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2018-01-03 11:22艾琛
科教导刊 2018年30期
关键词:名人校本德育

艾琛

摘 要 在国家对高校教育大力扶持的新形势下,该文分析了“地方名人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背景,依托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从课程目标的设定、课程内容的编排、课程实施的构想与课程评价的建议四个层面着手,构建高校“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跨出高校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重要一步,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推动高校校本课程构建的探索。

关键词 地方名人 德育 校本课程 开发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10.047

Development of the Mor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bout "Local Celebrity Culture" Research

——Taking Zhejiang Agricultural Business College as an Example

AI Chen

(Zhejiang Agricultural Business College, Shaoxing, Zhejiang 312088)

Abstract The new situation of university education was surging under the support from the nation. This paper was take Zhejiang Agricultural Business College as an example,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of develop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bout "Local celebrity culture". The research elaborated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objectives, contents,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which aims to structure the mor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t was an important step of develop the mor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mprove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n both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 local celebrities; moral education;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以促进师生发展为宗旨,“学校作为主体对各种资源(包括地方文化)所作出的一种积极选择和开发” 。[1]地方名人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独具优势的德育资源,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在坚持“树人成德,行知达材”的校训精神指引下,应充分挖掘绍兴名人文化资源,开发实施校本课程,紧抓学院德育教育,努力打造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科科都是育人教育课的局面,推动学院“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建立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模式,有效实现隐性思政教育,以提高学生竞争力为核心,展现学院教育的独特性和自主性,促进学院教育工作取得新进展和新突破。

1 “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现实背景

首先,国家政策的引领导向,“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是推动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开创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模式的极好途径。校本课程是凭借学校、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学校的现实条件和师生的实际需求为导向而构建的课程,依托地方名人资源,开发切合实际的校本课程对在高校实施德育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能有效实现对高校学生的隐性思政教育,创建学校特有的德育品牌,构筑高校学生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积极进取的理想信念,高尚优良的道德品质和模范代表的文明举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教育改革的发展机遇,“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符合我国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工作要求。能迅速将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的“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落到实处,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努力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利用地方名人资源,围绕“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各高校应分层次开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合理开发具有本校特色的“地方名人文化”德育课程。

最后,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适应21世纪我国高校培养具备一定文化底蕴的高素质人才目标的需求。2017年初《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提出要将文化传承作为一项重点任务“贯穿国民教育始终”,[3]引导中国人增强文化自信,名人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地方名人的认识越具体和深入,对当地的情感就会越真诚和深厚,依托熟悉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于学习、生活中亲身感受体验地方名人的精神风度和崇高品格,通过榜样引领和日常践行,形成自身的人格素质和品德修养,促进高校学生的健康、和谐、全面发展。

2 “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应紧跟国家政策,积极响应教育改革,从地方名人资源中探寻德育的“打开方式”。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地处的绍兴,是一个有着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也是著名的名士之乡,从古至今贤士云集、各领风骚,有着丰富的名人资源,汇聚成了灿烂丰富的绍兴精神文化。这里有治水的夏禹,复国的勾践,商贸奇才范蠡,哲学先师王充、王阳明、刘宗周,绘画大师徐渭、陈洪绶、王冕,史学大家章学诚,民主革命先驱徐锡麟、秋瑾、鲁迅,教书育人楷模蔡元培、竺可桢、陶行知、陈鹤琴,翻译学家杜亚泉,经济学家马寅初和农学家吴觉农,这里还有大禹陵、兰亭、沈园、王羲之故居、鲁迅故居、蔡元培故居、秋瑾故居、周恩来祖居等历史名胜古迹,以及名人历史故事孝女曹娥,刘阮遇仙等等。这些绍兴地方名人,在历史的长河中,在各自的领域里,散发着自身独有的魅力,现如今,构建“地方名人文化”校本课程,将激活千年的名人精神,启迪莘莘后辈的道德认知。

2.1 课程目标的设定

德育校本课程的目标是指“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水平”。[4]学院在开发“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之初,应按照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制定课程学习目标,统筹构建课程教学目标,推动教学活动按照既定的发展要求,有效指导德育校本教材的内容选取,准确把握德育校本课程的实效性。

具体课程目标设置如下:第一,实现对地方名人文化的初步认知,通过观察、学习地方名人的高尚情操、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文化精神,激发学生对名人文化的学习兴趣,提高认知程度;第二,实现对地方名人文化的深化感悟,让学生在熟悉的名人文化基础上,接受德育实践活动,让德育教育可感可知,培养学生爱乡土爱先贤的品质,于潜移默化中接受地方名人文化的内涵,主动沿着先辈的脚步,自发探寻发展的路径;第三,实现对地方名人文化的热爱内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地方名人文化,让学生以地方名人为荣,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感和民族情操,以乡土名人为榜样,自觉践行发展优秀的思想道德修养;第四,实现对地方名人文化的创新传承,利用地方名人文化资源构建德育校本课程,丰富了德育校本课程的内容,拓展教育素材,创新教育形式,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和感知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树立文化自信品质,激励学生做地方名人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

2.2 课程内容的编排

完善的配套资源建设是校本課程开发的首要条件,而校本教材的编写是配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名人文化闪耀着地方精神的光辉,传承着地方名人的气息,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地方名人文化”校本教材取材源自越地名人,绍兴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史上人才辈出,有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等等,通过实地走访、网站查询、图书搜索,并对资料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分析,归纳出绍兴地方名人具有的共性精神品质和思维方式,形成了独具绍兴魅力的文化内涵,提炼出从古至今绍兴名人身上的“爱国情怀、孝顺父母,严谨治学、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哲学智慧、志存高远、正直廉洁”的道德精神。

因此,教材的内容编排上应按照历史发展顺序,围绕名人特有的精神进行编排,如“爱国精神”的德育内容上,安排“爱国诗人”陆游,“抗倭英雄”姚长子,“爱国文人”李慈铭,“民主革命家”徐锡麟、秋瑾,“为民族事业三改志愿”的鲁迅;“孝顺父母”的德育内容上,选用“孝德部落首领”虞舜,“孝心感动天地”的曹娥;“严谨治学”的德育内容上,编排“学识渊博”的马叙伦,“物候学家”竺可桢,“核物理学家”钱三强的典型事迹;“艰苦奋斗”的德育内容上,选取“青藤道士”徐渭,“方志学家”章学诚作为典型代表;“无私奉献”的德育内容上,采用“近代的大慈善家”经元善,“近代图书馆事业开创者”徐数兰为热爱的事业无私奉献的事例;“哲学智慧”的德育内容上,“心学的集大成者”的王阳明,“道家自然无为”的王充,“儒家学者”马一浮是极好的名人典范;以及“志存高远”的德育教学内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卧薪尝胆”的勾践,“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为国为民”的邵力子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都是可以选用的素材;在“正直廉洁”的德育内容上,“一钱太守”刘宠,“清廉德简的枢密使”杜衍,“立朝刚正不阿”的王十朋均为优秀范例。

同时,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和办学定位,在德育校本教材编写中重点介绍在农业,商贸业以及工匠精神方面有突出作为的典型地方代表人物,让学生以名人为榜样,自觉向名人看齐。“一生心血为茶来”的现代农学家吴觉农,他信念坚定,努力奋进,为实现实业救国、科技兴茶的目标而不懈奋斗,为中国茶叶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具有德育教育优势的绍兴农学、茶学名人;有“商贸奇才”之称的越国大夫范蠡,他在商贸经营中的“因时察势”“利缘义取”“富行其德”,表现出的聪敏睿智、讲求道义的道德品质值得我们效仿学习;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具备“工匠精神”是当今时代的召唤,越国的工匠代表“铸剑鼻祖”欧冶子,他一生精益求精、专注耐心、一丝不苟、淡泊名利的为铸剑事业奋斗,打造出流传千古的数柄名剑,成就了其辉煌的工匠人生,大家应不断追寻先贤的足迹,提升自身职业道德素养,力争成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工匠。

2.3 课程实施的构想

2.3.1 积极创设“地方名人文化”育人环境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的校园环境建设紧紧围绕“名人文化”开展,在校园内已矗立着鲁迅、蔡元培等人的铜像,各教学楼均以绍兴文化名人命名,学生的寝室内张贴着名人事迹,学院的绍兴名人文化长廊充分利用图片、文字展示了着数十位绍兴文化名人的生平简介及主要成就,这些校园物质文化景观深深印刻着“树人成德、行知达材”的校训精神。现学院已创设了一个充满地方名人文化气息的校园,体现着学院的文化底蕴和深层积淀,让学生随时随地都能了解,观察绍兴名人的精神风貌,做到对地方名人文化的初步认知和深化感悟,进而热爱绍兴名人,将绍兴名人的精神内化于心,最终外化于行,形成热爱先贤、学习优秀的精神品质。

2.3.2 着力打造“地方名人文化”教学模式

首先,开设“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选修课。课程教师一方面依托校本教材,另一方面根据所受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报纸新闻、教学短片、电影片段、图片网页等课堂教学资料,完善校本课程课堂教学环节的实施。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课程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精神素养,名人文化教育资源中的德育精神,对树立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起到了巨大的激励、引导作用,是学生应该传承和发扬的宝贵地方名人精神。

其次,进行地方名人文化宣讲活动作为课程的有效补充。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现已组建由学者、教师、学生组成的层级清晰的名人文化讲师团,定期向全院学生宣传名人事迹,于身边的良师益友中获取高尚品德智慧,切身做好地方名人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

2.3.3 有效开展“地方名人文化”实践活动

首先,开展与地方名人相关的校园艺术特色活动。以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国精神、志存高远为主题,广泛开展地方名人主题征文、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准备素材中加深对地方名人精神的感悟和理解,增强名人文化的感染性,让学生在参与中探究名人崇高的价值取向,道德追求,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等,实现地方名人文化精神的传承发展。

其次,开展与地方名人相关的社会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反思地方名人文化校本课程的实施目的,如探访名人故居和名人纪念馆、博物馆,在名人生活过的地方细细品味名人的足迹,加深对名人精神的体验,表达对先贤的敬意,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再如,组织学生进行名人事迹采访,透过自身探究式采访活动,透彻了解名人生平经历,于故事中学习名人精神。

2.4 课程评价的建议

2.4.1 评价方式上,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

第一,突出过程性评价,重点关注德育校本课程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提高和发展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课程学习,社会实践过程中的变化,并予以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升自我,在自我提升中传承和创新地方名人精神。第二,需要在评价中结合心得体会、活动成果等多种方式和渠道,了解学生的习得和感悟,参考过程性的学习成果,对学生的习得进行终结性的评判和认定。

2.4.2 评价主体上,自评与互评结合

“自评”是学生对自我进行评定,通过自我的反省和反思,发现问题,不断改进;与此同时,评价主体还可以是教师、家长、同学等组成的评价团队,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多维度的“互评”,为学生所学找问题、提建议,以促进学生道德品质的真正提高。通过自评和互评的有机结合,深入剖析问题,更有针对性地快速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3 对“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考

校本课程应着重突出校本化,构建学校的品牌特色。高校的“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校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将几千年滋养的地方名人文化底蘊,播撒在万千学子的心中。

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现已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探索,今后,关于如何更好地开设校本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构建高校“大思政”的教育模式,系统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以达到“树人成德、行知达材”的教育目的,任重而道远。

绍兴市教育科学2018年规划课题:“地方名人文化”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项目编号:SGJ2018058

参考文献

[1] 刘正伟,李品.论基于地方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J].教育发展研究,2006(17):14-17.

[2] 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EB/OL].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2016-12-09.

[3]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26/c1001-29049653.

html,2017-01-26.

[4] 王国林.依托国学经典 开发校本德育课程[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3(8):24-26.

猜你喜欢
名人校本德育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名人摔跤后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
书画名人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