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耀奎
“黑龙江流域滨水乡村景观设计研究”课题论文,编号:2016 B030
【摘要】:景观艺术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的生活在枯燥和乏味中,展现出精致与美好,好的景观艺术设计还能体现出一座城市的象征和灵魂,让历史和文化艺术地保留下去。地域的不同,历史发展的差异,以及人文文化的各异,都使每一地域保存着自己独特的景观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文化的交流,国际主义风格和后现代设计已经在模糊景观艺术的地域性和独特性,这种模糊一方面让景观艺术更加趋同,另一方面也让更多设计师开始考虑如何保护地域性特点,体现地域特色。
【关键词】:景观设计;地域文化;沟通
弗洛伦泰因·霍夫曼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公共艺术作品《晒日光浴的野兔》,是俄罗斯和荷兰之间长期双边文化交流项目的结晶。相传有只野兔在大洪水时躲在巨人彼得的靴子中,侥幸保全性命存活了下来。作者以此为原型,设计了这只手臂舒展、翘着二郎腿的“日光浴的野兔”,作品材质选用细木条,绘以橙色,粉色,绿色和灰色的颜色组合。作为“大黄鸭”的作者,这次作品依然运用大尺寸设计,让这只大兔子成为公众喜爱的一件公共艺术设计。这个设计告诉我们,好的景观艺术设计,首先要有贴近生活的文化底蕴,其次要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最后要与观赏者有好的交互。
城市景观艺术是由多样的艺术形式共同表现的,其中包括建筑、园林、雕塑、壁画、公共设施等,是艺术家个性创造,与景观特征、生态环境、城市个性魅力共同建立的整体意识。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说,“什么是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西方国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出现了深刻的生态危机,打破了生存空间与自然演进的平衡,使人类远离了自然。这时候,人类需要一个载体,把积淀在心灵深处的希冀呐喊出来,公共艺术承接了这个使命。”也就是说,好的景观艺术,不是人工的堆砌,是人类心灵与自然的共鸣。当记者问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出现的最大问题时,陆増康说“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公共艺术,需要政府、开发商、设计师、公共艺术专业机构以及公众多方协调沟通、共同参与。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创作之难也在于此。”言外之意,中国国情让景观艺术的实施阻力重重,多方建议与协调,使呈现出的景观艺术成为中庸的“替代品”。
不难看出,好的景观艺术设计已经有很成熟的理论和实践,我国拥有广阔地域,众多民族,相比优秀的景观艺术设计作品却寥寥无几,广州雕塑院副院长陆增康说出了真实现状,也让我们认识到,中国的景观艺术之路任重道远,如何摆脱现状,呈现有中国特色的景观艺术设计,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发展
传统文化,尤其特色的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一个城市的底蕴和灵魂,每一座城市的发展都应以自身的城市文化作为支撑,城市景观设计也应将自己的城市文化内涵及特色展现出来,如果城市的景观设计离开了传统和地域文化作为底蕴,那就失去了自己本来的面貌,让这所城市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和特点。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很多城市拥有相同的建筑设计,相同的公共设计,质化现象非常严重。甚至有的城市已经沦为工业的代名词,随着工业兴起而兴盛,随着工业枯竭而衰落。因此,挖掘文化内涵,不机械的简单复制,是让一座城市真正永存于世的最佳办法。
2、保护自然,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一座城市利用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半个世纪的发展与进步,虽然缩短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经济距离,但也拉开了与欧美发达国家的环境距离。柴静的“穹顶下”报道,已经给了我们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要健康的生存下去,就一定要合理开发和利用有限的自然环境。作为城市景观设计,同样要注重实际的环境因素,不能盲目开发和破坏。道观河十余家酒店度假村成为烂尾楼,顺德史努比主题公园烂尾十余年等等,这些以盈利为目的,又不能体现城市形象的开发,让本来优易的环境“变差”。因此,合理利用环境,保护环境,与环境共生存,才是城市景观设计的正確方向。
3、设计师创意与投资、实施方的共赢
正如陆増康说“作为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公共艺术,需要政府、开发商、设计师、公共艺术专业机构以及公众多方协调沟通、共同参与。城市公共艺术景观创作之难也在于此。”这时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以往存在设计师固执己见,得不到订单的情况;也有投资商一言堂,让非专业引领专业;或者不尊重实际情况,异想天开,这些都不能创造出优秀的城市景观。而沟通好这些关系的关键,就是要提高全民整体艺术品位和素质,尽量缩短差距,让设计更加符合环境,投资和大众的需求,也让城市最大化地展示自己的特点。
结语:当然,这三个层面在具体的操作中并不是截然区分的,而是一种辨证的相互统一的整体。美国建筑师奥姆斯特德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坛上说:“景观技术是一种‘美术,其重要的功能是为人类的生活环境创造‘美观,同时,还必须给城市居民以舒适、便利和健康。在终日忙碌的城市居民的生活中,缺乏自然提供的美丽景观和心情舒畅的声音,弥补这一缺欠的是‘景观技术的使命”。所以,把中国传统哲学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继承下来,创造有特色的城市景观,是我们生活其中每一位需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冀凤全,赵茸.景观学专业设计类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建筑,2009:(34).
[2]王丽娴,龙松亮,章晶晶.案例教学在建筑学景观设计原理课教学中的运用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09:(20).
[3]侯 艳.园林景观的立意与意境表达[J].科技信息,2009(9):25-2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