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虹 徐玉洁 罗文萍 杜晓娟 杨琦 史婧儒
摘 要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动员大学生入党和入党教育的中有着种种困难,为保证为党组织输送和培养优秀青年党员,需要在党建工作模式中做出改变以迎合时代潮流。现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为试点,建立学生党建工作型社团,以支部老师为指导,以学生为工作主力,形成以学带学的动员和再教育的工作模式。在此基础上,打造了新媒体党建宣传平台,开展了多形式志愿服务活动和优秀同学演讲分享活动,以从视、听、行、思等多方面全方位影响青年党员预备力量。
关键词 党建工作 社团型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10.046
Innovative Research on Community Party Building in Colleges
REN Hong, XU Yujie, LUO Wenping, DU Xiaojuan, YANG Qi, SHI Jingru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Sichuan 611137)
Abstract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s many difficulties in mobilizing university students to join the party. In order to ensure the transportation and training of outstanding young Party members for Party organizations, we need to make changes in the party building work mode to cater for the trend of the times. With the experimental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s a pilot project, a student party building working association has been established. Guided by the teachers of the branch, and taking the students as the main force, the work mode of mobilization and reeducation with learning and learning is formed. On this basis, the new media party building propaganda platform has been built, and many forms of voluntary service activities and excellent students' speech and sharing activities are carried out in order to influence the young Party members' preparatory power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seeing, listening, doing and thinking.
Keywords Party building work; community; new-media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我们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大学的扩招政策,在为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提供了更多资源的同时,也给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因此,我们应主动应对挑战,迎合时代的潮流,探索出新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基于此,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为试点,立足于新时期的大环境,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际出发,以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为依据,不断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理念和工作方法,希望能真正地提髙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能真正促进大学生党员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并通过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其成为党的优秀后备人才。
1 社团型学生党建工作模式
1.1 以学生为管理和实践主力[1]-[5]
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主要集中在动员、发展大学生加入共产党,但造成了支部正式党员人数少而动员的人数多,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为例,每年入学新生600多人,新生申请入党的同学与全院新生的比例约为1:3,高年级参与入党积极分子考核的人数每年达一百多人,而实际学生党员人数少。除此以外,还面临着高校党员再教育工作困难的问题,体现在再教育的层次低、作用小以及工作模式不健全上。导致部分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的现象出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也就无从谈起。
总的来说,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创新旨在解决党建人员数量少、学生党员党性修养不足、管理监督机制缺乏的问题。建立起以学生为管理和实践的主力平台或团队,指导老师把握团队发展方向,专攻管理层学生,掌握好少数的积极学生的思想动态、培养好这些学生的党性修养,再通过学生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发挥先锋作用,以此達到一带二、二带四、四带八的效果。此外,以学生为主力更能够发挥其主动性,集众人之智,合力解决在工作、活动中面临的问题,也更能降低我党在普通学生中的神秘性或误解。
1.2 新媒体为主要宣传方式[6]-[9]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促进了各行各业的革新与发展,涌现了许多“互联网+”的新兴模式。高校的党建工作也应与时俱进,结合互联网、新媒体开创新的模式,以占领高校思想高地。在新媒体时代,全国的高校公共网络平台的建设面临机遇和挑战。现在微信公众平台已经覆盖到全国各大高校,据不完全统计,已开通1000多个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大学生党员、预备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可借助微信,规模地、主动地、快速地传播思想、理论与政策,而无须受制度、体制和其它繁琐程序的制约,无论是工作场合和对象、教育方式与手段还是信息获取与传播,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从而为大学党建教育提供了崭新的、破除时空限制的理论实践平台。
为利用微信的多动能、便捷、用户数量等优点,改变传统学生党建工作的形式,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也由学生为主力,打造微信公众号——临床先锋人。在微信平台中建立党建平台,其中主要包括党建要闻、继续教育、先进典型、先锋服务、互動交流、考核评价机制、信息公示七个方面。将全国党建要闻集中,方便学校学生了解时事政治;将单一的文字改造成音频、视频或图画等形式,寓教于乐;宣传组织各类志愿者活动、支部的日常工作情况;进行入党积极分子入党服务咨询与多种形式的网上党建活动,如网络微言比赛、网络知识竞赛、网上征文、图片征集等活动,将学习的先进知识、思想与实践服务相结合;建立党的理论知识题库,作为学生党员、预备党员以及积极分子平时自测,巩固课堂知识,在课外也能随时学习;将微信平台作为普通同学与党支部沟通交流、相互监督和反映问题的大本营和便捷渠道。
1.3 以志愿活动及演讲分享为主要培养模式
学生党员或是志在入党的同学身体力行参与各类志愿者服务活动。常见的活动有走进养老院关爱老人、今天我值班、义诊活动等。另外,还有学院学生党旗先锋队牵头,通知招募校园讲师,联系学校,提供课件、后勤支持的“蒲公英行动”,将中医药文化带到中小学校,从娃娃抓起,形成良好的中医学氛围。
但是光有“做”的活动还不够,新时代需要复合型、全面发展的人才,我党发展和培养的新鲜血液也应跟得上时代的步伐。演讲分享不仅能够培养发展对象的表达能力,也能让正式党员从中把握住演讲者的思想动态、修养层次,既增加了二者之间的交流机会,又培养出值得信赖的、可独当一面的青年人。故我院仍由学生党旗先锋队组织先锋八分钟演讲比赛,使观众了解认识优秀积极分子的风采和思想,更有利于动员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我党,加深对我党的认识与理解。
2 新型学生党建工作实践中的困难之处
2.1 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尽管有老师指导团队的发展,社团型的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仍面临着每年新学期到临时的新老队员更替,学生领头羊对整个团队的风气氛围、发展态度、思想意识影响较强等问题。以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为例,多数同学对自己的专业都较为热爱,对学生工作和入党问题关心较少,导致加入学生党建工作团队的学生较少,虽然换届选举时须得指导老师的同意,但几乎是在矮个子里面找高个子,学生管理质量良莠不齐,个人党性修养参差不齐,极容易导致青黄不接,影响接下来一两年的学生党建工作。
2.2 学生团队的综合能力
社团型模式意味着队员的流动性很大,而以学生为主力的管理和实践活动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多人协同发挥个人多方面能力才能达到较好的综合效果。由于希望动员更多同学参与进来,在学生个人资质上没有较多要求,主要凭借兴趣爱好。许多新加入的同学也没有坚定的入党信念,信念的缺乏会使其在主观能动性上有所欠缺,以致影响最终的收获。在培训队员的综合素质上,近几年多依靠传帮带的形式交接任务以及处理工作的基本能力,若要加强、拓展如新媒体运营方面的能力,就鲜少有较为快捷的取经方法,只能依靠学生自己摸索或得过且过,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3 学生团队社会资源缺乏
校外志愿服务通常需要提前和主管部门联系,学生党员在没有老师等负责人员的推荐或担保下,通常不易取信于人,甚至不容易见到主管。以中医药文化进中小学活动为例,前期学生踩点,自己去联系学校,多数不能进入校园,少数被告知需要学校的公函或情况说明等,双方交涉费时费力,不利于活动的开展。中期由学院各老师向熟悉的学校或者班级推荐中医药文化传播课程,开展地点增长迅速。后期主要由学生继续联系已经做过活动的班级或学校,开展新课程。但没有以学校为单位向地区学校发出邀请和合作意向,单由学生和指导老师的微薄之力,无法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此外,由于社团型学生党建工作是学院试点,活动参与人员几乎限制在同一学院,在影响学生课业的同时,也无法收纳多方人才,发挥不同的专业能力专长。以学生为主力的模式还会有专业知识不够全面、课堂展示能力缺乏专业指导的弊端,会对中医药文化事业的传播造成阻碍。
3 结语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是一条探索之路,在实行新模式的过程中,都会遇到阻力,但并非有阻力就一定不可行。学生党建工作模式似一块璞玉,需要不停打磨,不断地克服困难,才能革新使其符合时代要求。
项目来源:成都中医药大学校基金项目“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研究”(项目编号DJYB1705)
参考文献
[1] 王宁.新时期环境下高校学生党建的困境及解决措施[J].公共管理,2016:3-4.
[2] 姚志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党建工作[J].前沿,2006:5-6.
[3] 叶建林.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抓党建[J].政工学刊,2009:8.
[4] 薛喜发.党建研究要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务[J].学理论,2009:15-17.
[5] 张响珍.高校党建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学习月刊,2009:12.
[6] 冯鑫.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教育的策略与途径探究[J].思政探讨,2011.96(6):45.
[7] 王庚.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8):84-86.
[8] 王中坚.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党建工作的研究与实践[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27-29.
[9] 梁礼明,刘现鹏,翁发禄.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基层党建工作路径创新探索[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4(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