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午 李炳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稳步发展以及创新创业强国方针的推进与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热点之一。“工作坊”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集实践、创新、创业、就业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平台,是一种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动手能力、创新思维、科研水平、创业激情和综合素养为目标的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工作坊”的出现,有效解决了目前国内高校开展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封闭性、单一性、零散性等问题,同时具有开放性、多元性、系统性的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将会成为今后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主要发展方向。
关键词:工作坊;创新创业;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29-0149-02
1 新时代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主要特点
计算机专业是二十一世纪发展变化最迅速的专业之一,计算机技术日益更新,新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相较于其他专业,计算机学科具有较强的实时性与较高的实践性,发展更为迅速,应用领域更为广泛。对于在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机融入双创教育,既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又符合高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自身综合素养提升的切实需要,在近期内,可以缓解近年来计算机行业快速发展带来的人才过剩的就业压力,着眼长期,可以调整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的专业素养同时更是实现综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这是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一次升华式的改造,可以有效推进我国的创新创业的整体竞争力。然而,当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四大不足”。一是理论与实践教学形式多样化不足;二是搭建的创新创业平台不足;三是通过实践过程提升创新创业能力的途径不足;四是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专业知识以及就业保障融入不足。
2 工作坊育人模式主要作用以及培养目标
现代社会要求高校要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又同时具有创新创业意识的新型复合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就要强化创新创业意识,突出教育教学过程中基于兴趣爱好的学生自主地位,要突出技能教育,着力于实操能力的培养,但现有的常规教学模式都不太适合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如何才能让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实现岗位的零距离接触的同时创新创业能力又能得到提升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工作坊模式”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领域。上世纪 60 年代,美国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Harplin)将“工作坊”的概念应用于都市计划中,使其成为不同立场、不同群体的人思考、探讨和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方法[1]。目前,高等教育界逐渐把“工作坊”引入教育教学领域,形成了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之一。
(1)“工作坊模式”是理论、实践教学的良好补充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与实践脱节是当前存在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2]。为解决计算机专业传统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灵活度不够的老大难问题,我们必须建立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与计算机类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多样化教学体系。不但要在专业教学中主动融入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探索“工作坊模式”下的学科专业与创新创业导向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结构改革,让枯燥的计算机专业理论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植入以兴趣为导向的“工作坊模式”实践教过中去。这样能够有效解决“在岸上学会游泳”的传统理论实践教学的弊端。
(2)“工作坊模式”是创新创业团队建设的有效模式
工作坊建设在整个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一方面它可以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以及理论教学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是凝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积累以及具有创新创业意向的学生的载体,再有就是能够作为有效保障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正常有效的运作。创新创业团队在工作坊得到组建,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与运营,团队整体凝聚力、默契度、协调性等诸多方面都将会得到提升,应该积极、有效、合理地引导学生在“工作坊模式”组建自己的创新创业团队。
(3)“工作坊模式”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
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也明确提出要强化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工作坊中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在参与实践项目的过程是接触、融入社会的良好契机,也是导师、企业了解挖掘学生团队的主要平台,而且在团队的运作与管理的过程中有学校与导师提供基础保障与硬件支持,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团队在创新创业过程的风险,提高了创新创业成功率。
(4)“工作坊模式”是创业、就业、学业的有机结合重要载体
工作坊教学模式将创业、就业、学业三个教学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3]。其中,学业是基础,就业是保障,创业是目标。工作坊的管理与实践都是完全基于社会需求的,甚至跟社会需求是一致的,因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然涵盖该领域就业所需的各项知识与技能,学生在工作坊的实践过程都是依托相关专业背景知识体系作为实践参考,项目完成后整体知识构架以及个人能力都基本能够达到专业领域的素养要求,另一方面还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研究、管理团队等创新创业能力。工作坊中学生以项目小组的形式存在,项目都是基于理论教学以及企业实践项目开展,学生将理论教学中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于项目实际操作,以实践学习带动计算机专业的理论学习,以亲自参与的形式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自主的动手实践能力的同时还促成了自身素养与企业需求的统一。从而促使在“工作坊模式”的促进下,创业、就业与学业三个目标得到相互融合与促进。
3 工作坊的构建以及管理运行模式
(1)完善的基础设施是重要保障
工作坊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的重要载体,基础设施是基本保障,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安全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的基础上构建了总面积达到1000多平方米,涉及40多个团队,包含琢璞坊(主要负责创业咨询与培训,企业项目、课程、赞助賽事的组织与筹备)、学生科协(分为软件部和硬件部以及网络部,软件部主要是是作为软件开发与应用,硬件部主要承担硬件设计以及制作,网络部主要担任网站的开发与维护),ACM兴趣小组(主要为筹备ACM竞赛做赛事相关训练)、七星瓢虫(主要实践项目数是网络攻防)、数字视角(数字媒体的制作与推广运营等)、信息安全小组(信息安全维护)、飞思卡尔小组(飞思卡尔赛事的训练以及筹备)等8个主要学科兴趣方向的学生工作坊。工作坊为每个方向下面的每个团队统一配备办公桌椅、会议器材、项目设备等基本硬件设施,充分保障了工作坊各个团队的正常运营。
(2)“3导师制”建设是主要推动力
我院还通过构建“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学生导师”三导师一体的“3导师制”的运行模式,从专业基础、社会需求、朋辈引领等多个方面对工作坊各个团队进行有效的带动与管理。专业导师主要是一些有项目实践需要的老师或者年轻的博士作为学生团队专业指导老师,通过与企业项目合作的形式引入企业项目,同时引进企业导师作为工作坊的实践指导老师。一方面还利用学生朋辈教育的特点,将高年级的工作坊学生作为学生导师,这样既能防止工作坊各个团队由于学生毕业带来的“断层”又能很好地引导新成员尽快融入团队。
(3)项目制管理是长效化运作着力点
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创业项目的立项以及学校导师的自身科研项目与企业项目相结合的项目制管理,实现了每个工作坊都有自己的团队,每个团队都有项目,每个项目都有导师。通过项目化的入驻申请,制度上墙,项目跟踪,结题汇报,年终考核等多种形式对工作坊每个团队进行必要的监督与管理,必要时还需淘汰一部分团队,营造一定的危机感与紧迫感。既能有效保障工作坊的正常运行,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项目中,从而实现学生创新创业综合素养的整体提升。
(4)校企合作赛事制实践是检验方法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最主要检验标准就是获得社会认同,通过企业课程,校外实训基地,联合培养等多种体制保障引进行业内的10余家相关企业入驻到工作坊,并形成长效合作机制。企业为了扩大影响力,吸引优秀人才,通过赞助科技赛事或者立项的形式融入工作坊的运作与管理中。企业出资举办赛事,学校负责具体筹办,工作坊各个学生团队积极参与,通过这种赛事制的实践体系,一方面能够检验团队发展近况,另一方面能够以赛代练,再有就是选拔出优秀的团队做进一步的培养,这是对工作坊学生团队的最直接有效的检验。企业通过专项培训、项目引进、导师入驻等多途径渗透计算机专业学生的日常教育教学与实践当中,从而实现高校学生入学即可择业,毕业即可就业,就业即可创业,创业即能成业的培养机制。
(5)定向培养是促进就业的有力抓手
通过与合作企业开展“定制班”的形式开展定向培养,学校负责学生的招收与管理以及基本的后勤保障,企业根据自身需要为有意向的学生设定专门的企业课程,在学校工作坊或者企业中完成企业定制的课程,在完成课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就业。“定制班”一方面解决了高校课程与企业需求脱钩,专业知识与实际操作不符,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情况了解深度不够等突出的教育教学问题,既能有效提升学生创业能力,又能有效解决学生就业问题。
4 以工作坊模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多渠道项目整合难的问题
工作坊作为学校、企业、学生、老师等多个方面的交流载体,由于每个层面着眼的问题不同,在项目立项、申报、实施、结题等环节容易出现分歧,这就要求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以解决项目整合融合的问题。
(2)提高学生参与面难的问题
工作坊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只是作为一种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仍然存在学生参与面还不够、参与深度不足、参与持久性欠缺、人员流动大等诸多问题正待解决。
(3)课程体系建设融入难的问题
工作坊培养模式仍然处于改革探索阶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基于兴趣爱好以及自律的基础之上,涉及的学科以及项目种类繁多,考核标准缺乏统一性,暂时无法完全纳入传统教育教学体系的课程中去,这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今后改革的重要方向。
参考文献:
[1] 葛桦.“实践教学工作坊”的设计与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6).
[2] 蔺伟.高校创新创业实验室建设路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2).
[3] 郭爱美.创业工作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以《跨境电子商务》为例[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1).
[4] 廖旭梅.以學习共同体模式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基于文华学院学习指导工作坊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17(1).
[5] 任淑霞,陈香凝,李春青.以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口提升卓越工程师创新能力的培养[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1(1).
【通联编辑:代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