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萍
我国著名儿童文学家严文井说过,寓言是一把钥匙,这把钥匙可以打开心灵之门,启发智慧,让思维活跃。小学教材中精选了诸多生动有趣的寓言故事,作为教师该如何应用这把钥匙来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生为本,对学生进行智慧引导。本文以《鹬蚌相争》为例,谈谈对寓言教学的一点浅显看法。
一、復习导入,理清步骤
寓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十分受欢迎的文学体裁。进入中年级,寓言对于学生来说早已不陌生。在教学《鹬蚌相争》时,先请学生回忆学过的寓言,概括说说主要内容以及蕴含的道理。学生讲完后点评是关键,利用学生讲述时用到的关键词,表扬鼓励,从而再次强调抓住关键词学习寓言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传授给学生一定的技巧,能让学生有效的表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从而更符合以生为本这一理念。概括寓言内容后,再请学生谈一谈以往学习寓言的步骤:读通内容,抓关键词,体会寓言。设计这几个环节,出于培养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个目的,并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善于表述自己的观点,即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消化语言,运用语言。
二、趣味识字,读通寓言
三年级的识字教学也是重中之重。在寓言教学中既要给予一定时间又要保证学生学习的热情,所以需要在巧思上下功夫,增加识字环节的趣味性,这亦是学本课堂的关键所在。《鹬蚌相争》题目就有两个生字,极为难写的是“鹬”。在教学“鹬”字时,先用课件出示去掉鸟字旁的这个“矞”,请生读,这里强调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来学生字。再出示去掉“矛”字的“冏”字,告诉学生这个字与网络用语“囧”字相似,并以流行电影《泰囧》《港囧》电影海报引入,学生产生共鸣,以此达到牢记的目的。再通过集体书空的方式,总写“鹬”字。写完后,再通过“鹬”的图片来加深对字的印象:嘴巴尖尖好似长矛,喜欢到水边捉鱼虾吃。
读通课文是理解寓意的基础。第一遍读文,请生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要求把生字读准句子读流利。第二遍,请生按段落顺序个别读,并请生注意:儿化音“张开壳儿”;多音字“夹”。随后出示四个成语:毫不示弱、得意洋洋、筋疲力尽、喜笑颜开。这四个成语也是这篇寓言的关键词语,在读的时候也需要学生用表情动作演一演,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用更多的是关注作者语言运用的过程而不是表达结果,同样更多的是关注学生语言实践的过程而不是学生运用的结果,这才是根本上的词语理解和本质上的言语运用。所以这一环节以学段目标出发,力求让语文课堂上的“语用”以更贴近学生内在需要的形式呈现,努力强化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和自身情感的灵活表达。
三、情境表演,理解寓意
“语用”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的运用,是需要灵活、准确地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理解。因此,在课堂教学时,需加强“语用”训练。比如,在寓言教学中创设典型场景,以此激发学生投入更多情感。同时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利用情境角色对寓言故事寓意进行分析,降低理解难度,突破难点。教学时,情境创设集中在第二、第三自然段鹬蚌相持的场面。以“作者怎样写好这种场面的,用了什么描写”引入,相机要求学生关注提示语。体会“威胁”语气,同桌表演,并请一名学生联系实际谈谈对“威胁”的理解。抓住别人的软肋、弱点说出的话就是“威胁”。随后通过分组表演相机理解“毫不示弱”的意思,随文识字,降低难度的同时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再通过三次对话表演,教师在其中起到智慧引导作用,注意用好提示语。例如最后一次可以设计这样的提示语:“双方一直斗到了中午,累不累啊?(累)那咱们坐下来,但是它们的体力还是很好。好不容易挨到下午,都快饿晕了,鹬饿得浑身发软,没力地威胁蚌,蚌渴得不行,但还是不肯示弱。孩子们,现在这样的状态就叫什么?”以此水到渠成理解了“筋疲力尽”这个词语。最后通过情境创设“这时候,远远走来一个人”引入故事的结尾,相机理解“喜笑颜开”。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并不是机械地反复朗读,而是创造性地运用。再由教师利用恰当的点评与鼓励,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自信心,更能强化语言的运用和表达能力。
四、畅谈启示,拓展延伸
学到这里,学生对寓言的寓意已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收获与启示,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课堂教学的所有设计都应以提升学生能力出发,衔接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学理,才能有效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此基础上,进行课外拓展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其他寓言作品,并介绍其中一两个故事,比如《伊索寓言》《中外寓言》等等,变学生的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也可通过组织学生续写寓言故事,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之,每一则寓言的教学都需要深入研究。只有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重视“语用”,且求同存异,始终以生为本,才能展现寓言的魅力,才能让学生习得知识的同时,获得正确的审美感知、深刻的人生启迪。
作者简介:江苏省昆山市裕元实验学校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