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天一
在北京这样的都市,
我们有时候会觉得充满了钢筋水泥,
很难看到野花在身边盛开。
其实只要你想找,
野花会无时无刻出现在身边。
北京,
是一个野花丛生的地方。
观花,从脚下和身边开始
一說起观花,我们都知道要去花多的地方。北京野花多的地方一般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山区,所以很多时候说起观花,都是往山里跑,往相对人迹罕至的地方跑,或者去踏青,或者说像植物爱好者有时候专门为某一些物种去某些地方看一看。但对入门爱好者来说,观花要从脚下和身边开始,从认识身边的植物开始。身边的植物也许并不起眼,但是绝对充满了魅力。
二月蓝
二月蓝(又名诸葛菜)是北京最常见的一种野花,非常普通,但是开花的时候非常壮观。在各个公园,如景山、北海、颐和园以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经常能够看到成片的二月蓝花海。
二月蓝的“二月”也许是指阴历二月,在北京开花的时间大概是阳历三月底四月初。二月蓝的花期非常持久,从3月起一直不断地开,直到6月依然可以看到花。
二月蓝虽然很普通,但是它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特点。秋天,路边经常能看到一种奇奇怪怪的野草,叶子很大,像圆圆的荷叶有一个缺口。其实这是二月蓝的秋季型,但是它的样子和春天差别很大,所以很多人无法把它跟二月蓝联系到一起。二月蓝是二年生植物,在秋天会先发芽,长出来跟春天发芽的时候完全不同的形态。从它秋天长出来的叶子中,完全看不出一点它春天开花的痕迹。
二月蓝的花有4个瓣,花瓣十字形排列,这是十字花科的典型特征。二月蓝虽然是一种野花,但是它繁殖率非常高,而且花色也很好看,甚至还有香味,所以在欧美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地被植物。
点地梅
北京有几种点地梅,其中只有一种最常见。它长得像打开的小伞,每一根伞骨都开出一朵小花。小花的颜色还有变化,有时是纯白的,有时会带一点粉红色。叶片不太显眼,藏在小伞的最下面。
北京的点地梅和青藏高原垫状的点地梅是亲戚。青藏高原很多点地梅属植物形状很特别。为了适应高原气温低、风力大的高寒环境,点地梅生长得非常缓慢,长成很密集、非常可爱的垫状来抵御强烈的风,并利于内部保暖,我们将之称为“切糕”。北京海拔低,这里的几种点地梅并不会长成切糕状。
弯齿盾果草
紫草科的弯齿盾果草在早春开一片一片的蓝色花,但因为花太小,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它蓝色的小花可能比绿豆还要小一些。
打开一个弯齿盾果草的果实,会发现它长得非常精致,果实上面有弯曲的齿,中间被齿包围的是一个圆形的盾状结构,就像爪柱镶嵌的宝石,所以这种植物叫做弯齿盾果草。在春天大概4月份的时候去草坪上找一找,可能会发现它。它原产黄河以南地区,近些年才随着花木土壤进入北京,目前非常常见,但是也比较容易被人忽略。《北京植物志》上就没有收录这种植物。
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
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是两种北京早春最常见的草本野花。有时候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非常难辨认,但是如果细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它们还挺好认的。
紫花地丁的叶子比较狭长,是披针形的;早开堇菜的叶片接近卵圆形,比较宽。早开堇菜大概要比紫花地丁早开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所以叫做早开堇菜,它是北京城市里能见到的开花最早的草本植物之一。基本上,早开堇菜全部开完后再过一周,紫花地丁才会慢慢地冒出来。
榆树和黄栌的花
还有一些非常常见、人们平时不太关注的花:
榆树可能是北京早春开花最早的木本植物。
黄栌在春天的末尾开花,花序上会有一些不孕花。黄栌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会逐渐变成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似云似雾的景观。所以黄栌还有一个别名叫烟树——夏天的时候枝头粉色的羽毛舞动,就像一阵烟飘过这棵树。
市区观花地
北京市区的各个公园,都有很好的观花地。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本土野生植物种类比较多,在北京市内是一个很好的观赏野花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非常壮观的二月蓝花海,还有一些在北京城里经常出现的野生植物,比如非常可爱的米口袋——它的果实是一个小豆荚,像一个装米的口袋一样膨胀,所以叫它米口袋。
颐和园有很多水系,有一些水系除草不是很频繁,留下了很多在北京郊区可以看到的野生水生植物。比如田字蘋,或者简称一个字“蘋”。田字蘋非常有趣,天然就是四叶草,而它和偶尔会出现四片小叶的车轴草和酢浆草不同,是一种水生的蕨类植物。像满江红这种水生蕨类植物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水植物,而田字蘋是把植株扎根水下、把叶子挺出水面的挺水植物。颐和园的水边长有北京野生的薄荷,味道比用来做牙膏的留兰香薄荷更冲,秋天开花。
北京植物园(北植)和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园(南植)是物种宝库,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见到不同的植物。尤其是春天,天气热得非常快,每隔一周甚至半周,物种就会更新一次。
北京处于华北海拔较低物种到处流窜的地方,很少有特有种存在。有北京特色的植物主要有槭叶铁线莲、小药八旦子、北京延胡索和房山紫堇等。
槭叶铁线莲
槭叶铁线莲可能是最具北京特色的野生植物,它曾经是北京少数几个特有种之一。虽然后来在河南、河北也发现了槭叶铁线莲的变种,不过槭叶铁线莲依然是北京的名片。
在野外有时候会看到槭叶铁线莲和独根草一起生长。它们都是典型的石灰岩伴生植物,石灰岩质的悬崖峭壁是它们最喜欢也最适应的生境。它们一路沿着太行山分布,这一带都是典型的石灰岩山。
小药八旦子和北京延胡索
小药八旦子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来源于北京周边的方言。其实更加准确的写法应是“巴蛋子”,是说它的根部有一个球形的块茎。这种植物在北京比较潮湿阴暗的林下可以见到,比如西边的西山山脉、北边的玉渡山以及后河。
小药八旦子在林下会扎堆生长,到春天开出一大片蓝色的花朵,非常漂亮。它也是北京颜值最高的花之一。
和小药八旦子近似的紫堇还有北京延胡索,这也是一种非常有北京特色的紫堇属植物。它和小药八旦子不同,小叶有很多裂片,不是规整的卵圆形,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的宿根园中可以见到。
房山紫堇
房山紫堇也是一种沿着太行山分布的典型的石灰岩伴生植物。它最早在房山被发现,以房山为名,但它其实分布比较广,从北京一直到河北再到山西都有分布。
到北京山区观花去
北京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西部主要是西山。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与河北、山西的太行山连成一片,所以在西山可以看到很多太行山特有的石灰岩植物,比如早春开花的“房山石灰岩三宝”,也就是房山紫堇、槭叶铁线莲和独根草,这3种植物只生长在太行山山脉石灰岩的悬崖峭壁上。
北部是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连接的是东北和内蒙古的植被,和西边的植物有一些不同。
北京的野生植物种类大多集中在山区,以西部的门头沟区、房山区和北部的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为主。
小龙门
小龙门的春天鲜花盛开,有蒙古堇菜、小顶冰花、稠李、五福花等。小顶冰花属于顶冰花属,这一类植物之所以叫顶冰花,是因为开花时间比较早,北方雪还没有化就开花了,所以经常顶着冰出来。但是北京的顶冰花开花的时候雪已经化光了,所以并不能看到小顶冰花和冰雪在一起的景观。
五福花是非常有趣的植物。它非常小,而且还是绿色的,生长在林下的阴湿处,不容易看到。它的一枝花茎上有5朵花,其中顶上1朵、周围4朵,所以叫五福花。而且很有趣的是,它周围的4朵花开5个花瓣,顶上1朵开4个花瓣。
迎红杜鹃和东北的金达莱也就是兴安杜鹃长得非常像,都能形成非常漂亮的景观。早春,小龙门附近的山坡上,树木刚刚发芽,显现出不同的绿色和黄色,中间搀杂着很多紫红色的迎红杜鹃,树林像调色盘一样色彩丰富。
百花山
百花山是北京植物种类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可以说是京郊观花的一个胜地。为了保护山上的植被,这里很早以前就把缆车废弃了,这对游客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从海拔1000米多的地方爬到1900米甚至2100米,对缺乏锻炼的人来说还是挺消耗体力的。但废弃缆车对于植物却是很好的保护措施。
百花山草甸上有非常值得一看的植物——大花杓兰,是北京的明星植物之一。杓兰的花结构非常特殊,下面是一个密不透风勺子一样的兜,所以叫杓兰。兜的兩旁是侧萼片,上部是上萼片,中间白色的部分是一个合蕊柱,雌蕊和雄蕊都在上面。
大花杓兰主要引诱熊蜂一类的昆虫钻到它这个勺子里面,钻进去以后熊蜂会发现无法从原来的口再出去,只能从后面合蕊柱和唇瓣之间的夹缝挤出去,杓兰也在这个地方很贴心地长了一堆毛方便抓握攀爬,让昆虫可以带走花粉块,到另一朵大花杓兰上面去完成授粉。
北京还有其他几种杓兰,比如紫点杓兰。紫点杓兰和大花杓兰的生境不一样,大花杓兰一般生长在草甸上,而紫点杓兰一般在林下。
北重楼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植物。它绿色的部分并不是花瓣,而是萼片;细小的、下垂的被片才是真正的花瓣。北重楼的花和叶子一样是绿色的,不太显眼,但是整体看起来非常好看。北重楼有个亲戚叫七叶一枝花,更有名一些。
白苞筋骨草也生长在草甸上。在北京非常少,可能在百草畔才能零星见到一点。但是如果去内蒙古、青海这些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在河滩旁边会发现一片一片全都是白苞筋骨草。北京的草甸刚刚达到这种植物分布的最低海拔,冰期过后白苞筋骨草留在了这里,百花山这些高山草甸便形成了一个个留存物种的孤岛。
珊瑚兰是生活在林下的一种腐生兰。腐生兰不能或者只能进行少量光合作用,整个植株基本上是红色、黄色或者白色。
胭脂花是一种报春,也叫段报春,是草甸上颜值最高的植物之一。6月中旬左右去百花山,能在草甸上看到像大花杓兰、胭脂花这些颜值高的植物,7月时会彻底更替一批。
百花山的亚高山草甸很特殊,它的海拔非常低,只有1900米。1900米一般形成不了这样比较典型的亚高山草甸,更别说还有这么多特殊的植物。但这个草甸恰好位于一个潮湿的低洼地,经常会积水,水分特别充足,所以才形成这样一块植物生长非常良好的草甸。
在百花山的林缘,能见到植物生长在岩石的缝隙里。这些地方由于没有上层林子遮挡,风力非常强劲,所以它们形状扁平,甚至长成一团,接近垫状。
叉歧繁缕的植株非常有趣,长成丫字形。
柳兰是先锋植物,它是最早一批占领被火烧过或者被火山吞噬过的地表的植物,非常顽强。
从北京西边到北边,有很多同属的不同物种在更替。比如在百花山能见到的丁香属的物种,巧玲花分布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但是如果海拔到了1800-1900米,物种就会变化,随处可见的巧玲花就会慢慢变成红丁香。
红丁香是华北比较有特色的一种丁香,它的花序非常巨大并且下垂,非常壮观,也很香。红丁香的叶片是不太常见的卵圆形,而在城市中常见的紫丁香的叶片是心形的。所以在山上观野花的乐趣之一就是能看到物种随着海拔和不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你会发现不同的物种占据不同的地盘,它们都有各自的生态位。
东灵山
东灵山也是非常好的观花去处。草甸上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植物,比如非常壮观的大头风毛菊,中国只有在东灵山及其附近河北的小五台山才有,是分布非常窄的一种植物。
东灵山粉色的大花蓝盆花非常漂亮。黄色的野罂粟并不是罂粟,不能提取鸦片,是现在公园里栽培的冰岛虞美人的亲戚,也叫冰岛罂粟。野罂粟分布非常广,从北欧一直分布到西伯利亚和中国北部。
如果仔细观察城市中的植物,会发现大概3月底就有第一批野花冒出来,其中就有附地菜,极其微小,可能是肉眼能见到所有的野花中最小的之一。但是山上的附地菜颜值猛涨,钝萼附地菜非常漂亮,配色和勿忘草一样。勿忘草属在北京也分布有几种,它们一般喜欢生活在水边或者林下比较阴暗的地方。
东灵山修了栈道之后虽然观光游客增加了,但是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有很多当地村民会在山顶放牧,山上有很多的马和牛供人骑,这对高山草甸是非常大的破坏。北京几个高山草甸的面积小且非常特别,是很多冰期留下来的植物的分布地,每一个高山草甸都是一个孤岛。东灵山高山草甸恢复力弱,又受到很多大型动物比如马和牛的啃食和踩踏,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了裸露的泥土。
我第一次去东灵山,看到一些比较少见的植物,比如镰萼喉毛花、华北马先蒿等,3年后再去就已经见不到或者很少了。
爨底下
爨底下是门头沟区一个非常漂亮的村子,很多建筑都是明代留下来的,保存得很好。这些老房子也留下来很多原生的植物,它们跟人类关系很密切,古时候便在一起,曾经在城市中也很常见。但是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剧,很多原来在城市中很常见的植物就慢慢从城市里面退出了,现在只有在近郊这些老村子里面能见到。比如小红菊、北方獐牙菜等,都是北京比较有趣的植物,秋天开花。
春天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植物,比如山丹。这种百合生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一般长在土壤非常少的山坡或者日照比较强的地方。京黄芩也是一种以北京为名的植物,最早在北京被发现,分布很广,在东北也有。远志是一种非常著名的小草本。马棘有一个名字叫河北木蓝,另外也叫铁扫帚,它的枝条虽然非常短小,但是非常坚硬,干了以后很像扫帚。
松山、海坨山
松山和海坨山有趣的开花植物,有耧斗菜、凹舌兰、河北假报春、丁香、双花堇菜、舞鹤草等。
北京北部山区常见的耧斗菜开黄色花。而在北京西边,常见的耧斗菜花色变成了紫色,也就是耧斗菜的变种紫花耧斗菜。
凹舌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生兰,它的唇瓣也就是舌的先端有个凹陷,所以叫凹舌。
河北假报春是一种颜值非常高的植物。
双花堇菜是分布非常广的堇菜。它有一堆别名,比如双黄花堇菜、双花黄堇菜、双花堇菜。双花堇菜这个名字来自于它的学名,它的种加词是biflora,但是这个名字起得非常怪,这种植物明明是单花的,但也许是命名的人恰巧发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植株长两个花,所以给它命名为双花堇菜。
舞鹤草的名字非常好听,也是林下经常成为优势种的小草本,经常会铺满整个林下。叶片是圆圆的心形,非常可爱。
后河
延庆区的后河,对观花者的体力要求可能比较大,但是风景非常好,能见到明星物种北京水毛茛——这又是一个以北京为名的植物,曾经很长时间被认为是北京特有的物种。
更为常见的水毛茛和北京水毛茛都开白色小花,花朵类似。不过二者的叶子不同。水毛茛的叶片是同形,就是只长一个类型的叶子,都是丝状分裂,像头发丝一样细。北京水毛茛是二形叶,分裂得比较宽,是水上叶,水枯时会露出水面,适合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水下面的部分和水毛茛比较像,也是丝状的,比较适应水下水流比较湍急的环境,以免被水流打烂。
毛茛科盛产颜值高的花,如长瓣铁线莲、半钟铁线莲和华北耧斗菜,都是非常美观、值得引入庭园观赏的植物。
坡头
北京密云的坡头有一些比较有北京北部特色的植物。比如坡头的明星植物——岩生报春,也是一种颜值非常高的报春花,可能是中国北部花朵最大的报春之一,盛花时开成一片一片的,非常美观。
裸茎碎米荠的叶片是一个一个类似于心形的形状,生长在林下非常幽暗无光的地方。柔毛金腰也是一种生长在林下缺光环境中的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打开的钱夹,中间装着种子。滴下来的雨水打到钱夹一样的果实中,就会把里面的种子给冲走,很适应阴森无光、水分充足的环境。
短茎马先蒿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马先蒿。大部分马先蒿有挺拔的地上茎,但是短茎马先蒿很有趣,它的花开在地上,藏在叶丛之间,远看很难见到它的花朵,扒开叶子才能发现其真身。
野花,与城市共存
野生植物和城市如何共存?
闫家坪是北京北边高山和河北大海坨中间的一个垭口,有很多在北京非常特别的植物,比如春季可以见到的箭报春,是北京难得一见、颜值非常高的一种报春花。细叶白头翁在北京只有去闫家坪能找到。夏天这个地方非常漂亮,能见到一些高山草甸上常见或者不常见的植物。
但是2016年我经过闫家坪时,看到这里正在大兴土木,配套进行的绿化方式比较简单,都是一个种类种一大片,其中有很多市内常用的地被植物,比如林荫鼠尾草。闫家坪本身就有草甸,不用人管理就可以长成不同种类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美丽景观。为什么不留给美丽的原生植物一些空间,作为北京的一个自然名片呢?
瓦松可以說是很不挑地方的植物,在野外岩缝中大量生长,在北京很多老房子瓦片上也生长得很好,屋顶上常能看到一片一片的瓦松。北京北边或者西边的村落老房子的瓦片上长的全是瓦松,到秋天开花的时候很漂亮,像一片片粉色的小星星。
但瓦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渐离开了城市,甚至离开了村庄。瓦片房顶可以留存一些土壤和水分,对于瓦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存空间。但如果每一座房屋的房顶都是平整的,瓦松就再也没有可以存活的一席之地,所以瓦松逐渐从市区往城市外沿一点点撤退。
我们现在还能在城市中看到地黄。地黄比瓦松更不挑地方,也是非常有北京或者华北特色的植物。地黄比瓦松更能适应城市生活,现在在北京依然极为常见,路边草坪里经常会出现它的身影,不过比起草坪它更喜欢石缝,在北海、景山、故宫的古建筑的砖瓦之间总是可以看到地黄。
现在城市绿地对待杂草的方式可能比较简单,很多时候只是暴力剪掉或者拔除,如果我们到欧洲和北美很多城市公园走一走,会发现他们更多会保留本地的野草,因为野草经过群落的自然演替,也会呈现非常美丽而丰富的景观。其实每个城市的杂草都很有当地的特点,杂草的花能营造出另一种自然的美,而生态上顽强的杂草和城市环境其实也可以兼容并包。但是很多时候人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北京特色植物
一说起观花,我们都知道要去花多的地方。北京野花多的地方一般集中在西部和北部山区,所以很多时候说起观花,都是往山里跑,往相对人迹罕至的地方跑,或者去踏青,或者说像植物爱好者有时候专门为某一些物种去某些地方看一看。但对入门爱好者来说,观花要从脚下和身边开始,从认识身边的植物开始。身边的植物也许并不起眼,但是绝对充满了魅力。
二月蓝
二月蓝(又名诸葛菜)是北京最常见的一种野花,非常普通,但是开花的时候非常壮观。在各个公园,如景山、北海、颐和园以及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经常能够看到成片的二月蓝花海。
二月蓝的“二月”也许是指阴历二月,在北京开花的时间大概是阳历三月底四月初。二月蓝的花期非常持久,从3月起一直不断地开,直到6月依然可以看到花。
二月蓝虽然很普通,但是它也有一些很有趣的特点。秋天,路边经常能看到一种奇奇怪怪的野草,叶子很大,像圆圆的荷叶有一个缺口。其实这是二月蓝的秋季型,但是它的样子和春天差别很大,所以很多人无法把它跟二月蓝联系到一起。二月蓝是二年生植物,在秋天会先发芽,长出来跟春天发芽的时候完全不同的形态。从它秋天长出来的叶子中,完全看不出一点它春天开花的痕迹。
二月蓝的花有4个瓣,花瓣十字形排列,这是十字花科的典型特征。二月蓝虽然是一种野花,但是它繁殖率非常高,而且花色也很好看,甚至还有香味,所以在欧美是非常受欢迎的一种地被植物。
点地梅
北京有几种点地梅,其中只有一种最常见。它长得像打开的小伞,每一根伞骨都开出一朵小花。小花的颜色还有变化,有时是纯白的,有时会带一点粉红色。叶片不太显眼,藏在小伞的最下面。
北京的点地梅和青藏高原垫状的点地梅是亲戚。青藏高原很多点地梅属植物形状很特别。为了适应高原气温低、风力大的高寒环境,点地梅生长得非常缓慢,长成很密集、非常可爱的垫状来抵御强烈的风,并利于内部保暖,我们将之称为“切糕”。北京海拔低,这里的几种点地梅并不会长成切糕状。
弯齿盾果草
紫草科的弯齿盾果草在早春开一片一片的蓝色花,但因为花太小,很容易被人们忽略。它蓝色的小花可能比绿豆还要小一些。
打开一个弯齿盾果草的果实,会发现它长得非常精致,果实上面有弯曲的齿,中间被齿包围的是一个圆形的盾状结构,就像爪柱镶嵌的宝石,所以这种植物叫做弯齿盾果草。在春天大概4月份的时候去草坪上找一找,可能会发现它。它原产黄河以南地区,近些年才随着花木土壤进入北京,目前非常常见,但是也比较容易被人忽略。《北京植物志》上就没有收录这种植物。
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
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是两种北京早春最常见的草本野花。有时候紫花地丁和早开堇菜非常难辨认,但是如果细心去观察,就会发现其实它们还挺好认的。
紫花地丁的叶子比较狭长,是披针形的;早开堇菜的叶片接近卵圆形,比较宽。早开堇菜大概要比紫花地丁早开一个星期到半个月,所以叫做早开堇菜,它是北京城市里能见到的开花最早的草本植物之一。基本上,早开堇菜全部开完后再过一周,紫花地丁才会慢慢地冒出来。
榆树和黄栌的花
还有一些非常常见、人们平时不太关注的花:
榆树可能是北京早春开花最早的木本植物。
黄栌在春天的末尾开花,花序上会有一些不孕花。黄栌花后久留不落的不孕花的花梗会逐渐变成粉红色羽毛状,在枝头形成似云似雾的景观。所以黄栌还有一个别名叫烟树——夏天的时候枝头粉色的羽毛舞动,就像一阵烟飘过这棵树。
市区观花地
北京市区的各个公园,都有很好的观花地。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本土野生植物种类比较多,在北京市内是一个很好的观赏野花的地方。在这里可以看到非常壮观的二月蓝花海,还有一些在北京城里经常出现的野生植物,比如非常可爱的米口袋——它的果实是一个小豆荚,像一个装米的口袋一样膨胀,所以叫它米口袋。
颐和园有很多水系,有一些水系除草不是很频繁,留下了很多在北京郊区可以看到的野生水生植物。比如田字蘋,或者简称一个字“蘋”。田字蘋非常有趣,天然就是四叶草,而它和偶尔会出现四片小叶的车轴草和酢浆草不同,是一种水生的蕨类植物。像满江红这种水生蕨类植物是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水植物,而田字蘋是把植株扎根水下、把叶子挺出水面的挺水植物。颐和园的水边长有北京野生的薄荷,味道比用来做牙膏的留兰香薄荷更冲,秋天开花。
北京植物园(北植)和中科院植物所植物园(南植)是物种宝库,基本上每个星期都会见到不同的植物。尤其是春天,天气热得非常快,每隔一周甚至半周,物種就会更新一次。
北京处于华北海拔较低物种到处流窜的地方,很少有特有种存在。有北京特色的植物主要有槭叶铁线莲、小药八旦子、北京延胡索和房山紫堇等。
槭叶铁线莲
槭叶铁线莲可能是最具北京特色的野生植物,它曾经是北京少数几个特有种之一。虽然后来在河南、河北也发现了槭叶铁线莲的变种,不过槭叶铁线莲依然是北京的名片。
在野外有时候会看到槭叶铁线莲和独根草一起生长。它们都是典型的石灰岩伴生植物,石灰岩质的悬崖峭壁是它们最喜欢也最适应的生境。它们一路沿着太行山分布,这一带都是典型的石灰岩山。
小药八旦子和北京延胡索
小药八旦子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名字,来源于北京周边的方言。其实更加准确的写法应是“巴蛋子”,是说它的根部有一个球形的块茎。这种植物在北京比较潮湿阴暗的林下可以见到,比如西边的西山山脉、北边的玉渡山以及后河。
小药八旦子在林下会扎堆生长,到春天开出一大片蓝色的花朵,非常漂亮。它也是北京颜值最高的花之一。
和小药八旦子近似的紫堇还有北京延胡索,这也是一种非常有北京特色的紫堇属植物。它和小药八旦子不同,小叶有很多裂片,不是规整的卵圆形,在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的宿根园中可以见到。
房山紫堇
房山紫堇也是一种沿着太行山分布的典型的石灰岩伴生植物。它最早在房山被发现,以房山为名,但它其实分布比较广,从北京一直到河北再到山西都有分布。
到北京山区观花去
北京大致是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形。西部主要是西山。西山是太行山的余脉,与河北、山西的太行山连成一片,所以在西山可以看到很多太行山特有的石灰岩植物,比如早春开花的“房山石灰岩三宝”,也就是房山紫堇、槭叶铁线莲和独根草,这3种植物只生长在太行山山脉石灰岩的悬崖峭壁上。
北部是军都山,属燕山山脉,连接的是东北和内蒙古的植被,和西边的植物有一些不同。
北京的野生植物种类大多集中在山区,以西部的门头沟区、房山区和北部的延庆区、怀柔区、密云区为主。
小龙门
小龙门的春天鲜花盛开,有蒙古堇菜、小顶冰花、稠李、五福花等。小顶冰花属于顶冰花属,这一类植物之所以叫顶冰花,是因为开花时间比较早,北方雪还没有化就开花了,所以经常顶着冰出来。但是北京的顶冰花开花的时候雪已经化光了,所以并不能看到小顶冰花和冰雪在一起的景观。
五福花是非常有趣的植物。它非常小,而且还是绿色的,生长在林下的阴湿处,不容易看到。它的一枝花茎上有5朵花,其中顶上1朵、周围4朵,所以叫五福花。而且很有趣的是,它周围的4朵花开5个花瓣,顶上1朵开4个花瓣。
迎红杜鹃和东北的金达莱也就是兴安杜鹃长得非常像,都能形成非常漂亮的景观。早春,小龙门附近的山坡上,树木刚刚发芽,显现出不同的绿色和黄色,中间搀杂着很多紫红色的迎红杜鹃,树林像调色盘一样色彩丰富。
百花山
百花山是北京植物种类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可以说是京郊观花的一个胜地。为了保护山上的植被,这里很早以前就把缆车废弃了,这对游客来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从海拔1000米多的地方爬到1900米甚至2100米,对缺乏锻炼的人来说还是挺消耗体力的。但废弃缆车对于植物却是很好的保护措施。
百花山草甸上有非常值得一看的植物——大花杓兰,是北京的明星植物之一。杓兰的花结构非常特殊,下面是一个密不透风勺子一样的兜,所以叫杓兰。兜的两旁是侧萼片,上部是上萼片,中间白色的部分是一个合蕊柱,雌蕊和雄蕊都在上面。
大花杓兰主要引诱熊蜂一类的昆虫钻到它这个勺子里面,钻进去以后熊蜂会发现无法从原来的口再出去,只能从后面合蕊柱和唇瓣之间的夹缝挤出去,杓兰也在这个地方很贴心地长了一堆毛方便抓握攀爬,让昆虫可以带走花粉块,到另一朵大花杓兰上面去完成授粉。
北京还有其他几种杓兰,比如紫点杓兰。紫点杓兰和大花杓兰的生境不一样,大花杓兰一般生长在草甸上,而紫点杓兰一般在林下。
北重楼是一种很有特点的植物。它绿色的部分并不是花瓣,而是萼片;细小的、下垂的被片才是真正的花瓣。北重楼的花和叶子一样是绿色的,不太显眼,但是整体看起来非常好看。北重楼有个亲戚叫七叶一枝花,更有名一些。
白苞筋骨草也生长在草甸上。在北京非常少,可能在百草畔才能零星见到一点。但是如果去内蒙古、青海这些海拔比较高的地方,在河滩旁边会发现一片一片全都是白苞筋骨草。北京的草甸刚刚达到这种植物分布的最低海拔,冰期过后白苞筋骨草留在了这里,百花山这些高山草甸便形成了一个个留存物种的孤岛。
珊瑚兰是生活在林下的一种腐生兰。腐生兰不能或者只能进行少量光合作用,整个植株基本上是红色、黄色或者白色。
胭脂花是一种报春,也叫段报春,是草甸上颜值最高的植物之一。6月中旬左右去百花山,能在草甸上看到像大花杓兰、胭脂花这些颜值高的植物,7月时会彻底更替一批。
百花山的亚高山草甸很特殊,它的海拔非常低,只有1900米。1900米一般形成不了這样比较典型的亚高山草甸,更别说还有这么多特殊的植物。但这个草甸恰好位于一个潮湿的低洼地,经常会积水,水分特别充足,所以才形成这样一块植物生长非常良好的草甸。
在百花山的林缘,能见到植物生长在岩石的缝隙里。这些地方由于没有上层林子遮挡,风力非常强劲,所以它们形状扁平,甚至长成一团,接近垫状。
叉歧繁缕的植株非常有趣,长成丫字形。
柳兰是先锋植物,它是最早一批占领被火烧过或者被火山吞噬过的地表的植物,非常顽强。
从北京西边到北边,有很多同属的不同物种在更替。比如在百花山能见到的丁香属的物种,巧玲花分布在海拔比较低的地方,但是如果海拔到了1800-1900米,物种就会变化,随处可见的巧玲花就会慢慢变成红
丁香。
红丁香是华北比较有特色的一种丁香,它的花序非常巨大并且下垂,非常壮观,也很香。红丁香的叶片是不太常见的卵圆形,而在城市中常见的紫丁香的叶片是心形的。所以在山上观野花的乐趣之一就是能看到物种随着海拔和不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你会发现不同的物种占据不同的地盘,它们都有各自的生态位。
东灵山
东灵山也是非常好的观花去处。草甸上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植物,比如非常壮观的大头风毛菊,中国只有在东灵山及其附近河北的小五台山才有,是分布非常窄的一种植物。
东灵山粉色的大花蓝盆花非常漂亮。黄色的野罂粟并不是罂粟,不能提取鸦片,是现在公园里栽培的冰岛虞美人的亲戚,也叫冰岛罂粟。野罂粟分布非常广,从北欧一直分布到西伯利亚和中国北部。
如果仔细观察城市中的植物,会发现大概3月底就有第一批野花冒出来,其中就有附地菜,极其微小,可能是肉眼能见到所有的野花中最小的之一。但是山上的附地菜颜值猛涨,钝萼附地菜非常漂亮,配色和勿忘草一样。勿忘草属在北京也分布有几种,它们一般喜欢生活在水边或者林下比较阴暗的地方。
东灵山修了栈道之后虽然观光游客增加了,但是也产生了另一个问题:有很多当地村民会在山顶放牧,山上有很多的马和牛供人骑,这对高山草甸是非常大的破坏。北京几个高山草甸的面积小且非常特别,是很多冰期留下来的植物的分布地,每一个高山草甸都是一个孤岛。东灵山高山草甸恢复力弱,又受到很多大型动物比如马和牛的啃食和踩踏,所以现在很多地方都变成了裸露的泥土。
我第一次去东灵山,看到一些比较少见的植物,比如镰萼喉毛花、华北马先蒿等,3年后再去就已经见不到或者很少了。
爨底下
爨底下是门头沟区一个非常漂亮的村子,很多建筑都是明代留下来的,保存得很好。这些老房子也留下来很多原生的植物,它们跟人类关系很密切,古时候便在一起,曾经在城市中也很常见。但是随着北京城市化进程的逐渐加剧,很多原来在城市中很常见的植物就慢慢从城市里面退出了,现在只有在近郊这些老村子里面能见到。比如小红菊、北方獐牙菜等,都是北京比较有趣的植物,秋天开花。
春天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植物,比如山丹。这种百合生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一般长在土壤非常少的山坡或者日照比较强的地方。京黄芩也是一种以北京为名的植物,最早在北京被发现,分布很广,在东北也有。远志是一种非常著名的小草本。马棘有一个名字叫河北木蓝,另外也叫铁扫帚,它的枝条虽然非常短小,但是非常坚硬,干了以后很像扫帚。
松山、海坨山
松山和海坨山有趣的开花植物,有耧斗菜、凹舌兰、河北假报春、丁香、双花堇菜、舞鹤草等。
北京北部山区常见的耧斗菜开黄色花。而在北京西边,常见的耧斗菜花色变成了紫色,也就是耧斗菜的变种紫花耧斗菜。
凹舌兰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地生兰,它的唇瓣也就是舌的先端有个凹陷,所以叫凹舌。
河北假报春是一种颜值非常高的植物。
双花堇菜是分布非常广的堇菜。它有一堆别名,比如双黄花堇菜、双花黄堇菜、双花堇菜。双花堇菜这个名字来自于它的学名,它的种加词是biflora,但是这个名字起得非常怪,这种植物明明是单花的,但也许是命名的人恰巧发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植株长两个花,所以给它命名为双花堇菜。
舞鹤草的名字非常好听,也是林下经常成为优势种的小草本,经常会铺满整个林下。叶片是圆圆的心形,非常可爱。
后河
延庆区的后河,对观花者的体力要求可能比较大,但是风景非常好,能见到明星物种北京水毛茛——这又是一个以北京为名的植物,曾经很长时间被认为是北京特有的物种。
更为常见的水毛茛和北京水毛茛都开白色小花,花朵类似。不过二者的叶子不同。水毛茛的叶片是同形,就是只长一个类型的叶子,都是丝状分裂,像头发丝一样细。北京水毛茛是二形叶,分裂得比较宽,是水上叶,水枯时会露出水面,适合进行光合作用。但是水下面的部分和水毛茛比较像,也是丝状的,比较适应水下水流比较湍急的环境,以免被水流打烂。
毛茛科盛产颜值高的花,如长瓣铁线莲、半钟铁线莲和华北耧斗菜,都是非常美观、值得引入庭园观赏的植物。
坡头
北京密云的坡头有一些比较有北京北部特色的植物。比如坡头的明星植物——岩生报春,也是一种颜值非常高的报春花,可能是中国北部花朵最大的报春之一,盛花时开成一片一片的,非常美观。
裸茎碎米荠的叶片是一个一个类似于心形的形状,生长在林下非常幽暗无光的地方。柔毛金腰也是一种生长在林下缺光环境中的植物,它的果实像一个打开的钱夹,中间装着种子。滴下来的雨水打到钱夹一样的果实中,就会把里面的种子给冲走,很适应阴森无光、水分充足的环境。
短茎马先蒿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马先蒿。大部分马先蒿有挺拔的地上茎,但是短茎马先蒿很有趣,它的花开在地上,藏在叶丛之间,远看很难见到它的花朵,扒开叶子才能发现其真身。
野生植物和城市如何共存?
閆家坪是北京北边高山和河北大海坨中间的一个垭口,有很多在北京非常特别的植物,比如春季可以见到的箭报春,是北京难得一见、颜值非常高的一种报春花。细叶白头翁在北京只有去闫家坪能找到。夏天这个地方非常漂亮,能见到一些高山草甸上常见或者不常见的植物。
但是2016年我经过闫家坪时,看到这里正在大兴土木,配套进行的绿化方式比较简单,都是一个种类种一大片,其中有很多市内常用的地被植物,比如林荫鼠尾草。闫家坪本身就有草甸,不用人管理就可以长成不同种类有机组合在一起的美丽景观。为什么不留给美丽的原生植物一些空间,作为北京的一个自然名片呢?
瓦松可以说是很不挑地方的植物,在野外岩缝中大量生长,在北京很多老房子瓦片上也生长得很好,屋顶上常能看到一片一片的瓦松。北京北边或者西边的村落老房子的瓦片上长的全是瓦松,到秋天开花的时候很漂亮,像一片片粉色的小星星。
但瓦松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渐离开了城市,甚至离开了村庄。瓦片房顶可以留存一些土壤和水分,对于瓦松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生存空间。但如果每一座房屋的房顶都是平整的,瓦松就再也没有可以存活的一席之地,所以瓦松逐渐从市区往城市外沿一点点撤退。
我们现在还能在城市中看到地黄。地黄比瓦松更不挑地方,也是非常有北京或者华北特色的植物。地黄比瓦松更能适应城市生活,现在在北京依然极为常见,路边草坪里经常会出现它的身影,不过比起草坪它更喜欢石缝,在北海、景山、故宫的古建筑的砖瓦之间总是可以看到地黄。
现在城市绿地对待杂草的方式可能比较简单,很多时候只是暴力剪掉或者拔除,如果我们到欧洲和北美很多城市公园走一走,会发现他们更多会保留本地的野草,因为野草经过群落的自然演替,也会呈现非常美丽而丰富的景观。其实每个城市的杂草都很有当地的特点,杂草的花能营造出另一种自然的美,而生态上顽强的杂草和城市环境其实也可以兼容并包。但是很多时候人们意识不到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 / 王苒 胡晓雪
(李鸿滨、陈月龙、黄巧雯对编辑本文均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