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白
法国卢浮宫向《环球时报》记者证实,卢浮宫相继发现数张假门票。卢浮宫第一次发现假门票时,持假票入内的是中国团游客。比利时海关还曾查扣了有3600张假门票的中国包裹。卢浮宫“第一次发现假门票”,与“多家中国旅行社似乎有关联”。和之前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刻画“到此一游”所引起的舆论风波一样,人们慨叹“丢人丢到了国外”,提出了所谓国民素质的问题。
仅就具体、现代的公共生活而言,与其谈国民素质,不如谈公共规则,因为前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后者锻造的。卢浮宫“虽然每年要接待900多万参观者,但其检票系统未电子化”,这当然不是因为科技手段滞后,而是对一个社会已形成共识的公共规则的信任,是对公共道德的信任,其隐含的前提是“没有人会因为12欧元的门票作假”。门票造假其实反映了不少中国人“如何看待规则”或“信奉何种规则”的问题。如果一个社会能够宽容“为拿到学分而作弊”“为找到工作而学历造假”“为躲避交通罚款而套牌”,那么同样能宽容一张博物馆的假门票。
因此,相比于批评国人素质低,更该深入思考目前这种规则意识形成的原因和终结的办法。公众应成为公共政策制定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要增加失信和破坏规则的社会成本。一个社会的个体信用记录碎片化且能被任意篡改,微觀执法层面只“抓倒霉的”,违反规则的成本会变得相当低廉。比如今天,卢浮宫放大了中国假门票的难堪,如果事出国内,是不是就会不了了之,甚至连桩像样的新闻都算不上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