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白肉枇杷避雨设施栽培技术

2018-01-05 07:30陈俊伟周晓音李晓颖徐红霞朱治龙王朝丽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12期
关键词:白肉露地枇杷

陈俊伟,孙 钧,周晓音,李晓颖,徐红霞,朱治龙,张 林,陈 翔,王朝丽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3.丽水市农作物站,浙江 丽水 323000; 4.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浙江 丽水 321300; 5.杭州市余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 余杭 311100)

浙江白肉枇杷避雨设施栽培技术

陈俊伟1,孙 钧2,周晓音3,李晓颖1,徐红霞1,朱治龙4,张 林2,陈 翔3,王朝丽5

(1.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园艺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2.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浙江 杭州 310020; 3.丽水市农作物站,浙江 丽水 323000; 4.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局,浙江 丽水 321300; 5.杭州市余杭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杭州 余杭 311100)

设施栽培可有效防冻、防花腐、防裂果,为白肉枇杷高产优质栽培提供了保障。本文介绍了浙江省枇杷设施栽培现状、设施栽培的类型与种类,提出了枇杷设施栽培高产树型培养、花果管理,各时期温湿度调控、肥料使用及关键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点。

白肉枇杷; 设施栽培; 关键技术; 浙江

白肉枇杷是浙江省特色水果,目前全省种植面积0.5万~0.6万hm2,产量1.5万~2.0万t,产量与面积约占全国80%以上。与黄肉类品种相比,白肉枇杷肉质细嫩、味甜似蜜、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喜爱,售价远高于黄肉类品种。进入2000年后,随着浙江省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浙江的白肉枇杷发展迅速,由原来占枇杷总面积的2%左右,上升到目前约为枇杷总面积的45%~50%。但由于白肉枇杷品种的花期较黄肉品种早,在最冷的1月,白肉品种早开的花以1 cm左右幼果形态存在,这部分幼果低于-2 ℃就受冻死亡。而浙江省在1月低于-3 ℃的气象条件常年出现。因此,冻害是影响白肉枇杷产量的主要因子。2016年1月23—25日浙江省遇到40年一遇的强低温,气温低于-8 ℃,露地栽培的枇杷减产90%以上[1]。其次,白肉枇杷花期正值冬季,低温霜冻加上多雨,露地栽培的花穗极易腐烂,导致坐果偏低。另外,白肉枇杷皮薄肉嫩,露地栽培的枇杷在果实膨大期遇晴雨交替的异常气候导致裂果,严重年份无避雨或不套袋果园裂果率高达50%以上[2]。因此,采用避雨设施栽培可增温防冻、防霜、避雨,是彻底解决冻害、花穗腐烂及裂果等影响白肉枇杷产业发展关键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论述了浙江枇杷设施栽培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了枇杷设施栽培关键技术,以期为浙江枇杷设施栽培技术进一步发展提供技术参考。

1 浙江省枇杷设施栽培概况

浙江省是大棚枇杷栽培最早的省份之一,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冻增产。2005年,景宁太平白[3]及玉环的早钟6号[4]最早实施了大棚枇杷栽培。这类大棚主要从蔬菜大棚改建而来,通常顶高3.6~3.8 m、肩高2.0~2.4 m,单棚或连栋;这类棚只有裙膜可开启,顶膜通常不可开,遇高温时因通风不良造成棚内温度高于35 ℃,导致日灼。这类大棚在浙江省各产区应用不久,因温湿度管理烦琐、日灼与皱果比例过高而淘汰。

第二代大棚始于2010年后,这类大棚设施根据枇杷的生长特点制造,通常顶高5.0~5.2 m、肩高3.0~3.6 m,有内膜或外遮阳,顶膜与裙膜均可开启,多以手工操作[5]。这类棚通风降温效果较好,如玉环、衢江、鄞州、黄岩等产区的枇杷大棚。但这类大棚主要缺点是温湿度控制依赖于人工,精准度不高,日灼与皱果相当严重。

第三代枇杷大棚是以互联网、物联网为核心的智能大棚,棚高与第二代棚基本相近,顶上有天窗或外遮阳,有滴灌和树冠顶部的弥雾装置,天窗、顶裙膜及滴灌和弥雾装置都可通过设定条件应用机械装置智能开启[6],这类大棚是未来规模化枇杷设施的发展方向。

目前浙江省有各类枇杷设施栽培面积约133 hm2,面积最大为台州、衢州。规模较大的市县有玉环、温岭、衢江、镇海、鄞州、兰溪、义乌、安吉。

2 设施栽培品种与栽培技术

2.1 设施栽培品种、产量与成熟期

目前浙江省枇杷设施栽培最多的品种为宁海白,占总面积的70%,白肉类品种如软条白沙、太平白及其他地方品种占20%左右;黄肉类品种早钟6号,约占10%左右,主要分布在玉环、衢江。早钟6号成熟期早,在玉环等地区可在3月中下旬成熟。

大棚白肉枇杷在正常管理下,667 m2产量可达到750~1 000 kg,而露地正常产量只有400~500 kg。而且露地白肉枇杷通常因不良气候影响,实际产量平均只有150~300 kg。

大棚枇杷有提早成熟作用,一般单膜棚可提早成熟7~10 d、双膜棚可提早成熟15~20 d、加温双膜棚可提早成熟1个月以上。

2.2 设施栽培关键技术

2.2.1 覆膜时间

设施栽培枇杷的覆膜一般在枇杷树进入结果期后开始覆盖,未结果幼树不宜覆膜,以免造成枝条徒长、生长不充实而下垂,影响树势。由图1可见,11月下旬第一次对枇杷有冻害的低温就可能来临。因此,大棚枇杷要在第一次低温来临前进行覆膜,以确保第一批花所结幼果不受冻。视天气情况,通常以11月中下旬进行覆膜为宜。

图1 杭州2015年11月份最高与最低气温的变化

2.2.2 树型培养与修剪

设施栽培从产量与抗逆角度考虑以分层树型为宜。1~3年生幼树以露地栽培为主,重点进行分层树型培养。一年生或多年生幼苗有3~4个第一层分枝的树型良好的枇杷树可带土移栽。树型不好的枇杷苗去叶种植后,在嫁接口上部30~40 cm剪顶定杆,定植第一年任其生长,第二年在主干30~40 cm处,选留角度合适,生长健壮的3枝或4枝作为第一层主枝,选择一个向上延长枝作为延伸主干。第二年在与第一层分枝60~80 cm处选留3个分枝作为第二层主枝,但与第一层错开,二层之间的分枝一律除去。第三年再在第二层主枝上部60~80 cm处选留3个分枝培养第三层主枝。一般达到4层左右的层次,再通过拉枝形成适宜的树型,也可采用3~4个多主杆分层树型。

枇杷相对喜光,要求光照充足,以利抽梢与开花坐果。设施栽培枇杷薄膜覆盖后透光率下降、枝梢易徒长,因此要及时修剪,保持通风透光。树型培养良好的枇杷树,修剪宜以疏枝方式进行:1)每次新梢发生时,保留主枝与1~2个侧枝,疏去多余侧枝;2)采果后及时疏去下垂枝、交叉枝、细弱枝;3)对过于直立的主枝进行适当拉枝,以缓和树势促进结果。

2.2.3 温湿度管理

由图2可见,大棚覆膜后棚内湿度远高于露地,晚上提高10~20百分点,白天提高20~40百分点。露地早上气温升高后湿度就快速下降,而大棚需要卷膜通风后才下降。因此,白天要及时将裙膜卷膜通风。否则,棚内湿度过高,将导致授粉受精不良、花穗腐烂病严重及其他病害高发。

图2 2015年11月27日大棚与露地枇杷的湿度对比

大棚枇杷温度可提高2~3 ℃,且可减少枇杷暴露于低温下的时间。图3中2015年11月27日首次冷空气来临时露地枇杷处于-2 ℃以下的低温持续5 h以上,而大棚枇杷全天温度都在0 ℃以上。因此,大棚枇杷头花果没有受冻,而此温度下露地80%以上头花果受冻死亡。大棚枇杷在早晨气温5 ℃以上即可揭膜,以降低湿度和温度。

图3 2015年11月27日大棚枇杷与露地的温度变化

当-5 ℃以下极强寒潮来临时,大棚内温度也降至-3 ℃以下,单纯大棚不能确保枇杷花果不受冻害,需要采取加温措施。由图4可见,棚内采用每667 m26只煤饼炉加温后,棚内最低温度比露地提高5 ℃以上,棚内最低温度在-3 ℃以上,高于幼果-3 ℃的受冻温度。因此,当棚内低于-3 ℃时要采取加温措施。或在接近0 ℃时持续采用弥雾来提高温度,采用弥雾可提高温度1~2 ℃。夏季棚内温度超过40 ℃将引起叶片日灼,需要将顶膜打开通风或采用遮阳措施降温。

图4 极强寒潮下加温对棚内温度的影响

2.2.4 肥料管理

大棚内施肥应根据土壤肥力水平采用无机与有机肥结合,N、P、K与B、Zn、Mg等中微量元素均衡应用。春肥以高K复合肥,结合微量元素施入。采果肥高N复合肥与腐熟有机肥结合。花前肥采用高N复合肥在每批花前分次施入或采用有机肥一次性施入。肥力水平以树势衡量,看树施肥,施肥量要求以施用后枇杷树势强健、枝梢粗壮、叶幕层厚为标准。

2.2.5 主要病虫害防治

枇杷细菌性褐斑病:危害大棚枇杷转色期果实。发病时果皮呈现褐色斑块,病变不深入果肉仅限果皮,危害后果实不腐烂,但影响商品性。细菌在病果越冬,春季棚内温度升高与湿度大时细菌从病果溢出,通过水气、昆虫传播,从果表或伤口侵入果皮为害。防治措施有:1、冬季清除果园内病果及枝叶。2、在青果期果实未膨大前喷药,药剂可选用72%农用链霉素1 000倍,或70%可杀得800倍,或80%大生800倍液。

枇杷花穗腐烂病:棚内湿度过高,控制不好会造成花穗腐烂严重,降低坐果率。防治方法在花蕾期、谢花后及2月初各用一次药,药剂可选用爱苗30%苯甲丙环唑乳油5 000~6 000倍、80%大生800~1 000倍、65%克得灵800~1 000倍、45%石硫合剂结晶150~300倍液轮用。

虫害防治同露地,主要需加强蚜虫、黄毛虫、天牛、拟木蠹蛾的防治。

3 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

3.1 存在问题

大棚枇杷虽然可达到防冻增产、提早成熟的目的。但浙江省大棚栽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设施结构没有达到标准化,不利于温湿度控制。多数设施升温与降温设施设计不理想,导致温湿度管理经常出现问题而影响坐果。温度过高还会导致果实日灼与皱果。2)缺少早熟的设施枇杷品种。目前浙江省栽培的白肉枇杷品种都是中晚熟品种,成熟期拉不开,规模种植时缺少熟期搭配品种。3)树型结构不合理。有些设施枇杷没有培养多层树型立体结果,而是采用平面树型,导致日灼、冻害严重,抗性与产量下降。4)修剪不规范,影响开花期。一些果园采用短截修剪,夏梢抽生过迟,导致一些花花期过迟影响坐果,达不到理想的产量。5)肥水管理不善导致树势衰弱。棚内光照下降,枝条生长细弱,肥水管理不良影响花的开放与抗性,影响产量。6)一些高温高湿引起棚内花腐病等病害严重,缺少针对性预防技术。如细菌性褐斑病严重影响大棚枇杷的商品性,目前缺少有效防治技术。

3.2 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极端不良气候的频发,严重影响枇杷生产。采用设施栽培是抵抗灾害性天气对枇杷影响的有效途径。采用早中晚熟期搭配品种,根据枇杷生长特性,制定标准化的大棚设施、培养标准化的树型、采用智能化管理,利用智能管理可解决温、肥、水精准管理及劳动力缺少的问题,是未来浙江枇杷设施栽培产业的发展方向。

[1] 陈俊伟,孙钧,李晓颖,等. 白肉枇杷晚花避冻栽培技术探讨[J]. 浙江农业科学,2017,58 (3): 417-419.

[2] 邹旭平,陈俊伟,孙钧,等.浙江金华白沙枇杷主栽品种及防逆栽培管理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6,57(10):1710-1712.

[3] 陈青英,徐小菊. 早钟 6 号枇杷大棚设施栽培技术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08 (5):39-41.

[4] 章道周,李晓锋,张一斌. 太平白沙枇杷设施栽培的效果[J]. 浙江农业科学,2006 (4):379-380.

[5] 凡改恩,钱剑锐,王艺平,等. 白枇杷设施高效栽培技术[J]. 浙江农业科学,2012 (9):1256-1258.

[6] 周晓音,陈翔,陈俊伟.大棚枇杷物联网智能管理技术研究[C]//第八届全国枇杷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 重庆,2017:245-248.

2017-10-09

浙江省三农六方科技协作项目;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地方科技合作项目(丽水LS2014003)

陈俊伟(1965—),男,浙江永康人,研究员,博士,从事果树栽培与育种研究工作,E-mail:chenjunwei@mail.zaas.ac.cn。

文献著录格式:陈俊伟,孙钧,周晓音,等. 浙江白肉枇杷避雨设施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12):2190-2192,2196.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1233

S667.3

A

0528-9017(2017)12-2190-03

张 韵)

猜你喜欢
白肉露地枇杷
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露地蔬菜创新团队启动会成功召开
枇杷
枇杷
露地甜樱桃雹灾前后的管理措施
烹饪大师话名肴
甬城园林景观中露地花卉的栽培管理技术研究
单手大刀片白肉
枇杷
枇杷糖浆
蒜泥白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