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 要:国际学术交流的活动的频繁要求本科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相应提高,本文以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阐述了学术英语写作的重要性及非英语专业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从学术环境,思维能力和培养模式三个角度提出了适合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策略。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学术英语;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8)10-0155-03
近年来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频繁和深入,本科学生有了更大的平台展示自己,因此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就变得至关重要。为培养本科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及交流能力,了解国内外学术英语写作现状,国内很多高校也开设了相应的课程。本文作者所在高校也开设了大学学术英语写作、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等课程,以培养本科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本文作者在近五年里,一直承担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教学工作,本文就这一问题做一些研究和探讨。
一、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重要的学术交流中得到同一研究领域学者们认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推广,实现更多的研究人员资源共享,这些都离不开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国际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本科学生有机会参与国内、国际学术交流,发表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科研成果;与此同时,存在的问题也慢慢凸显出来。本科学生普遍缺乏一定的学术训练,语言表达不够专业,对想要表达的观点无法做出清晰准确地陈述,不清楚最基本的学术写作规范等等。反观国外很多国家的做法,英、美等国家在学生的高中阶段就开设了和学术论文写作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学术训练,包括学术思维的训练及学术写作规范的训练,这让国外学生的学术写作能力及学术交流能力都远远超过了国内的学生。
学术英语写作学术英语的一个主要分支。Hyland 和 Hymp - Lyons(2002)两位学者认为学术英语是“把重点放在学术环境中某一特定群体的交流需求和行为上而进行的教学,……是基于对某一学科认知、社会和语言等方面的需求而进行的教学,如进行文献阅读、文献综述、学位论文写作、实验报告等”。邹建玲(2015)认为“学术英语写作侧重培养学生在捕捉学术动态、表达学术思想、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时的写作能力,在语言表述上有较强的说明和论证倾向,内容选择上专业方向明确,格式具有专业规范性”。由此可见,学术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既能反映出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反映出学生的学术思维、明辨性思考能力以及对学术规范的掌握程度。越来越多的高校已经认识到了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很多高校开设了相关的学术论文写作课程,对学生进行学术训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现状
本文作者近五年来一直从事非英语专业的学术英语写作的教学工作,每学期期末都会布置学生完成本门课程的课程论文,随机抽取了100份课程论文进行了分析整理,发现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学术英语写作上存在若干问题。
(1)英语表达能力差。这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包括用词不当,不能区分词义的大小;时态混乱,不能区分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等,基本的时态并进行正确的运用;多使用短句,不会使用复合句进行表述;语法滥用,大多数论文都存在着比较严重语法错误,特别是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中式英语明显;大多数学生都会借助于翻译软件进行翻译,导致文章的可读性较差。
(2)不了解基本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本文作者发现,虽然经过了一个学期的学术训练,大部分的学生仍然不能掌握基本的学术论文写作规范,包括文章各级标题的符号使用不规范;各级标题的书写格式不规范;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不规范;文内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处理不规范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3)文章基本结构不完整,缺乏合理性、逻辑性。经整理分析学生的论文,本文作者发现,文章组织结构不完整是较为普遍的问题,缺少基本的介绍(引言)和结论部分,也有部分论文缺少参考文献部分;同时,大部分文章逻辑性较差,这也反映出学生的明辨性思维能力较差,仍需要进一步培养。
(4)不会撰写摘要、文献综述、结论等文章的基本组成部分。大多数文章的摘要和结论如出一辙,作者并没有掌握摘要、结论各自的组成要素。对于文献综述的理解,大部分学生仍然停留在对同一研究领域学者们研究成果的罗列阶段,并不能做到将自己所需要的文献系统的分析、整理,形成具有一定逻辑关系的文献综述部分。
(5)有剽窃嫌疑。由于网络资源、数据库资源越来越丰富,部分学生对直接将网络论文内容的一部分甚至全部作为自己论文的内容,没有做出任何的引用介绍,这在学术论文上就是严重的剽窃现象,同时也违反了学术道德。
三、影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原因
本文作者经过对所教授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的课堂反馈和期末课程论文的分析,发现影响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缺乏学术氛围的影响。虽然国际学术交流活动日趋频繁,本科学生有机会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论文等,但只有少数学生在被动接受任务,而不会主动申请去参加各类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大部分学生仍然觉得自己和国际学术交流无关,这就让学生本能的对学术论文写作课失去了兴趣,更不用说学术英语写作了。
(2)学术英语写作起步较晚。与国外的学术论文写作学习相比较,国内的学术英语写作学习起步较晚,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在2014年才开设了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课程,开设学期为一学期,因此教授重点只能放在理論学习上,帮助非英语专业的本科学生熟悉基本的学术英语写作规范,了解学术论文的基本组成要素,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培养学术英语写作技巧,进行学术训练;而国外很多学生在自己的中学阶段就已经开始了解学术语篇,独立和小组合作完成科研报告,因此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国外学生会表现出很好的学术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中国学生在准确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上还有所欠缺,明显处于劣势。
(3)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日趋下降。本文作者认为,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较差的另一因素就是对英语学习的不重视。大部分学生认为完成了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试,就完成了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对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而言,英语学习的动力来自于应试,而不是兴趣。笔者在自己的课程安排里设置了英文参考文献阅读环节,学生普遍反馈是文献太难,很难读懂,因此很快就放弃阅读。这一方面反映出学生对学术英语没有兴趣,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学生对学术语篇不熟悉。
(4)缺乏学术训练。学术训练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而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训练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性过程。仅在课程开设期间,在任课教师的要求下,學生们会完成一定量的学术训练,一旦课程结束,很少有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继续进行学术英语写作训练。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提升。
(5)跨文化能力较差。国际学术交流能力和跨文化能力是息息相关的,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课程设置中很少涉及到跨文化相关课程,即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面临着开设时间短、课时少等问题,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了解学术交流对象的文化所属以及文化交流注意事项,最终导致学生们无法顺利完成学术交流。
四、培养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策略
通过对以上现状及其成因的分析,笔者认为,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培养。
(1)建立学术环境。学术环境的建立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即客观环境和研究性学术环境。学术客观环境的建立可以从学校的硬件建设入手,比如学校图书馆的学术环境建设。学校图书馆可以提供英文原版学术著作给学生借阅;购买英文数据库资源,以帮助学生查找英文参考文献。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学校图书馆的英文原版藏书很少,而且多为小说类、应试类书籍,这让学生缺少了接触英文原版学术著作的机会,笔者所在高校购买了很专业的中文数据库,比如CNKI,万方数据库等,但是却没有权威的英文数据库,因此学生在查找资料时,大量的资料来自于百度等搜索引擎,专业性、学术性都差强人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甚至影响了学生的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及学术交流能力。戴炜栋,王雪梅两位学者早在2009年就提出了研究性学术环境的概念,概念强调了学术要求、学术制度、学术规范、学术训练及学术氛围的重要性。笔者认为,学术要求、学术制度和学术规范是理论层面,可以通过课堂讲授,让学生逐渐理解;而学术训练则是实践层面,必须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并督促其完成,才能达到训练的效果,这个过程需要老师耐心的指导和学生积极的反馈,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术氛围的营造是一个比较宏观的概念,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学校可以尽量多组织学术讲座,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生交流。
(2)培养学术思维能力。本文作者经过课堂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最基本的学术思维能力,特别是明辨性思维能力。国内外学者对明辨性思维有着各自不同的观点,Dewey的反省思维侧重于问题的解决;Watson和Glaser(1980)、Siegel(1988)等学者认为明辨性思维是一种认知技能,而这一技能可以帮助解决现实问题。国内学者则将明辨性思维视作一种思维技能或者人格品质,武宏志(2004)、王习胜(2006)等学者认为明辨性思维能力是个人思维品质、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的体现。这一能力的欠缺,使得学生在进行学术论文写作时,很难发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论证观点时,也不能找到最恰当的研究方法及合理论据,这些都导致学术论文缺乏严谨性、科学性、创新性。因此,笔者认为学术思维能力的培养迫在眉睫。
(3)探索适合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鉴于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各自有着不同的学科特点,本文作者认为应该在教学理念、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多方面做出更深入的探索。在教学理念上,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和学术论文发表、学术英语写作相关主题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及学术培训,以避免固步自封式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计划方面,应该尽早开设和学术英语写作相关的课程,且开课时间不应该少于两个学期,因为任何学术训练都需要时间的打磨和检验。在教学内容上,尽量避免教科书式的大量的理论和原则的灌输,侧重向写作实践转变,鼓励并引导学生进行学术英语写作练习,在练习中得到反馈和提升。在教学方式上,尽量采用小班型授课,增加课堂互动、课堂讨论,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术能力。
五、结语
本文仅对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现状及造成此类现状的成因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并提出了较为积极的应对策略。然而,在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这条路上,学校、教师和学生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需要做进一步更加深入的探索。希望更多的学者、研究人员加入进来,共同建立培养国际学术交流人才的学术环境。
参考文献:
〔1〕戴炜栋,王雪梅.学术环境与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能力发展[J].中国外语,2009,(01).
〔2〕谭洪进,殷炳兰.英语写作教学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J].教学与管理,2014,(02).
〔3〕徐昉.学术英语写作研究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01).
〔4〕熊淑慧.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及构建写作过程模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5〕于建平,徐贵福,白凤霞.中国学生英语学术写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教学研究,2011,(11).
〔6〕邹建玲.学术英语写作现状研究及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的启示[J].外语与翻译,2015,(03).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