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结合,写好记叙文

2018-01-03 09:42李云
作文周刊·小学五年级版 2018年36期
关键词:山村里现场感鲈鱼

李云

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

(节选自课文《钓鱼的启示》)

我先说

“我”钓到了一条大鲈鱼,父亲看过手表后却让“我”把鱼放回湖里。为了把当时的情景真实再现出来,作者先写出了“我”与父亲的对话,接着对当时的环境和“我”的心理进行描述,把父亲的坚决和“我”放鲈鱼时的依依不舍凸显了出来。这里的语言、环境与心理描写结合的写法,使整个片段更具有现场感,也更利于结尾启示的抒发。

该你了

我是一个山村里走出来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跌倒疼痛,却害怕別人的歧视。好在同学们都还不知道那是我的父亲,我也尽量躲避着父亲,每到他来时,我就离得远远的。

但我内心害怕被别人识破和歧视的恐惧却日复一日地剧增。终于有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甭叫人家都知道了,会嘲笑我……”

父亲脸上的喜悦一下子消失了。在漆黑的夜里,只有父亲的烟锅一红一红的。良久父亲才说:“我去还是去吧!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这些日子,正是猪长膘的时候,不能断了粮的。”

(节选自莫言《拾馒头的父亲》)

小小提问

父亲为了解决猪饲料的短缺,去“我”就读的学校拾馒头。在继续去拾馒头,还是到此打住的问题上,“我”和父亲的观点是不同的。聪明的你能看出,作者记叙这个情节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吗?

猜你喜欢
山村里现场感鲈鱼
山村里花奶奶的幸福生活
Walking on Fire
舌尖上的四鳃鲈鱼
一叶舟
“淳朴寨子”,一个品牌的形成——我在小山村里启动了“消费扶贫”
强化新闻记者的现场感 提升电视新闻的影响力
写出新闻的现场感
牛庆花,山村里走出的“电商玫瑰”
电视新闻现场感初探
现场感:电视新闻报道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