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8-01-04 08:19:20吕慎金李富宽
临沂大学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体系动物

吕慎金,李富宽

(临沂大学 农林科学学院,山东 临沂276005)

动物医学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吕慎金,李富宽

(临沂大学 农林科学学院,山东 临沂276005)

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我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专业之一。随着国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规划,这就更需要高等农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改革与创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需要,同时也是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历史使命之一。临沂大学动物医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办学与积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为动物医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依据。

动物医学;人才培养;创新创业

临沂大学作为一所区域性的综合性大学,自2002年在师范教育基础上合并原山东省临沂农业学校(1945年成立的专科院校)后开始设置农科本科专业。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在动物医学专业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较好的做法。区域性高校作为培养地方农业人才的摇篮,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主动融入到服务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人才是其首要的任务。临沂作为山东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级市,其畜牧业发展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因此,如何立足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更好更快地培养现代畜牧兽医人才是一个重要课题。作为区域性综合性大学,临沂大学培养的畜牧业人才不仅服务于鲁南区域,还可以扩展到日照、枣庄、济宁以及苏北的徐州、连云港等地市,具有巨大的市场及发展潜力。现以临沂大学动物医学专业为例,结合近15年的办学探索、改革以及实践,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等方面阐述,为提高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因地制宜更好地培养现代农业人才提供帮助。

临沂大学农林科学学院动物医学专业自设立以来,立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致力于建设融入式协同性多元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1],在专业教育基础上,构建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2],能够服务区域畜牧业经济需要和人才需求,充分落实“四个融合”,即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点与面的融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不断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3]

一、指导思想

(一)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是加强动物医学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深刻把握动物医学教育教学的特点、规律。把理论研究成果作为动物医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从动物医学生产特点、经济社会要求和农科人才成长规律出发,加强教师队伍的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能力建设;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突出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教学环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强化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同时,根据分类指导的原则,不断扩大学生学习与选课的自主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提升自己的价值。使学生锻炼成为满足经济社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创新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4]

(二)认真调研分析人才需求

根据指导思想及改革思路,在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时,我们进行了多年的调研。为使调研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组建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组成的队伍,共同完成调研工作。近5年的调研活动涵盖了行业管理部门如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和本市、县级畜牧兽医局;省、市农业科学院;省内农业高校;省内设置畜牧、兽医专业的综合性高校;省内设置畜牧兽医专业的高职院校;此外还包括省内外龙头企业、有代表性的养殖场及毕业生代表 (如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当前从事畜牧兽医生产一线从业人员存在着文化水平偏低、技术素质不高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此,在综合性地方高校设置该专业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极为迫切,学校应该从各个层面上加强农林类专业建设。

同时,我们对畜牧行业人才需求情况也进行了多年调研。结果表明,畜牧兽医生产一线急需大量从事畜禽饲养、饲养销售、兽药营销、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除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外,还更加注重职业道德、人文素质和爱岗敬业、创新创业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表1:畜牧兽医专业从业人员素质现状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定位

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只重视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较少关注甚至忽视了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提出本专业以学生成才为导向,以应用能力与职业素养培养为核心,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本理论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扎实的职业发展基础和职业素质,掌握动物保健与疾病防治相关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职业技能与技术,能胜任动物疾病防治、动物防疫与检疫、动物疾病实验室诊断、宠物疾病诊治等岗位工作,能够在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和业务部门、科技服务机构、畜牧养殖企业、进出口检疫检验部门从事生产管理、产品研发、技术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具体定位过程中,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一)理论研究定位

结合动物医学生产特点、经济社会要求和农业基础人才成长规律出发,根据专业教育的规律性和特点,创建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理论体系,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引导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改革实践,丰富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教学理论。

(二)教育教学管理定位

以人为本,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创造优良的教育教学运行方式和运行机制,创建优良的精神环境,塑造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精神之“钙”。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定位

不断吸收动物医学科学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广泛吸收动物医学生产应用技术和实践经验,保持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富有时代性。[5]

(四)教学方法手段改革定位

以计算机网络化为支撑,多媒体教学为手段,探讨网络交互式、课堂讨论式、开放讲座式、小班互动式多种教育教学方式,探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多样化教育教学方式,建立多样化的先进适用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体系。

(五)师资队伍建设定位

建设一支具备教学、科研、技术开发与推广能力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具备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技能熟练、实践教学管理水平较高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一支高水平和高效率的行政管理队伍,创建一支结构优化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6]

(六)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培养具有扎实的动物医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具备熟练的生产技术,懂得生产经营管理的应用型高素质专业人才。学生通过四年的学习与训练,能够具备独立从事动物医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的能力,成为满足动物医学经济社会要求的“专业应用型人才”[7],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畜牧业经济社会要求紧密对接。从学生的内在要求来说,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充分提升自己的价值。

三、人才培养模式方案制定与改革

多年来,为了创新动物医学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深入贯彻落实了“四个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制定了培养方案。

(一)积极贯彻落实“四个融合”教育

1.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多年来,不断推进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创新,持续推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2017年,完成了最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遵循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教学理念,贯彻系统传授和探索研究相结合,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的专业建设指导思想,重组、优化、更新教学内容,构筑科学的课程教学新体系,强化各专业课程群建设。根据学校统一部署,进一步压缩通识必修课的学分与比例,相应增加了通识选修课的学分及内容,强化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并根据学生特点与分类培养的策略,设置不同模块开展针对性教学。[8]根据动物医学专业特点,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到培养方案中,进一步深化了创新创业与专业教育融合的理念。综合新的培养方案,其特点是:重视专业基础及核心课程设置,教学内容适应性强,进一步强化分类培养与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进一步增大学生选课的自由度。

2.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创建演示性实验、案例教学、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五个层次”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建立先进的理论实验教学体系。探讨书面考试、答辩式考试、实际操作考试和平时考核等多种考核方法。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基础,建设科学、高效的实验教学管理软环境,实现实验教学管理的人性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以本专业进行的案例教学为例,教学中将兽医临床中的一些实际病例再现给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结合具体案例,通过讨论、分析、思考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9]

在实验室开展理论实验的基础上,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主要形式有: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如蒙山草鸡系统培育技术开发、沂蒙黑山羊系统选育、小尾寒羊母性行为观测、动物生理指标测定、动医疫病的实验室诊断、宠物医院实习见习等系列项目,进一步强化理论教学内容。其二不断扩展校外教学基地建设。本专业建立有20多个稳固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主要是依托本地的金锣集团、江泉农牧、龙盛集团、汇融农牧等,然后是规模养殖场、养殖户、农村生产经营合作社等。这些基地可以为专业开展校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供条件。校外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保障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实。通过协助企业开展多种生产经营活动,如肉鸡肉鸭养殖生产经营、饲料生产的加工与检测等,参加畜牧兽医技术开发和技术推广服务,如参加肉羊养殖技术培训、送科技养殖知识下乡入户等。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的生产中,在生产与实践中检查、验证教学与实验的理论知识。[10]

3.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在对动物医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第一课堂的课堂教学是最主要的内容,我们设置通识教育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等,通过第一课堂的教学形式,将传统、经典的理论知识以讲授的形式传授给学生。比如在第一课堂教学讲动物繁殖课程时,先从最经典的繁殖理论开始,中间插入动物繁殖学的历史及繁殖学最新发展,讲解克隆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结合人类生育进展,融入了最新的动物繁殖知识,在其中又贯彻了科学家们的创新精神、质疑能力,敢于挑战权威的思想;同时,在课程讲授中,注重学生的观察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全面发展。

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教学而言的,是指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围绕第一课堂组织相关的教学活动。动物医学专业特别加强了第二课堂建设,比如让学生参加开放性实验,将资源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兽医临床实验室、农业生物工程等多个实验室建成了专业开放性实验室。各实验室在开展正常实验教学以外,为“互联网+”、大学生科技创新、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等提供必要的实验材料、场地、仪器设备、技术支持等。[11]另外一种是建立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体系,如大学生动物保护协会、小动物医师协会和课外科技兴趣小组,使学生充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以上系列培养内容,做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融合。高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第一课堂固然重要,但其在授课时间、内容与方式等方面的局限性在所难免,而第二课堂则能够以科学的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从多方面、深层次提供积极有效的平台。因此,本着育人为本的精神,抓好第一课堂的教学改革和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12]

4.点与面的融合。以两支导师队伍为“点”,科学引领成长成才。一是在学院范围安排专业教师担任学业导师,以1:4-6的师生比,根据学生特长和兴趣科学规划、指导学生发展,主要内容包括科技社团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科研训练、参与各级各类专业竞赛。[13]二是班主任和辅导员队伍精心指导、辅导学生。我院将每年新引进的博士,根据专业划分,承担相应专业学生的班主任,以1:1-2个班的比例,承担学生所有的日常管理工作,对重点学生给予重点关注,以助其成长成才。专职辅导员则从全院角度出发,发现培养学生干部、统筹学院学生工作。

动物医学专业以培养方案的创新课程为“线”,全程贯通能力与素质提升。一是构建“素质——能力——知识”三维创新课程体系,分别开设了“素质提升”“能力强化”“知识拓展”三类创新课程。专业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精心设计课程内容,实行30人左右的小班上课,通过多种形式增加知识传授的灵活性,增强教学过程互动性,鼓励教师尝试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二是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职能,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沂蒙大讲堂、学院举办的博士论坛等讲座论坛的基础上,开拓企业家论坛,企业创始人解读市场导向、人才需求等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外名师来学院讲学,提升其文化底蕴与专业素养。

以三类项目实施为“面”,全面覆盖学生训练。一是精心设计创新训练项目群对动物医学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开展自由主题沙龙、院级模拟论坛,引导、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各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校级本科生创新论坛,培养、促进学生创新素质。二是邀请国内外专家开展专业的强化训练,构建了畅通的对外交流体系,包含暑期夏令营、暑期大学生实践、国内交流等层级。三是打造特色科技社团文化活动,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搭建多种特色活动平台,重点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增强学生荣誉归属。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按照区域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专业建设规划,以学生技能和专业素质发展为最终目标,依照“基础实、结构优、能力强、素质高”的基本思路,以“能力”为核心,以“应用”为目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走“校企合作培养办学、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并重、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协同培养”的办学渠道,积极构建突出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1.坚持“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根据专业面向领域,构建动物医学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按照“出口”设计教学计划,确定质量标准,以此规范教育教学过程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

对动物医学教学计划根据实际需要及时进行全面审核、修订,重点突出生产领域需要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培养。

2.完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更加注重把握社会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动态和市场需求变化。我们在执行中瞄准行业或领域去思考问题,增强长期发展的能力。为此,我们邀请代表性企业参与教学计划的制订和教学全过程。

订单培养从入学开始的专业认识、人生规划等方面引进企业主管的课程,满足学生步入大学开始明确学习目标,设计好自身职业规划。

根据下页表2的课程设置,通过企业参与学生培养,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行业现状、企业管理、市场现状等内容,学生参加工作后可以很快进入角色,为单位所用。

3.强化“产学研”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能够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适应社会多样化需求的应用型实践创新人才。多年来,动物医学专业重视基础知识体系及动手实践技能的培养,突出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了产学研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采用了分阶段互动式的多模块培养方式,结合产学研科研项目和企业应用设计了基础模块、综合模块及可重构模块,各模块在设计时考虑了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课程与企业岗位的对接、科研与生产的对接等要素,强调各模块的专业性、技术性、实用性、系统性、综合性和复合型等特质。

(三)人才培养体系的课程体系建设

畜牧养殖业生产的集约化、科学化的飞速发展,要求专业教育从以学科知识为目标的传统教育模式向以岗位能力为基础的现代职业教育模式转轨与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转变,将专业建设与产业需求紧密结合,并根据产业需求,细化专业方向,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与课程体系[4],在构建课程体系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

一方面学校要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签订培养用人协议,与企业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到教学内容要求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协商制订,进行订单式培养[5];另一方面,学校派出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深入了解行业和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确定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以此构建具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使培养目标更符合社会需要。

学校负责进行系统的理论与技能的培养,根据企业的特点,以需求为导向,以就业为目的,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目标培养,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明确的方向,由企业负责实践环节的落实,真正做到校企结合。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其中,要求学生具备创业思想及创新精神。

1.优化“双证课程体系”。在专业技术方面将职业教育、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其中,做到学业、技能、职业三者的有机结合,同时在个性发展和创造性方面提出相应的要求,兼顾学生的差异性,实现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多证书相融合的教学体系建设。

表2 企业班教学计划进程一览表

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构建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于一体的应用型人才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三层结构、双证结合”课程体系结构,即形成“基础平台+专业技能模块+实践教学平台”的课程体系。

2.强化能力平台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设置为体现“就业需要——确定岗位——确定能力(技能、技术)——确定课程——确定项目载体”的原则。每一岗位专项能力由一个系列课程(5—7门主干课程)教学进行培养,形成系列课程链路。岗位系列课程模式:把职业岗位要求的一项专门技术看成是一项任务,以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形式设计成一个贯穿学业全过程的链路课程;以问题中心的科目课程打好技术知识和能力基础;以项目为载体的综合实践课程培养职业需要的技术能力。

职业岗位基础平台:包括基本能力平台和通用能力平台。主要由6门课程组成:德育教育、体育与保健、大学英语、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综合素质训练。

职业通用能力平台:主要由5门课程组成:动物病理学、动物微生物学、畜产品加工学、动物传染病学、动物生产学、专业英语等。

职业岗位能力平台:根据主要岗位群/方向进行划分,每个岗位/方向主要由下列课程组成:(1)动物疾病防治(行业执业兽医师)方向,开展动物内科学、动物外科学、动物寄生虫病学、动物传染病学等综合项目实践。(2)宠物饲养与疾病防治(宠物医师)方向,开展宠物美容、宠物饲养管理、宠物疾病诊断、宠物疾病防治综合项目实践。(3)动物疫病防疫与检验(动物疫病检验员)方向,开展动物病例的剖检与诊断、病毒的分离培养和鉴定、血液的常规检验、综合项目实践。这三个模块递进学习,又相互促进,如同植物的根系、主干、枝叶,根系越发达,主干就越粗壮,枝叶才能茂盛。“双证结合”是指职业资格证书或行业认证证书和毕业证书相结合。

四、结语

长期以来,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刚性强,实施的教学管理制度措施多,学生缺乏自由自主的选择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培养。另一方面,教师授课水平、指导实验水平较高,但缺乏相应的实际生产技术,经营能力,管理经验,创新精神及创业思想,结果是教师学生只能在课堂内、实验室内教学,脱离农业经济社会生产实际。学生虽经过课堂教学、生产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但缺少实际的科研能力、生产技术及经验。通过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紧密联系生产实际,提升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水平,为学校加快建设全国知名、区域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型大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1]李喆.建设创新创业型大学的思考[J].临沂大学学报,2015,37(3):1-8.

[2]王悦,张海清,等.大学农学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7):177-178.

[3]张华,任晓明.传统与现代动物医学交融助力都市型兽医人才培养[J].高等农业教育,2016,4(4):60-61.

[4]杨萍萍,徐瑞雪,崔言顺.动物医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2(2):59-61.

[5]张雪梅,赵鹏,等.基于个性化发展的动物医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6,44(5).

[6]杜东菊,邵海龙,等.动物医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10):255-256.

[7]刘文强,张秀省,等.地方院校农业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1):97-101.

[8]张希胜.以学生为中心,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完善人才培养链[J].大学(研究版),2015,(8):15-21.

[9]毕可东,徐玉,迟良邹.动物医学实习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措施[J].高教学刊,2016,(21):183-184.

[10]吕升义.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临沂大学学报,2013,35(5):22-25.

[11]陈宏涛,孙守钧.农学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4,9(9):78-80.

[12]郑冬梅,张喜春,李奕松,史何新.本科生科研训练效果的实证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12):74-77.

[13]王宏军,周铁忠,等.动物医学专业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3,(5):166-167.

[14]刘恩允,周川.学术主导、分类驱动、协同推进——我国大学院系治理机制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7,(8).

Reform and Practice on High-quality Applicable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l of Animal Veterinary Major

LV Shen-jin,LI Fu-kuan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Linyi University,Linyi Shandong 276005,China)

China is a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country.It is self-evident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s vital to the China.Agronomy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majors in higher education.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agriculture raised by Chinese government,it’s necessary for higher agriculture education to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to improv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and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It is also one of the historic missions in the modern agriculture of higher education.The animal veterinary major has existed for many years in Linyi University,so there is a wealth of experience in guiding ideology,target location,scheme making,the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mode,the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n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which will provide the basis for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in veterinary medicine.

Veterinary medicine;Talent training;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辛琳琳

G642

A

1009-6051(2017)06-0105-09

10.13950/j.cnki.jlu.2017.06.012

2017-09-28

临沂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实验区项目(2015)

吕慎金(1975—),男,山东罗庄人,临沂大学教授,博士;李富宽(1977—),男,山东费县人,临沂大学讲师,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应用型课程体系动物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辽宁丝绸(2022年1期)2022-03-29 00:59:06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48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动物捉迷藏
有趣的动物
幼儿园(2015年2期)2015-07-13 08:25:45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