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技术创新之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第五届饲料新技术国际论坛暨北京市生物饲料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本刊讯]11月25~26日,第五届饲料新技术国际论坛暨北京市生物饲料技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论坛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特别支持、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支持,《中国饲料》杂志社、《饲料研究》杂志社和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生物饲料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贠旭江,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GMP办公室处长段文龙,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工作处处长闫奎友,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会长汪秀艳,《中国饲料》杂志社社长孔学民,《饲料研究》杂志社社长李寰旭,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谯仕彦、张日俊,南京农业大学教授王恬,北京昕大洋集团常务副总裁刘瑞宏,大北农生物科技集团副总裁张玳华,北京科为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培均,海南罗牛山畜牧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万长华等领导、嘉宾,以及饲料企业和媒体代表共300余人出席了本次论坛。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贠旭江在开幕式上致辞。他说:“我国饲料工业伴随着改革开放而起步、成长,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2016年我国饲料产量为2.09亿吨,连续5年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饲料总产量的1/4,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8000亿元。从现有数据分析,2017年全国饲料工业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贠旭江指出,饲料工业是支撑现代畜牧、水产养殖业发展的基础产业,是关系城乡居民动物性食品供应的民生产业。未来10年,中国饲料工业生产量和消费量将缓慢增长。总的来看,我国饲料行业发展呈现以下趋势:一是经营规模化;二是生产专业化;三是关注安全性;四是产业链延伸。他特别强调,饲料企业要坚定信心,凝心聚力,找到“新常态”下的差距和发展方向,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扎实做好饲料行业的各项工作,共同推动我国饲料工业创新发展、绿色崛起!
贠旭江
汪秀艳
闫奎友
汪秀艳会长在发言中对北京市饲料行业发展现状作了简要介绍。2016年北京市饲料生产企业共计218家,总产量262万吨,总产值138亿元。在推进“京津冀一体化”的进程中,北京市饲料企业积极调整区域产业布局,探索转型升级新路径。她认为,近两年环保、限养、土地等政策导致养殖空间受到挤压,养殖成本居高不下,肉蛋奶等畜产品价格明显缺乏国际竞争力,养殖业也悄然发生着巨变,规模小,环保配套不达标的养殖场快速退出,大型养殖场的崛起,加速了饲料养殖的一体化,未来饲料企业必须不断创新,提高先进的技术,在打造行业知名品牌的同时延伸发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我国畜牧饲料领域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主席台领导、嘉宾为本届论坛优秀战略合作伙伴颁发荣誉证书
李寰旭社长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谈到,“作为行业资深媒体,《中国饲料》杂志和 《饲料研究》杂志肩负传播新知识、推广新技术的使命,始终以促进行业发展、引领科技创新为己任,紧盯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最前沿的动向和发展,及时准确地和行业同仁解读政策法规、分享科研成果。本次论坛就是以实际行动落实 ‘十九大’提出的目标,推动饲料工业的转型升级。”
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瑞宏代表企业发言。他首先对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北京市饲料工业协会及主办方举办的这次研讨会表示衷心的感谢。昕大洋作为最早生产酶制剂的厂家之一,公司不断拓展创新,目前业务已经涵盖农牧生物各个领域。他表示,在国家倡导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在畜牧行业减抗、绿色环保的大形势下,未来将与行业同仁一道在新技术领域不断创新,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畜产品,共同推进行业进步。
开幕式结束后,在欢快的乐曲声中,主席台上的领导和嘉宾为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量子生物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10家本届论坛优秀战略合作伙伴颁发荣誉证书。
印遇龙
孔学民
李寰旭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实施,我国农业的转型升级到了关键时期。我国饲料工业经过30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存在饲料转化效率不高、饲料产能过剩、资源结构性短缺、环保成本增加、企业经营成本上升等突出问题,面临着 “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迫切任务。加快推进饲料工业向以“精准、高效、柔性、个性化定制”为核心的工业4.0迈进,是解决当前行业面临诸多问题的重要途径,即以精准营养研究为基础,发力精准制造,提高饲料报酬和资金回报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推动畜牧饲料行业发展由要素投入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并通过饲料生产技术和养殖技术的创新研究,在我国畜牧饲料领域打开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为期两天的论坛中,近20位嘉宾以“精准饲喂、高效养殖、饲料制造4.0”为主题,进行了热烈研讨,共商行业发展之策、共寻饲料技术创新之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作了关于饲用植物在现代养殖中重要性的报告。在报告中他指出,目前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面临三大瓶颈问题:一是饲粮、饲草资源日益紧缺。二是抗生素残留等导致动物性产品安全问题,以及产品品质下降。三是畜牧养殖业的排泄物、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他认为,加大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力度、建立种养结合的生态模式,以及 “生态高效养殖”的示范与推广可有效促进动植物健康生长,保障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促进我国乃至世界农业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日俊围绕生物饲料的开发与环保展开话题。目前,我国发酵饲料的普及率不到饲料总量的30%,未来5~10年,将发展到10%~20%。他指出,现在很多人对生物饲料的理解过于简单且存在误区,以为生物饲料就是处理低质原料,而真正意义上的生物饲料是通过生物技术或微生物技术为主导的产品。他提出,发酵饲料是狭义上的生物饲料,是21世纪人类食品生产需要的第4代饲料技术,今后发酵饲料发展的主要方向是生物配合饲料、生物浓缩饲料以及发酵豆粕、发酵谷物等发酵原料。
南京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王恬教授介绍了青蒿的生物学功能及酶解青蒿饲料的应用研究。他从青蒿的具体成分入手,分析了青蒿的主要功能,包括抗氧化、提高免疫性能、抗炎、抑菌
刘瑞宏
张日俊
王恬
廖鹏
赵丽芳
段文龙
袁建敏
韩彦明
谯仕彦
袁建敏等作用,目前在动物生产中青蒿主要用于抗寄生虫。青蒿的应用形式主要有天然植物微粉、植物提取物、与其他植物联合使用,以及利用发酵、酶解等生物技术处理。他认为,天然植物酶解生产技术可有效解决目前天然植物微粉碎吸收利用率低、提取物成本过高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廖鹏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低聚木糖的作用机制及物化性质,低聚木糖可不仅作为甜味剂,增加动物采食量,还可作为益生元,改善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腹泻,促进生长。大量研究表明,低聚木糖可提高饲料利用率,改善动物生长性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减少抗生素和ZnO用量;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便秘,减少肠道毒素产生;降低排泄物中有害气体浓度,减少呼吸道疾病发生等作用。他认为,低聚木糖是最有前途的功能性低聚糖之一。
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研发部主任赵丽芳讲解了耐高温植酸酶的技术革命。她说,我国的酶制剂起步晚于国外,但是发展速度高于国外。2003—2008年的5年间中国的饲料用酶制剂销售额增加了70%;虽然植酸酶是目前各种酶制剂的应用技术最成熟,但国内仍然处于相对粗放的阶段。她详细介绍了昕大洋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发耐高温植酸酶的思路与方法。目前行业的注意力集中在价格甚至于制造成本,产品同质化比较明显,耐温性能参差不齐,高性能产品开发落后。她指出,现在市场植酸酶同类产品推荐水浴法评测温度都是75℃,但常见的畜禽饲料的调质温度为80~85℃或者更高,因此建议选择85℃的存留率作为植酸酶检测指标。
兽药GMP是兽药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自2002年颁布后,目前所有兽药产品实现了均在符合药品GMP的条件下生产的目标。但在标准内容、生产质量管理理念方面,均与国际先进药品GMP存在一定差距。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兽药GMP办公室主任段文龙介绍了我国兽药行业发展与相关监管政策。截至2017年11月14日,共有1877家兽药生产企业,其中生物制品104家,化学药品1773家。近年来WHO GMP修订提高了技术标准;美国药品GMP现场检查中引入风险管理理念;欧盟不断丰富其条款内容。我国GMP近年来也在不断修订完善,与时俱进,以适应国际药品GMP发展趋势。他说,我国兽药GMP修订将从提升准入,加强监管着手,满足监管的现实需要,提升药品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与WHO等国际GMP接轨,推动我国兽药走向国际市场。
中国农业大学袁建敏博士详细介绍了影响玉米化学成分的主要因素,不同地域、不同品种玉米的有效能值,以及新、陈玉米的高效利用技术。随着储存时间对玉米营养成分的影响,他认为,新玉米贮存一个月后使用效果比较好,陈玉米保存时间一般不宜超过3年,由于陈玉米脆性大,容易粉碎过细,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可提高其他原料粒度,或与新、陈玉米搭配使用。如果使用新收获的玉米,他建议适量添加酶制剂,对于家禽要尽量选择胶质玉米,有利于肌胃的发育。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韩彦明博士从全球玉米、大豆和小麦的需求变化,主要大豆生产国的大豆产量,2000—2016全球大豆消费量的变化,2016/17全球主要的大豆出口国和进口市场等几方面详细分析了全球大豆供应形势。据美国农业部预测,相比 2000/2001年,2017/18年全球大豆、玉米和小麦的需求增长分别为229%、123%、34%。
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教授围绕氨基酸与低蛋白质日粮、饲料加工工艺、微生物制剂、抗菌肽四方面介绍了猪肠道健康的营养调控研究新进展。他指出,精氨酸及精氨酸生素(NCG)在孕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可通过调节细胞内蛋白质周转和细胞增殖对胚胎发生、血管生成、胎盘和胎儿生长和发育起重要作用,从而提高窝产活仔重,降低死胎数。
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裁郭宝林从未来行业发展趋势主要关注舌尖上的安全、细菌耐药、环境友好三个核心点入手,剖析了健康养殖的内涵。他认为,健康养殖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养殖环境要保证畜禽的健康;二是养殖业所产出的畜产品对消费者是安全、健康的;三是养殖生产环境对周围环境不产生污染和危害,是可持续的、和谐的。他提出,健康养殖解决之道是必须从动物肠道健康做起。他还详细介绍了低锌减抗教保料的肠道保护新技术。
大北农生物科技集团副总裁张玳华介绍了猪肠道益生菌的开发与应用。他主要从猪肠道微生物的发育、形成与演变以及影响猪肠道菌群的因素展开报告内容。他认为,影响猪肠道菌群的因素主要是宿主、日粮、管理和环境。他还通过大量的试验数据对比了益生菌和抗生素对猪肠道菌群的影响,数据表明益生菌占相对优势。
郭宝林
张玳华
李富伟
杨红军
赵武善
张若寒
焦鹏
李韬
赵楠
王国卿
北京科为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富伟介绍了面向无抗低锌时代的健康养猪新对策。他提出 “养殖就是养肠道”的理念。肠黏膜屏障是动物健康的重要保证,饲料、饮水、粪便、病原菌等都要通过肠道器官与动物发生互作。基于有益微生物在肠道有效占位,发挥生理活性功能为目标,他认为,微生物定向优选配伍技术必须做到“知己知彼”。“知己”是指建立核心菌种资源库,充分了解菌种特点和菌种功能,利用菌种组合和增效成分。“知彼”是指掌握不同动物肠道微生物分布特点、不同生长阶段肠道微生物的变化以及动物不同生长阶段面临的问题。因此,只有根据菌种特性组合配伍,功能才会更强大。
山川生物产品技术总监杨红军针对教保料的替抗选择及其潜能开发做了详细报告。他指出在生产实践中 “仔猪生的多,活的少”问题比较突出,在低抗无抗的大背景下,教保料面临新的挑战。他认为,精油、酸化剂、酵母类产品可有效替代抗生素的使用,替抗减抗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营养、管理、环境等各方面综合考虑。
北京健德隆科技有限公司刘焕龙博士介绍了水分的快速在线检测技术及其在饲料行业中的应用。精准营养需要精准的水分控制,饲料在线水分检测技术可以实时准确了解原料、产品或中间过程的水分。关于如何确保配方水分与产品水分一致,他建议,首先,配方必须基于产品水分的配方进行设计;其次,必须考虑加工对配方水分的改变因素,避免超过配方水分的“外来水”;再次,基于客户存贮时间的水分设计。他认为,在线水分检测不仅可提升加工效率,还可以减少浪费与霉变风险。
福斯中国技术总监赵武善介绍了在线近红外技术在饲料中的应用。他认为,在线近红外检测不仅可以实现生产过程实时监控,重要的是,更具代表性的分析数据可直接连接到过程控制系统进行显示及反馈控制。除此之外,还能完成多组分参数同时检测,且实现检测数据的可追溯性。他还以大豆压榨工艺检测豆粕为例,详细讲述了如何利用近红外技术实现在线分析的最终目标。
创荷美营养科技 (北京)有限公司张若寒博士介绍了工业4.0时代的精准营养与配方新技术。他首先介绍了制造工业1.0到4.0的发展进程,工业4.0将是智能生产,即通过信息物理系统的应用,打通生产环节的数据壁垒,无线网控制。他认为,饲料制造4.0是“精准、高效、智能、柔性”的定制化生产。他建议,中国可以从预混合饲料开始,未来相对复杂的配方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提出短期内应该做减法的“五减一金”配合技术。其中“五减”是指减蛋白质、磷、铜、锌和抗生素。
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究院研发工程师李韬介绍了饲料高效粉碎技术研究新进展。他指出,目前商品饲料过度关注外观,一般认为粒度越细,成品质量越好。另外,对动物营养方面和消化吸收的理解存在偏差,在粉碎细度控制环节稍不注意,实际细度远高于后续生产所需细度。他建议,为了提高粉碎效率,应大力提倡适度粉碎,降低过度粉碎。通过比较对辊式粉碎机和锤片式粉碎机的优劣势,他认为,对辊式粉碎机,或其与锤片式粉碎机组合使用一定会成为发展方向之一。
中粮饲料营养配方部总监焦鹏主要介绍了中粮饲料的产品体系。中粮饲料从2012年开始系统性投资布局,2015年开始连续两年实现逆势大幅增长,2016年总销量突破300万吨,营业收入近100亿元。作为集团化企业的领军企业,中粮饲料从数据库开始,建设并完善了产品技术体系。他提出,好产品必须具备两个基本要素:一是产品能够给客户带来价值和盈利;二是产品性能稳定,能为公司和工厂做贡献。
论坛期间,以“精准饲料,高效养殖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提问互动环节吸引了与会者的关注。本环节由中国农业大学谯仕彦教授主持,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富伟、大北农集团养猪产业运营中心动物营养部总监俞云涛、北京大伟嘉集团李艳军、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副研究员廖鹏为答疑嘉宾。互动过程,与会者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向嘉宾提问、咨询,精彩的问与答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
在论坛正式拉开序幕的前一天,主办方还举办了主题为“激情冬月,赢创戌年”新营销企划学习会。全国畜牧总站、中国饲料工业协会工作处处长闫奎友、北京华博云总经理张孝琨、中粮饲料营销与创新管理中心赵楠、北京科为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王国卿在会上分别作了题为《企业媒体宣传重点及难点剖析》《大数据+农业+风控》《品牌引领 激发活力——浅谈中粮饲料品牌营销思路》《如何“低成本”让客户主动为活动点赞》的演讲报告,报告内容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获得参会者的高度评价。
本次论坛得到北京昕大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关村量子生物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江苏丰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康维生物有限公司、安佑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荣成市蓝海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宜兴天石饲料有限公司、潍坊加易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10.15906/j.cnki.cn11-2975/s.20172301
■ 晓 蓉
▲以“精准饲料,高效养殖与环境保护”为主题的互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