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美育工作中的音乐教育实施对策研究

2018-01-04 12:09匡勇胜刘怡琦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音乐教育美育高校

匡勇胜 刘怡琦

摘 要: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学生文化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当使其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关于如何推进、落实普通高校美育工作中的音乐教育,是一个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高校;美育;音乐教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旨在通过艺术等一切美的形式,培养人们认识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人的审美能力[1]、审美趣味,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获得全面发展。美育在精神上、在思想上给人以巨大的正能量。

审美教育不仅关系到对美的欣赏,更关系到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培养。艺术美是美的集中表现,音乐的美又是艺术美的重要表现,审美教育主要是以音乐等艺术类课程为主,音乐教育是事实学校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2]。同时,音乐教育是高校实施美育的最佳方式、最有效的手段。

2013年11月9日,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进一步强化美育育人功能,推进学校美育改革发展提出了具体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美育工作,正是因为美育是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元素,是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美育工作不止于中小学阶段,高校的美育工作同样重要。高校等教育的任务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和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更要使学生具备健全的人格、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精神追求[3]。普通高校开展美育工作,顺应了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

一、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及其特殊性

《礼记》云:“诗书礼乐以造士。”可见自古以来,音乐教育就是立德树人、培育优秀人才的基础。在西方,音乐始终拥有崇高的地位,音乐教育在道德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当今社会,音乐教育作为美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具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极强的生命力,然而现实不容乐观。

在进入高校之前,学生接受的音乐教育十分有限。中小学阶段基础教育中,普遍存在着只抓应试学科,而忽视音乐教育的问题,中小学音乐教育基本处于半缺失状态。在升学压力巨大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推崇“分数才是硬道理”的教育理念、“题海战术”的教学方式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的办学模式,对音乐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减少甚至取消了音乐课等美育课程来给应试科目腾出教学时间[4],美育几乎无从谈起。还有一些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由于经济条件较差,师资队伍缺额较大,没有能力开设音乐课等美育课程。种种原因致使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美育教育没有达到教学目标。

当前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特殊性在于:高校的美育教育既要弥补基础教育阶段美育教育的不足,还要担负起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等重要使命。

普通高校对于音乐教育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不够充分[5],认为任意开设一两门音乐类选修课就可以完成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这是远远不够的。在一些重点高校的实际走访中我们还收到了一些反馈,在设有音乐院系的普通高校中,音乐类选修课由音乐院系的教师上课,由于音乐院系教学多为一对一技法类授课,许多教师并不适应音乐类选修课的授课形式及授课内容。加上普通高校生与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水平有明显差异等客观原因,音乐院系一些教师不能很好地胜任音乐类选修课的教学。有些音乐院系老师甚至觉得音乐类选修课成为其日常教学、科研的一个额外负担,上课热情不高,音乐类选修课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而在没有开设音乐院系的普通高校,音乐类选修课老师可能是团委、学工等行政工作的教师“兼职”讲授音乐类选修课,由于专业不对口、行政工作压力大等原因,更是鲜有优秀的音乐类选修课程,甚至没有开设音乐类选修课。在开设音乐类选修课的一些高校中,音乐类任意选修课占任意选修课总门数的比重很小,选课人数的上限也较低,而报名选修音乐类任意选修音乐任选课的报名却非常火爆,一般很难选到,有很多同学在本科期间从来没有选修到音乐类选修课。一些音乐类选修课更多的是讲授式为主的音乐欣赏类课堂教学,形式单一,没有合理的制度进行监管和保证。音乐课堂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案,教师对侧重熏陶鉴赏的教学目标把握不准确。更多时候把美育变成了智育,重点讲解音乐基础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参与度不高,上课的积极性也会逐渐下降。普通高校中的音乐社团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学生自发学习、交流音乐的团体组织。在走访的几所高校,校方对学生社团的管控相对宽松,如果任由对腐朽、落后音乐文化没有辨识力的学生自由发展,久而久之音乐社团就会成为“垃圾音乐”的聚集地,其结果适得其反。

总而言之,当前高校音乐教育是普遍缺位的,即便有些学校设有音乐教育课程,其内容也太过刻板、不接地气。这种残缺的高校音乐教育,无法培养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在内容不良的嘻哈音乐与低俗的喊麦“音乐”大行其道的今日,高雅有美感的音乐反而受抵制[6]。这导致了当今大学生中广泛存在美丑不分、以俗为荣的现象。如果放任这种现象发展,可能会造成大学生审美观与价值观严重偏离乃至扭曲的严重后果。由此可見,对高校音乐教育的实施进行具体探究,至关重要且迫在眉睫。

二、基本对策研究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审美趣味,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进普通高校美育工作中的音乐教育,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研究。

1.机构组建

深入推进高校音乐教育,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教育在高校美育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把音乐教育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中去,进一步提高对高校音乐教育的认识,才能真正办好高校音乐教育。

设立专门的机构是合理配置音乐教育资源、优化音乐教育结构、实施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推进高校音乐教育,要积极探索音乐教育工作发展途径,建立健全各层级专门的音乐教研机构、音乐教育中心,完善高校音乐教育工作机制[7]。开设有音乐院系的高校中,可以在音乐院系下设公共音乐教育部门,没有开设音乐院系的高校,可以在美育中心下设音乐教育机构,管理音乐教师师资队伍,落实音乐教研室等相关教学场地和乐器、音响设备等硬件设施,切实把音乐教育纳入高校教育工作中。

2.师资建设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音乐教师队伍是开展优质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美育教育中的音乐教育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也并不是每一个音乐院系教师都适合兼职讲授美育音乐教育课,美育教育中的师资人才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重视。政府应当加强对美育音乐教育的师资培养,师范院校和专业音乐院校可以开设专门院系,为普通高校培育美育音乐教育人才。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和本校美育音乐教育专业特色,加强新教师入职培训。

高校应采取有力措施,配齐音乐教师。音乐的学习领域十分广泛,包括声乐、器乐、舞蹈、创作、欣赏等方面,这就要求高校在引进音乐教师时需综合考量音乐教师专业种类,也要合理安排课堂教学教师以及课外音乐实践活动指导教师[8]。

音乐是一门包含丰富横向学科知识的学科,作为美育教育中的音乐教师,必须要拓宽音乐知识技能和知识面,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和文化水平、审美素养,广泛了解其他文化知识,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才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及对音乐的理解。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特聘知名音乐家、社会杰出音乐工作者来校任教或举办讲座、大师课。在场地允许的条件下,邀请优秀乐团、舞团来校演出。近几年来,“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受到高校学生的热烈欢迎及广泛好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古典音乐的兴趣。

3.课程设置

高校提升音乐教育水平,首先要保证音乐教育课开设的水准与数量。与此同时,加强音乐类选修课课程安排与分配的合理性,并将音乐类选修课纳入到学生培养计划中,确保每一位学生在大学期间能够选修到至少一门音乐类选修课。

高校音乐教育应开展形式内容丰富多彩的音乐课程,除了以欣赏为主的音乐课之外,还可以开设声乐、器乐、舞蹈、合唱等技法类的课程,还可以有乐理知识、歌曲创作等音乐知识类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多领域音乐文化的学习兴趣。上课形式除了讲授型的公共课形式,还可以带学生观摩音乐演出或排练,引发学生主动对音乐进行探究。在课程内容设置中,既要保留经典的西方古典音乐文化,更要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音乐,还要学习现今广为传唱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流行音乐文化[9],要对本地区、本校的特色音乐文化加以保护和传承。

由于美育中的音乐教育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现阶段高校美育音乐教育教材也凤毛麟角。高校应当鼓励各位美育音乐教育教师结合当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在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基础上,进行音乐教材的创编,带领学生更深入挖掘音乐的内容,深刻领略音乐的美。

4.音乐实践

教育指导,实践养成。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都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通过参加课外音乐活动、舞台表演等实践,会更好地巩固高校学生的音乐知识、技能,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学习的了解与热爱,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更大的兴趣。

音乐本就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音乐应该走出教室,真正进入到学生的生活当中,使学生通过实践体验音乐的情感本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感性表达音乐的能力。相对于中小学生,高校学生时间上更为宽松,也有较大的自由来保证完成课外音乐实践活动。可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创作内容积极向上的音乐作品,鼓励学生举办音乐会、舞蹈专场演出,甚至可以走上街头进行公益演出。普通高校的美育音乐实践活动重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对音乐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热爱,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

目前很多高校都有一定数量的、学生自发形成的音乐社团,这是大学生进行音乐实践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总体上处于监管缺失状态,学校应专设机构,委派教师进行引导、监管,促使音乐社团健康有序发展。

5.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对音乐教育预期目标的检验,能够激励学生学习音乐的内在动力,引导学生朝预定目标前进,及时发现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并对偏离目标的行为进行及时的调整。制定合理的人才评价标准是更好地进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基础和前提。

音乐教育不同于一般学科,无须拘泥于卷面考查能力,可以通过举办一场音乐会、写一篇乐评、创作一首正能量歌曲等多种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需要明确的是,普通高校美育中的音乐教育并不是培养专业音乐人才的,对学习成果的考查也应该更注意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态度,注重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音乐审美感受。

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也应从多方面多角度来考核,要重视评价的多元化。

6.高校音乐教育特色的创建

国家的强大基于文化的自信,而文化自信源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高校音乐课程要以学习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音乐为基础,依托本校相关学科优势和当地教育资源优势,兼收西方古典音乐文化和世界各地民族音乐,拓展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创立高校音乐教育特色。

高校音乐教育要注重结合本地区、本校特色,带领学生对本地区民族文化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建立以民族文化特色为重点的校本课程。如湖南湘西地区高校把土家族民歌、土家族舞蹈作为校本课程,从多角度深入挖掘整理土家族歌舞乐,使学生对土家族音乐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对土家族及湘西少数民族产生了浓厚的情感认识。对本校已成规模的音乐艺术社团,如合唱团、管弦乐团等有一定规模的音乐艺术团体,进行有倾向性的重点培养,打造成为校园精品,让更多的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培养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打造高校音乐教育特色,在课程中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强化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和文化创新意识,增强学生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史晓燕.试论高校教育中的美育构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8.

[2] 滕青. 音乐教育的功能与高校音乐教育[J]. 中国大学教学,2006(3).

[3] 王阳漫.高校非艺术专业美育的困境与出路探究[J].艺术科技,2017(8).

[4] 药晓霞.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思考——晋冀鲁豫八所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调查与分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5] 谢萍.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3.

[6] 陈元贵. 自媒体时代大学美育教育通识课程的教材与教法[J]. 中国大学教学,2015(3).

[7] 李愛真.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管理模式探析[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6.

[8] 陶红.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1(12).

[9] 阳军,夏小曹,等. “音乐素质专业教育”的意义及其培养模式——以上海大学音乐学院的探索为例[J]. 中国大学教学,2014(12).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喜欢
音乐教育美育高校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美育教师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
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价值与功能探讨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