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技术预见工作的创新及启示

2018-01-04 08:22李兵魏阙宋微刘爽
科技视界 2018年25期

李兵 魏阙 宋微 刘爽

【摘 要】在实际操作中,各国技术预见工作的开展方式和理念又有所区别。对于这些技术预见工作开展的总结和思考无疑对我国科学、有效地开展技术预见工作很有帮助。本文通过对世界技术先进国家的实际技术预见的分析,给出了对我国技术预见工作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技术预见;技术创新;日本技术预见;中国技术预见

中图分类号: F276.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25-001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25.007

【Abstract】In practice,there are different mothods and concept about technology foresight in various countries.The summary and reflection of these technology foresight is undoubtedly helpful to finish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ork of technology foresight in China.In this paper,we giv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technology foresight work in China according to analyze technology foresight of the advanced countries.

【Key words】Technical foresight;Technological innovation;Japanese technology foresight;Chinese technology foresight

0 引言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在我国的“十三五”的规划中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技术创新是国家技术发展的主要核心,也是我国中长期的发展规划。技术的创新明确作为调整经济架构、提高增长方式、加强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在国际信息化环境下,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相互依存度加深,相互竞争加剧,将会引起新一轮技术创新、技术变革以及相关产业的国际竞争。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和工业革命是世界各国的发展机遇。各国政府特别是发达国家政府都认识到,技术的创新和技术的提升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源泉,也是产业结构向先进性和精炼行发展的动力,也是决定国际上地位的关键因素。因此,技术预见作为世界各国政府制订科技长期发展战略的有效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

一般意义上来说,技术预见是“通过对影响一个国家或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相关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的整体化前瞻,运用科学方法和工具,系统化选择出那些对于发展较为重要的关键技术、通用技术及其实现途径,并促进创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的过程”。目前,世界各国技术预见发展的趋势是“综合预测”、“系统选择”和“最优配置”。它经过各国的摸索和研究,已成为世界先进国家的技术指导方向、产业发展趋势的方案。

日本自1971年就开始开展技术预见活动,至今已经完成了10次,可以说在水平和经验上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已经成为很多国家开展技术预见工作的范本。而日本的技术预见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也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创新。下表就是日本近几次的技术预见活动与以往比较的不同。

1995年以来日本技术预见工作的变化

1 日本技术预见工作内容的创新

从上表可以看出,日本近几次的技术预见工作的内容与侧重点均有所变化。以第十次技术预见工作为例,其主要侧重点一是针对前一次的技术预测基础上,分析该预测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发展的影响,并根据技术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来进行新的技术预测;二是强调科学技术政策要向着科学技术创新政策进化,即,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变化是如何影响社会的,而人类又会通过什么手段来捕捉这种变化、应对这种变化。可以说这是对传统技术预见工作的新挑战。迄今为止一直将技术预见的重点放在对社会、经济需求的满足上,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更倾向于解决潜在社会问题和满足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变化的新期待。

通过以上描述不难发现,第十次技术预见工作的最大特征就是通过科学技术的进展构筑未来社会愿景,并通过这一愿景指导关键技术的发展。基于这一思路,第一是在领导层面——探索日本优势,确保优势产业在技术研发中的世界领先地位;第二,在国际合作层面——围绕日本优势产业开展国际合作,研发和解决全球性关键问题;第三,从自我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求解决日本社会发展问题的科技对策,确保日本科技持续健康发展。

为了便于讨论,根据设定的情景规划还给出了政府、研究机构、企业、产业平台、行业协会、大学、其他人才培养机构、金融机构以及一般社会团体在未来应该采取的战略。通过三个层面、九种主体、八个技术重点领域的战略规划,第十次的技术预见工作无疑为所有科技从业人员及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2 技术预见应用手段的创新

还是以第十次技术预见为例。该预见工作,首先研究科學技术给社会发展带来的作用,分析现有的技术未解决的问题和经济发展的技术需求,最后构建未来技术的趋势;从预见工作的手段来讲,采取了文献调查、德尔菲法、趋势预测、“Setsuden Project”、“Horizon Scaning”等方法,为技术预见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从最终结论来说,预见工作主要给出了①随着未来人口结构变化和产业结构变化所改变的未来社会发展愿景的探讨②通过调查问卷对各个重点领域的技术的重要程度、国际竞争力、实现可能性等分领域实施调查,并对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预测③在以上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主题基于全球化发展的视角对日本的社会发展进行情景规划(シナリオプランニング)。相比较于之前的技术预见工作来说,第十回技术预见工作在方式方法方面进行了创新:

第一,调查分析的全面信息化、结果的实时化。本次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实施,受到20-30岁的年轻人关注,总样本数量大幅增加;采用了更加先进的数据处理、统计分析技术,使得本次技术预见精度更高。

第二,有许多日本国内的学会参与到本次技术预见工作中,这样一来在调研和讨论的时候有更加丰富的意见和建议,未来技术预见的成果也可以更广泛地传播。

第三,本次技术预见工作除了德尔菲法等定量分析之外,愿景调查和场景分析、集体讨论等方法也被应用到定性分析上来。愿景调查主要是为了把握社会的变化、情景分析想要弄清的是技术发展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

对于未来的技术预见工作,日本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虽然法律规定科技发展规划以五年为一个周期进行更新,但是当前的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因此每年都应该进行一定的技术预测,尤其是要弄清楚社会的一些细微变化和反常情况对未来产生的影響。目前技术预见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宝贵经验,例如通过不同领域的分组讨论(workshop),就可以较为容易地把握某些技术变化对某一个特定领域的影响。今后应该将更多地细微变化和反常情况纳入到技术预见工作的考虑范围,从而完善技术预见工作。

3 日本技术预见工作对我国的启示

众所周知,技术预见工作对于政府部门科学地制定相应的科技发展战略和投资预算,指导和调控本国的科技创新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回顾日本近几次技术预见工作,可以带给我们如下启示。

1.设立专门技术预见指导委员会。日本的技术预见活动由政府科学办公室监督的指导委员会。这样就可以很好地组织和协调参与各方协同工作。而我国的几次国家技术预见活动,通常是以科技部副部长为负责人、临时组建的技术预见小组,与到其他部委协调时,往往存在沟通障碍,影响工作效率。因此,建议在我国今后开展的国家技术预见活动中,组建由国务院领导为组长、责成相关部委领导为责任领导,并与相关领域的院士和国际500强企业的负责人为主要成员的小组,进行自己熟悉领域的技术预见活动,保证技术预见的方向性和实效性。

2.多种预见方法综合运用是技术预见成功的保证。日本的技术预见活动都是以企业的需求、研究所的研究要求及整个世界的技术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不同领域和部门的需求,采取多种的技术预见方法。而中国通常采用德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其他方法较少使用。目前我国的技术预见多为德尔菲法和专家会议法,建议积极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大数据的方法进行知识挖掘和文献统计,发挥信息融合的优势。

3.技术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才是技术预见的终极目标也是技术预见的结果。在日本的技术预见活动中,非常重视和强调预见结果的决策作用和预见结果产生的效益。而中国技术预见报告未能公开化,且技术预见的结果跟踪及其指导作用仍有待于提高。建议我国在今后的技术预见活动中,将技术预见不仅在内部交流,建议发布前一次的技术预见的成果和实施情况,加大媒体、企业、研究机构积极参与技术预见和实施的过程,使相应的产业及时变更发展方向,使其符合世界发展的技术趋势,也为研究所和高等院校等研究单位,有明确的目标,发挥技术预见这种公共产品为公众所用的功能。

【参考文献】

[1]丁云龙,谭超.作为技术预见工具的技术路线图及其应用前景[J].公共管理学报,2006,04:40-45+108-109.

[2]郭卫东.技术预见理论方法及关键技术创新模式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

[3]王伟军,王金鹏.科学知识图谱在技术预见中的应用探析[J].情报科学,2010,08:1127-1131.

[4]李国秋,龙怡.近十年(2004~2013)国际技术预见研究的热点及动向分析[J].图书情报知识,2014,03:104-116.

[5]简兆权,柳仪.技术预见共识形成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4,09:37-47.

[6]叶继涛.技术预见方法论的浅析与探讨[J].科技与经济,2007,02: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