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培
童年就像河里的一束束浪花,有水平如镜的平静,有微微泛起的涟漪,也有汹涌澎湃的波涛。童年是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对了,同学们,大家知道爸爸妈妈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吗?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在我六岁的那年深秋,第一次看到在田里耕地的拖拉机。那时我们不知道是拖拉机,在村庄里听到它那轰隆隆的声音,觉得好奇,便约了最要好的伙伴,朝那“轰隆”作响的田地走去。
我们一路跌跌撞撞地走到那“轰隆”跟前,着实吃了一惊。但见高大的“轰隆”上面坐着一个人驾驶着它,高高的烟囱喷出一股股浓烟;浓烟过后,一道道新翻的土壤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潮湿而松软的土地仿佛大海的波涛,等待着农人施肥下种,来年定是好收成。“轰隆”从我们眼前经过,威武得就像一位凯旋的将军在指挥着千军万马,宽阔的履带后面就是被它征服的“敌人”。于是我们来来回回地跟在它的身后,直到夕阳落山,这才想起回家。
由于年龄小,我们竟忘了回家的路,不知摔了多少个“咕噜”,跌了多少跤,迷迷糊糊地朝着村子的方向走。四周出奇的黑,不远处的树林里传来一声声猫头鹰阴森的吼叫,恐惧与饥饿袭上心头。就在这时,看见前面闪出两缕忽明忽暗的灯光,远处隐约传来母亲的呼喊声。我们仿佛看到了救星,放开喉咙哭喊起来,母亲这才找到了我们。听到我们说长大后也开“轰隆”后,母亲没有责怪,反而夸我们有志气。母亲一手揽着我的屁股一手打着灯籠,就在跳跃的灯光映照下,深一脚浅一脚地踏上了回家的路。
(选自《潍坊晚报》,有删改)
小编点读
“轰隆”原来就是拖拉机,童年的一幕幕真是太有意思了!文章多用白描手法,朴实而细腻,尤其是对回家路上的环境描写,真实地描绘出“我们”的心情。同时,作者还尽可能原汁原味地将故事之美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不由自主地对简单质朴的田园生活心生向往。
你有过忘记回家路的经历吗?说出来给大家听听吧!
知识链接
中国拖拉机的起点以“东方红”拖拉机的诞生为标志。1958年,新中国第一台东方红大功率履带拖拉机诞生;90年代,我国第一个国产大功率轮式拖拉机专业生产基地在“一拖”建成。1962年4月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壹元券上有一位女拖拉机手,她叫梁军——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