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的著名篆刻技师(上)
魏长青将毛主席的书法还原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北京市的印章刻字业经历代的传承发展,形成了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独到的经营之道和独具特色的加工工艺的名店,以位于琉璃厂东街58号的“萃文阁”最为著名,并涌现了一批著名的篆刻技师。
魏长青(1900-1977),字松坡,北京昌平人,早年丧父母,随大伯一起在乡塾就学,12岁时为生计所迫,只身进京学徒,于1935年创办专门从事书法篆刻的琉璃厂萃文阁,一生从事书法篆刻研究,颇具成就。魏长青书法深得颜真卿之神韵,并兼综王羲之、怀素、黄庭坚、米芾各家之长而自成独特风格,对甲骨文、金文、小篆、汉隶均有深入研究。篆刻追秦汉,偕取吴昌硕印法,汲古开今,颇有独到之妙。魏长青主张“治印必先习书法,印中之章法、篆法,乃至刀法,皆与书法有源流之系”。此外,魏长青研制八宝十珍印泥,堪称一绝,曾受到徐悲鸿、齐白石等艺术大师的赞赏,故宫博物院院刊对此也有专文论述。魏长青生前任北京市原宣武区政协常委,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理事。北京市人民委员会1958年授予他老艺人称号。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字,也正是出自魏长青之手。在技术不够先进的年代,是他将毛主席的书法还原到了石碑上。
陈漱石(1909-1975),曾用名陈叔棠,北京市人,十五六岁时到北京一家小刻字铺学徒,五年后出师。陈漱石在治印技术方面有许多改进和创新,开辟了铜质印章雕刻技术;将镂刻金银首饰的技术引入治印工艺,并创制了多种相应的工具;对竹刻的工艺和工具进行了改进,使之有刃无尖,克服了竹质品的横刀难入、顺刀易劈的困难;首创用錾子将竹刻刻阳文时留下的空白地方顿成沙地,使之更完美;对很难刻制的玉质和玛瑙硬品,利用镶牙的机器改进了磨具,用以柔克刚的办法攻克了刻制玉质印章的难关,并利用这一工艺开辟了刻瓷的技术。陈漱石和王雪涛、李可染等画家联手合作,在北海公园、中山公园参加书画展出,并到场治印。他还编写了《中国的文字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一书,受到行家的好评。1958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授予他老艺人称号。
徐焕荣(1916-2011),笔名柏涛,北京昌平区人。幼年时即酷爱书法,师从著名书法篆刻家魏长青,从15岁开始,在北京东琉璃厂萃文阁学习书法篆刻,几十年如一日,坚持业余学习,为后来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功底。徐焕荣对真、隶、草、篆诸体均进行过认真的研习,精于书法、篆刻,并擅长画梅,精制印纽。他独创的“草篆体”,以小篆为主兼有大篆笔法,古朴雄奇。在篆刻方面,以秦汉印为基础,并吸取历代名家之长,形成了自家的风格,尤精于“封泥”。曾为毛主席纪念堂治巨玺封泥印《万古流芳》,为苏联斯大林、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治印。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国内多处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毛主席纪念堂、中国军事博物馆,以及地处外省市的毛主席家乡纪念馆、刘少奇家乡纪念馆、周恩来家乡纪念馆等)和国务院、全国政协等重要场所,都收藏有徐焕荣的作品。徐焕荣为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市原宣武区政协常委,北京市特一级书法篆刻师,高级工艺美术师,1958年北京市人民委员会授予他老艺人称号。
冰野据《北京市方志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