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战胜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
付战胜
目的 分析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所选5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为2015-02—2016-06所收治,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保守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6.0%;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首次抽血量、血肿完全吸收时间、留置针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D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快速清除血肿,促进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其日常生活能力。
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基底节区;脑出血
脑出血作为一种急危重症,是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突发性脑血管疾病之一,中老年人群则是脑出血的主要发病人群,其临床特点主要为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1]。基底节区脑出血是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脑出血类型,高血压是导致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如果没能对患者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治疗,则会导致病情在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进而引起不良预后,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因为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患者机体,同时手术存在一定的风险,所以过往临床中在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常常选择内科保守治疗,但是该治疗方式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本研究主要分析了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5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为我院2015-02—2016-06所收治。纳入标准:具有高血压病史;存在基底节区脑出血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发病到入院时间未超过6 h;首次出血;CT检查结果证实血肿处于基底节区,血肿体积为15~30 mL;血肿所引起的中线结构移位大小未超过5 mm;血肿没有破入脑室;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肺、肾、肝、心等功能不全患者;精神疾病、免疫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以及肿瘤患者;存在同侧脑卒中史,而且遗留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颅内动静脉畸形或者动脉瘤伴出血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41~77岁,平均年龄为(58.6±4.7)岁;高血压病程为1~15年,平均病程为(9.2±1.4)年;血肿量为15~29 mL,平均为(18.3±3.4)m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为6~17分,平均为(10.4±1.5)分。实验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为(58.2±4.1)岁;高血压病程为1~17年,平均病程为(9.8±1.2)年;血肿量为15~27 mL,平均为(18.8±3.1)mL;GCS评分为6~17分,平均为(10.1±1.1)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常规保守治疗:对患者血压进行严密控制,并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水平;给予止血剂、神经营养剂、脱水剂等治疗;入院后1周开始给予针灸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保守治疗的同时,选择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结合CT影像学特征来对血肿穿刺层面进行制定,同时对穿刺血肿中心到穿刺点的距离进行计算,对穿刺方向进行确定;选择电钻驱动穿刺针,穿刺针尖应尽可能达到血肿中心。合理调整针体角度,进而来对血肿进行有效抽吸,在吸出血肿后,应选择生理盐水进行2~3次冲洗,4 h后再次进行抽吸,每天应重复1次,并给予CT复查,当血肿引流清除大约为90%时则可以拔针;入院后1周开始给予针灸治疗。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临床疗效的判断标准为[3]: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91%,病残程度为0级则判断为基本痊愈;NIHSS降低幅度为46%~90%,病残程度为1~3级则判断为显效;NIHSS评分降低幅度为18%~45%则判断为有效;NIHSS评分降低幅度不足17%则判断为无效。②对患者入院时、治疗4周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神经功能缺失评分(NDS)进行观察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组间数据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6.0%;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1)。
2.2 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比较 在首次抽血量、血肿完全吸收时间、留置针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DS评分、ADL评分观察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D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肿清除情况比较(±s)
组别 例数 首次抽血量/mL 留针时间/d 血肿完全吸收时间/d实验组 25 16.78±1.63 3.42±0.83 6.13±1.25对照组 25 9.24±1.06 10.47±1.26 24.54±3.36 t值 19.389 5 23.362 8 25.676 6 P值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DS评分、ADL评分观察比较(±s) 单位: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DS评分、ADL评分观察比较(±s) 单位: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NDS评分 ADL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25 23.65±7.31 7.69±4.33* 41.38±3.16 97.31±2.56*对照组 25 22.94±6.82 12.96±3.24* 40.35±3.62 84.96±4.25*t值 0.355 1 4.872 4 1.071 8 12.445 9 P值 >0.05 <0.05 >0.05 <0.05组别 例数
在脑卒中患者中,脑出血的占比大约为1/4,该疾病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除此之外出血性脑卒中作为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死率[4]。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讲,在出血后20~30 min即可形成血肿,部分降压治疗期间血压波动显著或者血压高的患者可能出现持续性出血,甚至可能发生在病后4 h,但病后6 h出血的患者则非常少见[5]。在现代医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血肿分解物质对脑组织周围存在显著的毒作用,在发病后几小时就可产生该作用,而且随着病情的发展而不断加剧,发病后3 d患者的周围脑组织常常表现为海绵状变性坏死以及出血等继发性改变,此后脑组织的修复难度非常大,而遗留的并发症也会让临床治疗难度增加[6]。所以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来讲,应在发病后及时给予血肿清除治疗,进而为患者的后期治疗打下良好基础,让血肿分泌物对脑组织的损害作用有效减少。
现阶段临床中在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常用的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和内科保守治疗;如果患者的血肿体积较小,则常常选择内科保守治疗;如果患者血肿体积较大,则应选择外科手术治疗[7]。外科手术方法主要为小骨窗血肿清除手术、开颅骨瓣清除颅内血肿手术、立体定向轴吸血肿穿刺引流手术等。选择开颅骨瓣清除颅内血肿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会严重创伤患者,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度不高。所以现阶段临床中常常选择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来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该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创伤比较轻微,能有效清除颅内血肿块,让临床病死率显著降低[8]。选择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选择穿刺针能形成血肿快速清除的通道,通过正压引流不同形态的血肿,并联合生化酶促作用来有效液化血肿[9]。在融碎颅脑内血肿后,选择针腔将血肿引流出颅外,同时完全清除血肿。微创穿刺引流手术能快速引流清除颅脑内的大部分血肿,同时能让颅内压显著降低,有效缓解颅内受损组织和神经压迫状况,并对其进行有效修复[10]。分析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D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NDS评分、AD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让其自理能力提高。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能在短时间快速碎化和液化血肿,通过抽吸的方式清除液化后的血肿,以上处理过程比较快速,而且能彻底清除,能在7 h内完全清除血肿,进而让脑组织压迫有效降低,让神经功能损伤有效减少,让其自理能力显著提高[11]。本研究中,在首次抽血量、血肿完全吸收时间、留置针时间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的操作比较简单方便,通过生化酶促技术对血肿进行液化处理,能让血肿抽吸量显著提高,进而让血肿清除速度加快,让血肿完全吸收时间和留针时间显著缩短。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4.0%、96.0%;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在实际的临床治疗中,应叮嘱患者定期复查,进而来对脑出血复发进行及时发现,让患者生命安全得以保证。
总之,在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选择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能取得比较理想的临床疗效,能快速清除血肿,促进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对其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显著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余波,崔建忠,史楠,等.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6):2754-2757.
[3]刘志鹏.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9):5764.
[4]陈林,翟岩.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13):27-28.
[5]许红利,李小战,李小利,等.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J].当代医学,2016,22(27):62,63.
[6]李祥有.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价值[J].当代医学,2017,23(3):30-31.
[7]张欣岚.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6,35(27):43-45.
[8]刘国龙.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手术对于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21):60-61.
[9]张永兵.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0例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5):30-32.
[10]桂心,谢小红.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轻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3):3603-3604.
[11]于忠锋.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刊,2013,11(11):85-86.
1005-619X(2017)12-1323-03
10.13517/j.cnki.ccm.2017.12.040
471002 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