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理解与教学

2018-01-04 12:09双文庭萧国政
中国大学教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理解教学

双文庭 萧国政

摘 要: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理解与表达运用,一直是大学阶段英语教学中易受忽略但却又较为重要的问题。其准确理解须同时关注介词短语中介词和名词的语义。总的来说,英语介词短语的动态义可以来自介词自身,也可以直接或间接来自其中的名词。若间接来自于名词,则此时介词短语的动态义往往是基于其物性结构的。英语教学中应在语义理解的基础上,侧重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恰当表达及其灵活运用,这有利于克服中国学生英语运用中因汉语动词优势带来的负面影响。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恰当运用,可采取区分动作主次、确定语法形式、审视篇章功能等步骤来实现。

关键词: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物性结构;理解;教学

一、导言

英语中的介词(preposition)是封闭性词类,数量较少,单词介词(single preposition)总量一般在60个以内。而且,绝大部分介词的拼写形式也十分简洁,容易学习和记忆。基于以上事实,很多英语学习者都认为,英语介词不难。其实这种观点更多的是站在阅读的视角看问题。若从英语表达(包括写作、翻译和口语交际等)的角度来看,介词的使用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许多,而且经常成为英语表达,尤其是书面表达中的难点。著名学者杨格(1999)先生认为,“在现代英语中,介词地位非常重要,切不可小看这个小角色。能否掌握使用介词是被认为掌握现代英语的一根标尺。”这一论断说得十分中肯,即便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国的英语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在英语介词的学习和使用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因受汉语动词优势影响,英语表达中有过分使用动词的倾向,因而容易造成动词简单并列现象过多的弊病。双文庭(2005)认为,“英、汉语中的动词固然可以相互对应,但若把这种对应关系绝对化,则不利于英语表达。事实上,汉语中的动词意味除了可以用英语中的动词(可以是限定动词或非限定动词)表达外,还经常用英语中的名词或介词和名词的搭配来表达。”若能深入了解英语介词短语的动词语义特点(本文所指的英语介词短语,如无特殊说明,均指在句中用作状语且含有动态义的介词短语),则可大大提高表达的简洁性、精准性和得体性。

这里很有必要强调一下简洁性(concision),因为简洁性差是很多中国学生因不善于使用英语介词短语而造成的。Murray认为(2012:26),“简洁意味着所用的每一词都重要,思维和语言的使用均非常精准,可以达到用五个表达生动、周密思考且结构良好的句子,表达以其他方式所构建的十个句子的意思。”这一论断所指出的问题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特别重要,因为汉语的动词优势很容易造成中国学生英语表达中的拖泥带水和主次不清。具有动态意义的英语介词短语,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动作或行为表达的需要,从而减少主要动词负荷过重或多个动词无谓的简单并列现象。

二、英语介词短语的动态义

无论是英语还是其他语言的表达中,人们通常会选择动词来表述动作或行为,这是客观世界和语言世界的相似性(iconicity)决定的,是无可厚非的。但若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看,语言世界中的词类划分和认知世界中的各种概念之间的对应并非一一对应,而经常是错综复杂的,对英语这种有形态变化的语言而言更是如此。英语中的不少语言事实告诉我们,介词短语经常也可以表动态义。因而,若能将介词短语和句子的主要动词配合使用,则会使句子结构匀称,重点突出,大大提高语言信息传递效率。那么,如何认识英语介词短语的动态义呢?在多数情况下,英语介词短语都是由“介词+名词”(或“介词1+名词+介词2”)构成的,其语义理解可以着眼于从不同的角度,但不管哪一种理解均与该组合中的介词和名词的语义特点有着较为直接的关系。总的来说,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来源有四种情况。

1.动态义来自于介词

所谓动态义来自于介词,是指介词短语中的介词自身含有动态义(英语中能表达动态义的词类并非只有动词,部分介词、名词、形容词、副词均可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动态义),如:

(1)Did you vote for or against the suggestion?

上句的for表示“赞成”,against表示“反对”,尽管都是介词,但语义上显然带有很强的动态义。其中的against的本义并非“反对”,而是“靠,倚”等义。Lindstromberg(2010:187)认为,against的“反对”这一由静态向动态变化而来的意义是通过隐喻而实现的。

这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英语介词的这种动态义用法往往需要依托在一个主要动词(谓语动词,至少是be动词)上,不能單独使用。上述例句如果将“赞成”与“反对”这种意义不用介词表达,而分别用一个英语动词表达,则整个句子很难组织结构。从汉语的视角看,在“对此建议,你投的是赞成还是反对票”这样的句子中,“投”“赞成”“反对”无疑都是动词。也就是说,汉语中多个动词靠近同时使用是很常见的,因为汉语基本无形态变化,多个动词并用只要达意即可,往往不必担心引起语法问题,而这种情况用英语表达时则须关注动词和介词的协调搭配。

2.动态义来自于名词

所谓动态义来自于名词,是指介词短语中的介词虽然不含动态义(至少是没有明显的动态义),但其后的名词本身含有动态义,因而使得整个结构动态义十分显著。比如in anticipation of(期待着,预计到)的动态义主要是由动词anticipate的名词形式anticipation所致。类似这一结构的英语介词短语是大量的,又如in violation of(违背)、in recognition of(承认……而,为答谢……而)、in celebration of(为庆祝)、in consideration of(考虑到)、in contravention of(违反)、in commemoration of(为纪念)、in expectation of(期望,期待)、in appreciation of(因欣赏,以感激,为答谢)、in implementation of(在实施)、in pursuit of(追求,寻求)等等。这类介词短语结构的固定性介于介词性习语和介词与名词的自由搭配之间。

仔细观察一下上述各例不难发现,能进入“prep1+ n. + prep2”这种结构的名词,绝大多数均为多音节名词,也就是说,它们变换成名词之前的动词基础形式(root form)一般为两个或以上音节。换言之,英语单音节动词一般无法通过添加词缀变形后进入上述结构。这说明了什么问题呢?我们知道,英语单音节动词一般为使用频次最高的动词,它们所反映的也正是英语民族最基本的活动和行为。在语言世界中,这些最基本的活动和行为若要表现出来,英语民族会倾向于让它们直接以谓语形式出现(当然就不需要借助于任何介词),以体现出动词的主导地位。换个角度看,“prep1 + n. + prep2”这种结构虽然有可能表示动态义,但其介词短语的特性决定了它无法直接充当谓语,而只能依附在某一主要动词上。由此看来,英语在结构构建上,对不同的动词是区别对待的。具体来说,使用频率最高的基本动词,一般不提供变身名词后进入“prep1+ n. + prep2”这种结构的机会,而能进入这类结构的动词(指名词化变形后再进入,下同),一般为使用频率相对低些的动词。

另外,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能进入上述结构的动词,一般情况下动作义不是很强,经常表示某种状态,尤其是心理状态,如anticipate(预见,语料)、consider(考虑), appreciate(感激,欣赏)等,或者看似表动作,但行为并不具体,如contravene(违反),implement(实施)等。正是因为这些动词所表动作不是最典型的动作,所以英语为它们提供了上述专门的结构,以达到其语义与语法功能相一致的目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些动词也并非不能作谓语。在没有更重要的动词与之比衬的前提下,它们独立做谓语也是完全正常的。

3.动态义隐含于名词的物性结构中

这种情况与上述两种情况均不一样。此时,介词短语中的介词和名词单独来看,均不含有动态义,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构式(construction)看,动态义十分明显。英语中有不少可以表示特定功能的名词和某一介词搭配形成“prep. + n.”这种构式,其构式意义为:实施与名词所代表事物的功能直接相关的某种动作或行为,如,at desk指“在学习,在伏案工作”等,at table表示“在吃饭”,而in hospital则表示“在医院接受治疗,在住院”。

这种构式的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是名词的物性结构(qualia structure)所决定的。所谓物性结构是指一个词项可能构成的各种不同的述位结构模式(Pustejovsky, 1996:58)。在这种模式中,词项的语义可以从四个基本方面来解释,其中之一为目的义(telic),即词项代表的实体所存在的目的与功能(Pustejovsky, 1996:76)。就上面所举的in hospital而言,hospital本身的功能是治病的,所以in hospital当然就要理解为“在住院治疗”。也就是说,“治疗”这种语义是隐含在名词hospital的目的义之中的。但不可忽略的是,英语名词的这种目的义,经常需要通过介词的使用来实现。换言之,英语介词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激活名词自身目的义的功能。

上述几例英语介词与名词的搭配多少带有一点习语性质,在普通的自由搭配中,介词的这种作用是否依然存在呢?我们认为仍是存在的。比如,在go out for breakfast(出去吃早餐)这一自由搭配中,介词for同样也激活了breakfast的目的义:早餐存在最根本的目的是供人“吃”的。

事实上,在英语的各种使用中,借助介词而激活名词物性结构中所隐含的动态义的情况是十分常见的。而且,在有些文体中(如公示语),回避动词而使用介词反而显得更加简洁明了。笔者为了解大学新生这方面的能力,曾经通过汉译英的方式测试过他们对英语介词激活所在结构的动态义的掌握情况。其中有一题是“付现2元,刷卡1.5元”,这道题并不难,但绝大多数学生对此束手无策,事后问其原因得知,他们不知道“刷”如何表达。其实,这道题只要恰当地用好一个英语介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译文是:2 Yuan by cash, 1.5 Yuan by card.

4.动态义源于动名词

除上述三种情况外,英语介词短语还可通过动名词紧跟在介词之后的形式构成。从形式上看,这种类型的介词短语表动态义最直接,但不可忽视的是,这种情况下介词短语的使用反而很具挑战性,因为在使用中(尤其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此时的介词显得十分隐蔽,需要仔細思考句子结构的构建方式才能补充出来。比如表达“问题很好解决,关掉大厅最后面的那盏灯就行了”这种意义,很多中国学生可能会这么说:

(2)The problem can be easily resolved; just turn off the light at the back of the hall.

如果是在口语中,这样说当然没有什么问题。但若是书面表达,就显得不大得体了。此时,更佳的表达方式为:

(3)The problem can be easily resolved by turning off the light at the back of the hall.

上句中介词by的使用,使句(2)的前后两个小句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具体而言,是将后一分句整个变成了一个由介词by引导的方式状语。这一例子说明,英语表达(尤其在书面语中)除了达意之外,还要从形式上就明确句子不同组成部分之间的语法关系,而这种语法关系经常又隐藏着某种逻辑语义关系。但从汉语思维来看,小句之间表示逻辑关系的关联词经常是可以省略的,或者说隐藏在字里行间,从而表现出意合(parataxis)的特点。相比之下,英语则往往需要明示这些起连接作用的词语(比如介词),从而形成形合(hypotaxis)的特点。连淑能(1993:49)认为:“英语句中的连接手段和形式(cohesive ties)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用得十分频繁。”这一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应该特别引起注意。

三、介词短语动态义的教学

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教学总的原则应为: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得体的运用,其中,理解这一层面是相对容易做到的,但运用技巧的培养相对较难,是教学中始终应予关注的重点。笔者认为,教学的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区分动作主次,其次是确定语法形式,最后是审视篇章功能。

1.区分动作主次

要用好英语介词短语的动态义,首先要整理好自己的思想。Elise Hancock(2003:69)认为,写作的第一步不是写,而是思考(Beginning writing by not writing: THINK.)。我们在整理思想时需要高度重视的一个方面是,思想要有主次之分,尤其是两个或以上动作或行为要同时表达时。这种主次在汉语中往往就体现在字里行间,全凭读者去体会,但英语中却通常要表现在字面上。换言之,汉语思维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动作或行为,用英语的谓语动词表达会比较合适,次要的动作或行为可以考虑用具有动态义的介词短语表达(当然也有其他表达方式),因为英语介词短语既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动作与行为,也能很方便地在句法上依附于动词之上。双文庭(2016)认为,英语表达中意义和形式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不是一对一,而是一对多,而且,概念的表达也并不受制于语言中词类的分界。

上述所言从意义到形式的思考,是语言表达的第一步。在这种基于意义来寻求形式的思考中,英语介词有时是看不见的,需要使用者去发现和补充。所以,在这一思考中我们要充分领悟英语介词的各种语义和语法功能。从某种意义上讲,介词在英语中的地位比在汉语中的地位要更重要一些。陆俭明等(2004:433)认为,汉语通过动词指派论元,而英语则通过动词和介词共同指派论元。所以,介词对英语表达的重要性切不可小觑。

比如,若要表达“这一地区的难民纷纷离开自己的祖国,希望能在其他地方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种意义,我们可以先确定具有动作意味的概念,分别是“离开”“希望”“过(生活)”,它们对应的最常用的英语单词分别是leave,hope或expect,live。在上述各词中,显然leave的动作意味最强,所以较适合确定为主要动词做谓语,另外的两个动词可以考虑以其他形式依附在谓语上,详见后文论述。

2.确定语法形式

如前所述,在思考依附于英语谓语动词的语法形式时,我们经常可以让介词短语作为候选。要用介词就需要有名词配套使用,要有名词就需要将已经纳入思考的两个或多个动词中的至少一个转化为名词形式后再使用。就上述刚提及的例子而言,hope可以直接作名词使用,进入in the hope of / for(希望)这种结构(放在斜杠“/”之后的词表示也可以使用,但使用频率不及其前的词,下同),expect的名词形式为expectation,可以进入with / in the expectation of这种形式。至于live,其名词形式为life。这里更需要考虑的是,“过上幸福生活”是否要表达成live a happy life?仅从语法(即说得对不对)的角度看,这样表达肯定是可行的,但从修辞(即说得好不好)的角度看,这种表达不是最佳的,因为这样意味着句子的基本结构为:

(4)Many refugees in this area left their country in succession in the hope of living a happy life elsewhere.

这显然不是最简洁的形式,删除living后效果更好,因为从名词物性结构的角度看,life之所以存在,其目的就是让人 “过”的,就如同bread是让人“吃”的一样,因而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完全可略去,已如前述。所以,更好的表达方式为:

(5)Many refugees in this area left their country in succession in the hope of a happy life elsewhere.

确定语法形式对英语本族人而言可能相对轻松,因为英语中的各种介词搭配等对他们而言是现成的。但对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语法形式的确定有时含有思考、研究和推理的成分。这看似牺牲了学习效率,但的确是很值得提倡的,因为它使英语学习变成了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比如,当我们想表达“他正在努力学习功课,准备考试”这种意义时,我们一般会倾向于将“学习”确定为主要行为,而将“准备”确定为次要行为。“准备”(prepare)的英语名词形式为preparation,但和介词搭配的时候是否也能进入上文提到的“in + n. + of”这种形式呢?这时最好的办法是通过语料库来核实。由于该结构中首尾的介词我们可能暂时无法肯定,所以检索时我们可将两种可能性都分别考虑进去,具体可用for|in preparation of|for(豎线表示其前后两项为可选项)作为正则式(regular expression)到“当代美国英语语料库”(即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简称COCA,网址:http://corpus.byu.edu/coca/)中检索,最后的结果是:in preparation for有1646条记录,in preparation of有53条记录,for preparation of有29条记录,而for preparation for则只有4条记录。通过数字比较可以断定,in preparation for是最为常规的用法。因而在构句时,就可以大胆选用该结构,全句可表达为:

(6)He is working hard at his lessons, in preparation for an exam.

当然,有时情况可能会更复杂,需要积极思考并作出相应的推理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上文曾提到能进入“prep.1 + n. + prep.2”这种结构的名词(指带有动态义的),多数为双音节或多音节词。但表示人的各种官能的名词一般虽为单音节词却也可进入这种结构,并且此时一般都是动词和名词形式相同,适用的结构为at the ~ of这种形式,如at the touch of(一触及……就),at the smell of(一闻到……就),at the sight of(一看到……就),at the taste of(尝一下……就)等等。比如要表达“他一看见这件夹克脸色就变了”这种意思,可以说成:

(7)At the sight of this jacket he changed his countenance.

上述英文中,“看到”这种意思是通过动词sight的名词形式sight(可视为零派生而成)表达的(英语动词see作“看见”义时,没有对应意义的名词形式,这可以认为是名词sight(看见)的语义阻碍(semantic blocking)所致)。但在上述表达人类感觉官能的单词中,却有一个例外情况,即动词hear无法通过变形而进入at the ~ of 这种结构。比如,要表达“听到小孩子们的声音后,家長们马上向他们冲过去”时,不能说成:

(8)*At the hearing of the sound of their childrens voices, the parents rushed towards them.(at the hearing of最多只能表示:在……的听证会上)

而要说成:

(9)At the sound of their childrens voices, the parents rushed towards them.

“看”与“听”以及“闻”“摸”“尝”都是人类最基本的感觉官能,照理说,它们在语言世界中的各种用法应该是一致的,但这里偏偏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借助英语介词来表示“看”等感觉概念时,与该概念对应的词汇形式sight等概念不能省略,但表示“听(见)”时,其对应的词汇形式却不能直接出现。严格地讲,是根本没有这种词汇形式,因为hearing作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名词时只能表示“听力”“听觉”“听证会”等义,而不能表示“听(见)”之义。英语中表示“听(见)”这一概念的名词形式的缺失(至少在上述系列中是如此),显然是不无其语言学原因的。此时我们可以从与该概念相关的动宾搭配上找原因,比如最常见的搭配为hear the sound of…(听到……的声音)。从名词物性结构角度看,sound的存在天然就是被人们 “听”的,所以其目的义就是“听”,按照Pustejovsky(1996:77)的表述形式,sound的目的义可以描写为[TELIC= hearing]。正因为其目的义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可以略去。但比较而言,夹克的目的义是wearing,显然不能隐含“看见”(sight)之义,故“看见”之义需要明示而不能省略。英语名词因其物性结构而造成所在结构相应动词语义的表层形式省略,是语言经济原则的体现。弄清上述道理,对提高翻译教学的精准性和启发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翻译教学并非纯粹的知识传授、技能操练的过程,而是一种充满创造性思维的研究活动,它会促生新的知识、新的思想和新的方法。”(蓝红军,2015)

有时候介词(短语)的选用,可能有两种甚至多种选择。比如,要表达“他为了模仿那个影星,蓄起了胡子”这种意义,我们可以先确定两个与动作或行为直接相关的重要概念:模仿、蓄(胡子)。站在英语的角度看,若不考虑篇章的连贯等问题,这两个动词将哪一个确定为主要动词都是可行的。但一旦其中一个被确定为主要动词,另一个自然就要屈居次要地位。这一处于次要地位的行为相应地就要以次要的句法形式表达(比如介词短语)。若以“模仿”为主,则可将其定位谓语,而另一行为以方式状语出现,即:

(10)He imitates that movie star by growing beards.

若以“蓄(胡子)”为主,则另一行为以目的状语出现,即:

(11)He grows beards in imitation of that movie star.

3.审视语篇功能

所谓审视篇章功能,是指完成了从思想到语言形式的转换之后,接着将语句纳入更大的语言单位——语篇(discourse)之中来进一步观察和思考,看其能否最有效地满足交际的需要。这一观察与思考是十分必要的,因为介词短语在句中的位置比较灵活,这种灵活性会造成句子信息分布的差异。信息分布不同,句子的篇章功能自然就会有较大的差异,从而对篇章局部的衔接(cohesion)乃至全局的连贯(coherence)均会产生影响。

我们现以句(5)为例做进一步的说明。单独拿出来看,该句可以说是比较完善的。但当我们观察句子的表达是否得体时,我们经常是在更大的语境中观察,这种语境有各种不同类型的,比如语言语境和非语言语境等。就语言语境而言,句子的上下文是一个重要的观察视角。如果上文中刚刚提到过与life(生活)有关的信息,则句(5)仍以这种方式构句就显得不大得体了。这种情况下最理想的表达方式是将上文提到的与life相关的信息放在句首,以合理地实现信息由旧到新的传递。此时,可直接将In the hope of a happy life至于句首,而将焦点信息放在句末,正如Strunk Jr.和White(2000:32)所言,句子中作者最想突出的单词或词组的合适位置通常是在句末。所以,此时的语序应为:

(12)In the hope of a happy life elsewhere, many refugees in this area left their country in succession.

再如,句(10)和句(11)看似意义非常一致,其实,仔细观察后会发现,二者仍有很重要的区别。从话语推进的视角看,它们分别是用来回答以下两个不同问题的。

(13)How does he imitate that movie start?

(14)Why does he grow beards?

也就是说,用句(10)回答句(13)以及用句(11)来回答句(14),都是很正常的。但若用句(10)来回答句(14),或者用(11)来回答句(13)显然都是很不合适的,这种做法不符合人类信息推进时由已知到未知的一般规律。所以,英语表达只追求语法上的正确性(correctness)是远远不够的,文体上的合适性(appropriateness)更重要。只有文体上做到了合适,才能让语言真正高效地行使其交际功能。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阶段英语介词短语动态义的理解可以从介词自身的意义、介词短语中名词的意义(包括名词自身的意义和其物性结构所蕴含的意义)等方面着手展开。英语教学中要侧重这种动态义的得体运用。具体来说,首先要理顺意义的主次并确定意义和形式的恰当对应,其次要认真审视语言的篇章功能,以便選择最恰当的形式来适应特定的上下文。英语介词短语的合理使用,可使句子结构合理,表义主次分明,便于读者理解,达到很好的修辞效果。

参考文献:

[1] Hancock, E. Ideas into Words: Mastering the Craft of Science Writing[M]. Baltimore, 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Lindstromberg, S. English Prepositions Explained (Revised ed.)[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2010.

[3] Murray, N. Writing Essays i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principles, tips and strategies for undergraduates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2.

[4] Strunk W. Jr. & E. B. White. The Elements of Style (4th Ed.)[M]. Needham Heights,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2000.

[5] Pustejovsky, J. The Generative Lexicon[M].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1996.

[6] 蓝红军. 翻译教学——新时期翻译学科发展的关键[J]. 中国大学教学,2015(6):32-37.

[6]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Z].1993.

[7] 陆俭明,沈阳.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双文庭. 论大学英语词族教学的三个层面[J]. 中国大学教学,2016(7):57-62.

[9] 双文庭. 形合与英语从属结构的构建——某些汉语并列结构的英译及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J]. 国外外语教学,2005(3):1-7.

[10] 杨格. 从英汉两语的对比学英语[C]//李赋宁,杨宪益.识图篇——专家、学者、教授谈英语学习.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88-193.

[基金项目:国家重大社会科学项目“基于本体演化和事件结构的语义网模型研究”(编号:11&ZD189;);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项目“完全学分制条件下基于分级分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研究——以武科大为例”(编号:2016228)]

[责任编辑:陈立民]

猜你喜欢
理解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小学语文课堂重点切入法
良好班集体的班风建设方法略谈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尹雪艳,永远的上海梦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