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梅
[摘要] 目的 分析自我管理模式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心理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该院收治的初诊糖尿病患者5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自我管理模式培训。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出院后3个月、6个月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 结果 在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D-RISC和DSQ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模式培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降低心理压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自我管理;初诊糖尿病;心理;生存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09(b)-0036-02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造成的机体内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表现的综合性疾病[1]。2014年关于我国成年人DM发病率的研究报道,我国成年人DM患病率近10年来已上升至12.6%,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9700万的DM患者和1.5亿的前期人群[1-2]。2014年我国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803.3亿,且费用以每年19.9%的速度生长[3]。如此庞大的患病人群为社会、家庭和医疗资源都带来了极其沉重的负担,DM的预防,主要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自我管理是医学心理学中最有效的改变自身行为的方法,人们通过理解、感受对自身有益的行为,继而坚持并长期有效执行,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都有积极的作用[4]。初诊糖尿病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具有对自身疾病的初步认识和强烈改变自身生活习惯的信念,2017年5月—2018年5月笔者对此类患者实施了自我管理模式,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初诊糖尿病患者5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0例。入选标准:①在该院内分泌病房住院并符合WHO推荐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患者均为首次确诊为糖尿病,且在此之前未进行过系统治疗;③年龄≥18周岁;④未合并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等)或恶性肿瘤;⑤具有独立生活能力,病情稳定;⑥患者意识清楚,沟通能力正常,能够配合该次研究。排除标准:①年龄>70岁;②依从性差或可能存在失访的患者。该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随访期间未出现失访病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指导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的同时,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①糖尿病的饮食注意事项,如何合理调整膳食结构;②糖尿病的药物治疗教育;③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導,缓解对疾病的恐惧不安情绪;④低血糖和高血糖高渗状态的临床表现和危急处理教育;⑤出院指导。
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增加自我管理培训,具体包括:①为患者发放糖尿病自我管理手册和视频,内容涵盖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自我管理的主要内容,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示了在自我管理中需要进行的各项活动;②根据手册中的内容对患者进行培训,包括饮食、运动、监测血糖、足部护理、规范用药以及戒烟这6个方面,并为每个维度制定3个标准,分别为“全部完成”“部分完成”和“难以完成”,责任护士在培训过程中要让患者意识到自己在疾病控制中的重要性,明确自己目前的状态,帮助患者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③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目标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奖励措施,鼓舞患者执行的信心。
1.3 评价标准
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两个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存质量进行评价,分别在患者入院时,出院后3个月、6个月进行评分,所有参与调查的研究者均已通过统一培训从而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其中CD-RISC的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心理状态越好,而DSQL的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CD-RISC评分对比见表1。
两组患者DSQL评分对比见表2。
3 结论
3.1 自我管理对初诊糖尿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由于初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对自身疾病认知不足,所以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意见都存在一定的排斥、焦虑、悲观的负性情绪,这种消极情绪会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影响疾病的治疗和预后[5]。常规的糖尿病疾病宣教,仅是单纯的进行知识宣教,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并未进行详细的指导,因此宣教的效果并不理想。该研究中通过为患者发放通俗易懂的宣教手册并且在病房内播放糖尿病自我管理视频,使患者能够充分理解糖尿病知识,且在护理过程中侧重了心理护理,疏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了患者的自我疾病认知,树立对疾病治疗的信心。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干预,笔者发现患者的心理弹性量表中各个维度的评分明显提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该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具有积极意义。
3.2 自我管理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在患者出院后的随访期间,通过应用糖尿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DSQL对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关系和治疗状况进行评估,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每项分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显示通过自我管理干预模式可以有效、全面改善初诊糖尿病患者的生存治疗,使患者在自身生理、社会关系等多方面恢复正常水平。在该研究中,责任护士协助每位患者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使患者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体验到科学健康生活方式、膳食结构带来的积极有益的效果,并通过奖励措施使患者得到身心的满足,这种积极乐观的状态会帮助患者提高生存质量。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展,糖尿病的治疗已经不在单纯是公共卫生问题,而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加强糖尿病管理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糖尿病的治疗需要持续的医疗支持和患者的自我管理共同协作,从而减少长期残疾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自我管理是在专业和非专业的人士帮助下对患者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并及时解决相关问题,强调患者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笔者在研究中发现通过对患者实施自我管理,可以使患者意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和问题,从而及时改正,降低了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从而有效减缓疾病的进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 闫冠韫,陈洪恩,李舜,等.大数据视域下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探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9):1066-1069,1084.
[2] 徐瑜,毕宇芳,王卫庆,等.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2010年中国慢病监测暨糖尿病专题调查报告解读[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3):184-186.
[3] 胡善联,刘国恩,许樟荣,等.我国糖尿病流行病学和疾病经济负担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经济,2008,27(8):5-8.
[4] 周海玲,魏雪怡,耿劲松,等.糖尿病患者实现自我管理的新兴途径及管理模式[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7,26(1):40-45.
[5] 朱传美,开宏,兰英.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5):392-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