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张”背后的故事
张国良向记者介绍竹木空竹
“抖空竹是一项集娱乐、健身、表演、竞技为一体的民间游艺活动,既有自娱性,又具观赏性。抖空竹时,我用的这两根竹竿有50厘米,竹竿系在一根棉绳的两端,以绳绕空竹的轮轴,将空竹抖转,空竹的轮盘上的一大一小的两种哨口便在高速旋转中发出低音和高音鸣响声……要想抖得好,必须要右手重,左手轻,双手协作完成平衡的搭配。”前不久,在北京西城区少年宫少年厅,西城区“民间瑰宝·魅力之都”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时尚创意设计大赛公益活动上,被誉为“空竹张”的张国良师傅表演的一段高难度“空竹秀”,吸引着记者和众人的目光,他还为大家讲解空竹的构造、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张国良是中国传统民间玩具空竹的制作传承人。30多年来,他潜心研究空竹的制作工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将民族文化、现代艺术以及其他艺术形式的精髓吸收到空竹制作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空竹系列作品。
记者看到,在张师傅的展台上,有多种材质的空竹产品。张师傅介绍,空竹的样式很多,根据空竹轮盘与轮轴的不同组合,大致可分为双轮空竹、单轮空竹、双轴空竹、双轴多轮空竹和双轮多层空竹等,还有经过变异的异形空竹。他说,空竹在咱们中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抖空竹是中国汉族民间传统的杂艺游戏活动,流行全国各地,尤以北方盛行。2006年,“抖空竹”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国良当之无愧地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竹制作传承人”。
“空竹张”的雅号又是怎么得来的呢?
张师傅介绍,从他爷爷那一辈儿起,因为生活需要就以制作空竹为业了。张师傅的爷爷名叫张瑞如,打小儿就和木工师傅学习木工,很快就学得一身好手艺。后来因为生活拮据,开始制作空竹售卖。他制作的“双轮空竹”,在北京的庙会上深受老北京人的喜爱。到了张国良父亲张宝全这一代,更是把空竹的制作工艺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他不仅能制作各种大小不一的空竹,还制作出双轮多层空竹和异形空竹,发出的声音效果各异,这在当时的玩儿家里是被津津乐道的。随着张国良爷爷和父亲名气的不断攀升,“空竹张”的雅号在京城就响当当了。张国良说,那些玩空竹的人都有些老北京情结,玩空竹不仅可以锻炼身体,最重要的是,空竹能让他们重拾往日时光。
记者在展台上还看到张国良师傅设计的空竹工艺品“梅、兰、竹、菊”,很有新意。空竹已经不再是“小玩意儿”,而成了无可复制的工艺品。原来,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张师傅有幸将自己制作的空竹纪念品作为“北京礼物”送给了外国友人,从那以后,他就更加努力在空竹的设计上下功夫。原来,张师傅前后拜过三位师傅,学得一门好手艺——木雕技艺,于是他将雕刻、烫花、剪贴等手法融入空竹制作中,做出的空竹既是玩具又是可供欣赏、收藏的艺术品,他的创新为空竹注入了全新的文化内涵。
10岁跟着父亲学习空竹制作技法,34岁才重操旧业。多年坚守这门传统手艺,付出的辛酸可想而知,单就空竹制作的“截板、锯竹筒、内粘、缠麻、车轴”等就有17道工序之多,而且其中还包含着声学、物理学、数学等科学原理。他说印象最深刻的是2005年春节,他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制作人的代表,受邀参加了市政府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联欢会,在那里,他上台表演了抖空竹,好评如潮,且自己带去现场的200多个空竹也被观众买光了。他说,那次让他至今感动不已,使他第一次看到了传统手艺人的价值。
如今,张师傅还坚持每天到空竹博物馆“上班”,展示空竹文化。这些年,张师傅一直组织和他一样痴迷于空竹的“志愿者”,在多所大、中、小学中普及抖空竹技艺。他说:“我希望多一些人做传统竹木空竹,满足广大爱好者的需要。我不会保守,只要有人上门请教,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手艺教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