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风琴 孙庆博
[摘要]目的:分析腹部B超、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研究阶段为2016年8月-2017年7月,共纳入肝外胆管结石患者60例,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分为3组,A组(核磁胰胆管成像)、B组(腹部B超)、C组(腹部CT),对比三组诊断价值。结果:A组检出率86.67%,B组检出率41.67%,C组检出率56.67%,B组与A组差异显著(X2=8.309,P<0.05),C组与A组差异显著(X2=6.667,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x2=4.957,P<0.05)。结论: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效果最好,但是在,临床选择诊断方式时仍需结合患者个体情况选择最佳诊断方式。
[关键词]腹部B超;CT;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肝外胆管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会出现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目前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以原发性为主,是原发于胆管系统内的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发生与感染有很大关系,而感染的存在则与胆道寄生虫感染和复发性胆管炎有关。肝外胆管结石带给患者严重的身心影响。由于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采用一般的诊断方法想要实现确诊有一定难度,因此为了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有价值参考,本文共纳入60例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分别采用腹部B超、CT和核磁胰胆管成像三种诊断方式,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分析2016年8月-2017年7月进入我院的肝外胆管结石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29-78岁之间,平均年龄(54.19±4.63)岁。根据不同检查方式分为3组,A组(核磁胰胆管成像)、B组(腹部B超)、C组(腹部CT)。
纳入标准:①符合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标准;②患者家属或监护人了解本次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严重的心、肝、肾等器质性疾病和血液疾病患者;②哺乳期、怀孕期女性;③不配合检查者。
1.2方法
A组采用核磁胰胆管成像诊断:术前禁食4h,进行常规检查。
B组采用腹部B超诊断:腹部探头为3.5MHz进行检查。
C组采用腹部CT诊断:检查前禁食5h,开始检查前服用700ml温水,进行常规检查。
1.3观察指标
以消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成像检查结果作为标准,对比三组检出率。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完成数据的处理与对比,计数资料以(n,%)形式表示,通过卡方对其予以检验,计量资料则以(X±s)的形式来表示,通过t对其予以检验,只有满足P<0.05时,才可认为差异在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
2结果
对比三组检出率,A组检出率86.67%,B组检出率41.67%,C组检出率56.67%,A组检出率高于B组、C组,具体数据见表1。AB AC BC
3讨论
人们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的改变,往往带来的是对身体的影响。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主要会出现胆道阻塞、胆汁排泄不同、胆管内部压力等症状。虽然肝外胆管结石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但是在疾病早期往往容易忽视。加强临床诊断对临床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在本次研究中,选择临床上比较普遍的三种检查方式。A组检出率86.67%,B组检出率41.67%,C组检出率56.67%,A组检出率高于B组、C组,B组与A组差异显著(x2=8.309,P<0.05),C组与A组差异显著(x2=6.667,P<0.01),C组与B组比较差异显著(x2=4.957,P<0.05)。从本次研究结果可以发现,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利用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能够清晰的观察到患者结石的位置、大小、数量,还可以了解到胆管梗阻的部位与梗阻程度,具有较高的检查率。腹部CT检查属于一种分层扫描的方式,对每一个横断面进行观察的过程中可能会比较难发现阴性的胆外胆管结石。对比之下,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方式得到的图像要比腹部CT更加清晰和准确。这是因为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能够实现对患者任意角度和方向的检查,因此能够更好的发现结石。在杜鑫的研究中,B超的阳性检出率37.50%,CT为53.85%,MRCP为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与本次研究结果类似。袁志翔等人的研究认为肝外胆管结石的种类不同其影像学特征也具有差异性,例如原发性胆管结石的主要特点为存在负影且以不规则柱状为主;而继发性胆管结石则以圆形并负影为主。这一点提示针对不同类型的肝外胆管结石需要选择最佳的检查方式。
綜上所述,针对肝外胆管结石的诊断需要考虑患者经济情况结合临床资料选择最佳的检查方式,可将B超作为初步诊断方式,将核磁胰胆管成像检查作为深入诊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