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思想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2018-01-04 16:48何奇李煜
中国绿色画报 2017年11期

何奇 李煜

【摘 要】: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回归自然”的造园思想指导自然风景式园林形成完整体系并不断发展,成为了世界园林史上的重要篇章。随着现代景观的发展,“回归自然”的造园思想对于今天的风景园林建设具有积极指导意义,带给现代景观设计巨大的价值。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相关项目案例进行应用分析,论述了将回归自然思想运用到现代景观项目中的方法与意义,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自然风景式;回归自然;现代景观设计

1、 回归自然造园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1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思想的形成

18世纪,随着君主立宪政体建立,体现皇权思想的古典园林必将遭到抛弃。在多方条件促使下,回归自然的思想建立起来。园林最重要的是回归自然。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在适应本土景观和地域文化的基础上诞生,并在回归自然思想的指导下得以发扬光大。

1.2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思想的发展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和变迁,一批批杰出的造园家不断涌现并取得非凡成就,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从世界脱颖而出,成为了风靡欧洲百余年的造园样式。以布里奇曼为首的造园家迈出了风景式园林建设的第一步;之后,被誉为“风景式园林之父”的威廉肯特开始思考自然景观与人之间的关系[1];在田园风光成为造园蓝本时,风景式造园之王布朗前后参与了斯陀园等著名作品的设计,而中国元素也对英国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

2、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风格特征

2.1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空间营造与布局

自然风景式园林没有明确的轴线,形成了自然宜人的气息。缓坡草地成为园林主体,造园家利用地形阻隔视线并划分空间,通过运用“哈-哈”墙(园林边界上的界沟或隐垣),既界定了园林界限,又隔离了场地周围的动物。这一创意元素的出现拓展了视野,并与四周景色相互融合,是独具匠心的造园要素[2]。

2.2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植物造景与应用

英国园林自然式的植物配置追求植物的季相变化、林冠线的起伏变化以及空间的疏密变化。园林结合地形进行植物布局,形成了自由、开阔的园林景观[3]。造园家跳出传统束缚,追求植物自然生长形态,不再进行人工整形,着重展示花卉植物景观的组合。

2.3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水体景观的营造

静止的水体体现出了淡泊宁静的特点。蜿蜒流淌的小溪、若隐若现的河道与曲折的湖岸线,都为园林增加了变化与灵性。园中规模较大的水体,一般没有驳岸处理,草坡以优美的角度自然伸入水面。岸线周围绿草如茵,林木森森,水面波光粼粼,远处雁声阵阵,景观整体效果显得宁静而开朗[4]。

2.4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中的中国式造景要素

由于航海时代的开辟,中国园林在英国造园的转型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二者都在创作和欣赏中追求自然美[5]。造园家普遍认为:自然需要进行加工才能赏心悦目,对自然要进行提炼装饰。这一观念与中国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思想非常接近。

3、自然风景式园林造园思想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探讨

3.1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要素的应用

3.1.1“回归自然”理念的坚守

京城通州大运河公园展示以古运河为纽带的城市形象,建立了具有文化内涵的景观空间,目标是形成围绕京城的一条“绿色项链”,为通州新城增添大自然活力[6]。公园成功地运用了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在各园林要素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站在适用人群的角度对场地进行分析和考察。

3.1.2 园林要素生态特性的表达

在植物景观设计方面,场地以乡土植物作为基调树种。几个大景区以大尺度景观生态林作为主体,形成自然群落和季相变化的效果。利用林窗开辟林下空间,营造出生态果园,使得服务人群能够享受采摘乐趣,贴近自然而放松身心。

在硬质景观设计方面,场地使用了环保生态的新技术,新做法。铺装材料大量使用透水砖,局部节点使用彩色透水混凝土,陡坡则使用生态袋防止水土流失等。这些处理实现并还原了运河自然,生态的田园风貌。

场地内的园林小品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融入了自然景观当中。例如风行芦苇景区中的木栈道与休息草棚,“藏”于芦苇丛中若隐若现,既可以让游人自由领略湿地风光,又不会对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和干扰。

3.1.3 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配合

公园总体设计把握回归自然的主线,在各园林要素间建立了清晰的逻辑关系,形成了浑然天成的景观效果,减少了人工设施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尽可能地保留场地内的自然风光。各要素间的相互配合,描绘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3.2自然力量的借势应用

3.2.1自然力量對景观“做功”的思想

旧金山的海岸风光-克里斯场公园包含了开放空间、湿地、生态修复地、海滩等一系列景观。其设计策略是让自然力量对景观“做功”,体现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关系,从场地左侧的开阔草地,到中央经过重建的潮汐湿地与海岸生态系统,再到右侧的起伏草地与柏树林,在每一块场地中都上演着人类与自然的往来与变迁[7]。

3.2.2借势自然,重现自然

公园很好地借用了自然之力,例如滨水的柏树林被海风吹动形成自然弯曲,假以时日呈现出滨海树木的姿态;场地内的植物自然搭配,形成了多样的视觉感受,并利用其在空间中的延续性,使得场地在静谧环境中产生动态变化。

在沙滩与景观大道以及稍远的草地之间,仅用混凝土栏杆做简单的分隔。沙滩人群的活动、海风以及潮汐变化,日复一日的打磨着沙滩的纹理,体现出浓郁的自然感受;园内道路根本不需要装饰与遮掩,沙滩随潮汐变化孕育了鸟类,并营造出薄雾升降与海上日出的美妙光线,保留和恢复了栖息地的原貌。

3.2.3 利用景观设计的偶然性还原自然

露天的树木会随着盛行风的方向弯曲;路面不规则的铺装缝隙会开出野花;开放式的草坪被游人践踏后出现的裸露区域既是园路的轨迹。这些都是自然力量带来的“惊喜”,是设计过程中的“偶然性”。

克里斯场公园通过运用偶然性,将其融入了场地的背景条件,展现出了一定的空间序列,并揭示了自然环境与场地之间自成一体的纽带关系,还原了场地的自然风貌。

回归自然的思想引导了设计师尽可能利用偶然性减少人工痕迹,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主观表达的一种调和,使得设计避免了刻板、生硬与较强的主观性。

3.3造景空间心理学原理的应用

3.3.1人与自然间的亲密关系

城市营建对原有的人居环境产生改变,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所疏远。瑞典的郊野迷宫-马尔默知识花园在人与自然间建立了一种亲密的文明关系,设计师运用相关心理学原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特别的场所去理解自然。场地由大面积阔叶林围合而成,花园以划分为五个空间的迷宫为主体,展现出不同的景观元素。

3.3.2造景空间的人群心理反映

几个小空间分别以木材、石材、植物、水、声音为主题而营造,展现了元素的自然特性。例如石材和木材主题的小空间通过反映材料表面的纹理与质感变化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加以抽象并且艺术地再现出来,暗示了自然材料的加工过程,运用人们熟知的元素,表现出具有秩序感和亲切感的尺度。

场地利用“有形”和“无形”两种手段划分空间。迷宫利用有形的木质结构的“墙”围合并分隔空间,利用柔和且连续的线条与空间产生较弱的对比,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设计师表达出了一个和谐的关系和完整的空间序列,利用环境中的形体、色彩、符号等特定内容表达的情感与人的心理是相互呼应的。这是使人放松的环境。

另一方面,场地一侧的“空气城堡”是使用钢铁、木材以及干草制成的塔状建筑结构。人们通过楼梯进入瞭望塔,在塔顶方盒型空间内进行群体活动,能将整体景色纳入眼底。高處的“眺望者”俯瞰全园,从心理上感受到了“知晓一切”的成就感与安全感,而迷宫中的“游览者”则一步步地探索花园内的知识,也能得到满足感,二者相映成趣。设计师通过创造人群的视野条件差异,也对空间进行了无形的划分。

3.2.3 城市化背景下的人群心理分析

回归自然既是人的生理需求也是心理需求。知识花园的设计师站在一个正确的设计方向分析人与自然的关系变化,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利用场地及周边的自然风景,将自然结构融入到文化机理中,使得忙碌的人群从劳动的紧张与单调的氛围中解放出来,达到人性的全面复归与平衡,利于人们发现生存的意义,净化感情,松弛肌体从而满足欲求[8]。

结语

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在“回归自然”造园思想的指导下产生了无数优秀的作品,对后世的景观行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这一造园思想的应用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当代设计师把“回归自然”以新的形式更多地应用到了现代景观的各个领域当中,应用的方式也越来越丰富。设计师不断利用这一造园思想推陈出新,建立了人与自然新的关系。相信在自然理念的推动之下,现代景观设计能够在多元化的时代中更好地改善人居环境,为人类创造更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朱宏宇.英国18世纪自然风景园林之父威廉肯特的如画贡献[J].中国园林,2016(5):57-61.

[2]朱建宁.西方园林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3:93.

[3]魏芸云,许新亚.英国自然风景式园林对19世纪英国城市公园的影响[J].山西建筑,2017(18):191-193.

[4]冯宜冰,张卫玲,张兆森.英国自然式园林的发展及特色分析[J].山东林业科技,2007(3):66-67.

[5]陈春红,王蔚.中国传统园林与英国自然风景园中建筑的差异与环境意境[J].中国园林,2006(12):66-68.

[6]张国强,张惠珍,贾建中.风景园林师-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31-35.

[7]Catherine Dee.设计景观:艺术、自然与功用[M].陈晓宇,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49-53.

[8]李敏.中国现代公园发展与评价[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