课外体育成绩关联。APP一上线,就吸引3000多名新生试跑尝鲜。
这款智能乐跑系统“步道乐跑”,学生要通过认证,进入乐跑后,系统会随机分配目标打卡点,并在地图上显示。学生跑步过程中,系统会自动打卡并有语音和弹窗震动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