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江龙
[摘要]目的:针对复杂性肾结石采用经皮肾镜与开放性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结石清除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多方面,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伤口长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并且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相差不明显,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经皮肾镜手术;开放性手术;复杂性肾结石;效果
肾结石属于泌尿系统当中的多发性病症,该症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并且该症还具备较高的复发率。当大体积肾结石分布于人体多部位时,则在临床当中被定义为复杂性肾结石,也被成为多发性肾结石。泌尿科中治疗该症具体采用常规手术方式治疗肾结石的方式,一般传统常规肾切开取石手术本身具备较为显著的临床效果,但是其创伤大、并发症多的缺点非常明显,极大的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如今医学界微创技术发展迅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极为显著的微创特点,其在临床当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100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并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组别划分,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65例,女35例,年龄为25-55岁,平均年龄为(30.5±9.2)岁,病程在2-15年,平均病程为(5.2±3.6)年;对照组患者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在23-58岁间,平均年龄为(29.6±10.2)岁,病程在3-14年,平均病程为(6.2±1.1)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选择全身麻醉,并做好常规消毒:(1)对照组患者术前实施CT等影像资料确定结石位置,通过肋骨间或者是腰部斜切口来切开患者肾盂,必要情况下直接切开患者肾实质后取出其中肾结石。(2)观察组患者,全身麻醉后,采取截石体位,并采用常规络合碘进行会阴部消毒,并铺好相应手术单。也可借助膀胱镜在患者输尿管中置入输尿导管,并且在输尿管导管头端需直达肾盂部位,同时需留置尿管,并将输尿管导管固定在尿管上,并进行常规消毒铺单,结合相应的CT影像学资料,在B超引导性选择目标肾盏下实施穿刺,穿刺成功后需由此导入J型导丝,并且直接在导丝的引导下采用扩张器实施扩张处理,然后植入相应的外鞘,采用输尿管镜经由皮肾通道置入相应的气压弹道碎石杆实施碎石。一般小的结石碎块都可通过造瘘通道由脉冲水流冲洗下排出体外,一些大结石碎块则可采用鳄鱼嘴钳夹出体内。
1.3觀察指标
具体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手术及拔管时间,做好手术伤口长度及手术出血量的记录,并且将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实施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分析
本组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以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则采用%表示,并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对比
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伤口长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表2所示。
3讨论
近年来,肾结石治疗的方法有很多,最初都是采取开放性手术进行肾结石治疗。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持续发展,经皮肾镜手术和碎石手术相继被推出,如今微创技术运用越来越普遍,其中经皮肾镜手术更是在微创运用方面具备极大的优势,其在临床当中也直接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
(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伤口长度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2)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通过对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采用经皮肾镜手术和开放性手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的对比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相差不明显,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因此,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