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花如雪满天飞

2018-01-04 08:30刘雨东
城乡建设 2017年24期
关键词:潍坊风筝

■ 刘雨东

纸花如雪满天飞

■ 刘雨东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时下,放飞风筝在潍坊已经成为一种四季皆可见到的时尚。

潍坊又称鸢都,是著名的世界风筝都。一年一度的世界风筝大会就在这里举办。在位于白浪河畔的风筝博物馆里,我追随着风筝的足迹,探寻并追忆着她在历史长河里的悠悠印痕。

风筝南方称“鹞”,北方称“鸢”。据史料记载,风筝的发明人是汉朝的韩信。传说公元前190年,楚汉相争,汉将韩信攻打未央宫,利用风筝测量未央宫下面地道的距离。而垓下之战,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韩信派人用牛皮作风筝,上敷竹笛,迎风作响,汉军配合笛声,唱起楚歌,楚军听到了乡音,思乡心切、人心不稳、斗志涣散。结果,楚霸王一败涂地。这就是中国早期风筝的应用,多与军事、通讯和气象有关,也是成语“四面楚歌”故事的由来。

风筝真正成为人们娱乐游戏的玩具进入民间,大约是在唐、五代时期。同时,它还是一项很好的体育锻炼。在明清时期,清明放风筝已成为一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并延续至今。

我对风筝最初的印象,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的童年时代。那时候还是计划经济时期,风筝也是稀缺之物。加之经济拮据,我们这些贪玩的孩子们不得不自己动手扎制。

先是找来镂空的竹竿,用镰刀切成长短不一的细条,既不能太粗,影响飞行;也不能太细,支撑不住身架。然后,用油灯或蜡烛轻轻地把竹条烤弯成一定形状或弧度,比如制作蜻蜓的翅膀时就需要烤,再找来细铁丝、细线、自制的浆糊和牛皮纸。这个纸的好处是韧性好、不易碎,缺点是颜色不美观,好在我们这些孩童只注重有胜于无,也就不考究那么多了。

印象中也只会制作这一种,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平面风筝。先做成一个“米”字形外形,再配上由两块大长竹条做成的一个翅膀,再连接上用布条做的尾巴,于是一个风筝就做好了。我们围在一起,按照分工精心地做着,心中充满了憧憬和希望。风筝做好了,就拿到村外的场院或麦地里去放飞。

风筝越飞越高,在空中飞舞,我们在地上快活地跑着、喊叫着,疯子一般。

风筝越飞越高,似乎都望不见踪影了。正在得意之际,忽然吹来一阵大风,拴在风筝上的线被扯断了。断了线的风筝,失去了线的牵制,在空中抖动了一下,便晃悠悠地随着风向向下飘落。我们大惊失色,也不顾挽线了,飞快地向掉落的方向猛追,心中的委屈可想而知,有的小伙伴甚至都哭出了声。

好在有风的依托,风筝摔得还不是很惨,至少还没有粉身碎骨。拿到风筝后,经过简单的修复,又在小伙伴们含着泪花的笑声中飞上了天。于是,我们又像以前一样快乐地唱着、跳着、笑着,风儿把我们的欢笑声传得很远很远……有时候,从早晨玩到下午还不想回家,直到等来父母的喊骂才作罢。

伴着儿时的记忆,我用心聆听着风筝博物馆里讲解员的精彩介绍。

中国最早的风筝是由古代的科学家墨翟制造的。据《韩非子·外储说》载:墨翟居鲁山(今山东青州一带)“斫木为鹞,三年而成,飞一日而败。”是说墨子研究了三年,终于用木头制成了一只木鸟,但只飞了一天就坏了。墨子制造的这只“木鹞”就是中国最早的风筝。

到了宋朝,风筝已有很大发展,品种增加、性能提高,与人民生活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的“百子图”中都有放风筝的场面。

大约500多年前的明代,风筝就已传到朝鲜,后又陆续传到日本、东南亚、欧洲和美洲。

到了清朝,玩风筝之风更盛。

在中国,北京、天津、潍坊、南通等都是著名风筝产地,都有重要流派的传世佳作。潍坊风筝扎工精美、画工别致、造型新颖、构图合理。它还吸收了木版年画的某些特点,博采京津画技之长,线条优美、色彩鲜明,善以夸张的手法,突出主题。

如今,每年的四月中旬,潍坊都要举办一年一届的国际风筝盛会。1988年,第五届国际风筝会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从此,每年都要吸引来自世界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爱好者前来竞技和交流,也为潍坊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时下,风筝已成为潍坊大地上一道靓丽风景,已成为市民闲暇时的普遍娱乐活动。看着那在夜空中闪闪发光的夜光风筝,此情此景,怎不令人留连往返?怎不令人遐想万千?

潍坊市住建局)

猜你喜欢
潍坊风筝
风筝飘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千里风筝一线牵
“筝”艳潍坊四月天
在手账中为风筝比心
四月春光看潍坊——潍坊“三大盛会”侧记
风筝之都潍坊
学做风筝
潍坊 巧用资源做好加法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