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场作文“鲜眉亮眼”

2018-01-03 20:49李斌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7年20期

李斌

曾有参加过高考作文阅卷的专家在高考交流会上说,在高考作文阅卷时,因为任务大,时间紧,很多作文阅卷老师都在用“三眼阅卷法”阅卷。即第一眼看开头立意是否准确,结尾深化是否到位;第二眼看文章结构是否完整,内容是否充实;第三眼看文章的亮点和创新之处。这句话可能并不能完全代表高考阅卷的真实情况,但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高考作文阅卷老师在六月骄阳下近乎枯燥机械的阅卷时,如何能让他们关注这“第三眼”,是考生能否在高考作文这道高考分值最高的题目上有所突破的关键。下面是我在实际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总结和思考。

一、 通过文章,让阅卷老师看到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想想古代科举制度就是以一篇文章来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一篇文章何以能判断一个人是否能够胜任国家的各级官吏?大概是一篇文章就能让阅卷官看到文章背后人的品德和才能吧。

想想我们的行文也是如此,我曾经出示了这样一段文字: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的名家李长之在《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中,对司马迁于他所处时代的另一代表性人物汉武帝进行过比较。他注意到这两位历史名人有共同之处:“汉武帝之求才若渴,欣赏奇才,司马迁便发挥在文字上。汉武帝之有时而幼稚,可笑,天真,不实际,好奇,好玩,好幻想,司马迁也以同样的内心生活而组织成了他的书。”所谓“幼稚”“天真”“好奇”“好幻想”,正是“童子之心”的表现。

对于司马迁的“好奇”,西汉扬雄《法言·君子》早有评价:“多爱不忍,子长也。”“子长多爱,爱奇也。”因此才取得“《太史公》,圣人将有取焉”的非常成就。扬雄所谓“爱奇”,后人或直接称赞其“好奇”。欧阳修《帝王世次图序》说:司马迁“博物好奇之士,务多闻以为胜者”。徐孚远《史记测议序》也写道:“太史公志大而好奇”,“包举广矣”。

——《史家的“童心”》王子今

然后我问学生,你们认不认识王子今,学生纷纷表示不认识,而后我又追问,那么你单从这篇文章你能看王子今是一个怎样的的人?有人说是很有见识,有人说很有创意,有人说很有积累。是呀,高考的作文阅卷老师也是通过你的文章认识你这个人呀。你一笔一划的书写,让阅卷老师知道你是一个认真的人;你的结构清晰,让阅卷老师看出你是个有条理的人;你的语言精到,让阅卷老师认为你是一个睿智的人;你的材料丰富,让老师发现你是一个知识丰富的人。

我也因此进入了一个迷宫,或许在某个不起眼的路段会凭空出现一堵墙,指不定在哪个不经意的角落就会有一个陷阱。呵,那就顺其自然吧!绕开了这堵墙,爬出了那个井,也许还有某条沟渠在等着我,管他呢,不与他纠缠,只知道前方。我相信,只要走在脚下的路上,就能到达我的世外桃源,那里的人已经在杀鸡斟酒为我接风,我只需顺其自然的慢慢走下去,走出迷宫,走到尽头,走到终点!

学生在这篇习作中用生动的比喻,幽默不失睿智的语言,轻松不失严谨的心态展现出了一个当代中学生在面对未知人生的从容,面对层层困难的淡然。在隽美文字的背后,阅卷老师看到的是这样一个鲜活生动的少年,除了赏识还能有什么呢?

总之,明确一个道理,你的文章就是代表你自己的个人形象,像去参加面试一样,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写文章,展现你的风采,这必将得到分数的回报。

二、 阅卷老师要的是看法,不是简单的是否正确

作文的立意也是抓住老师眼球的一个重要方面。现在某些学生的立意毫无新意,根本没法抓住老师的眼球,我曾经在上作文课时,在黑板上写下这样一句名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让学生根据文章提出自己的观点,很多学生的立意都是书籍的重要性,问问行文思路,也大多是读书如何重要,读书了怎么成功,不读书怎么失败,正反对比得出结论。这样的文章如何能够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呢?

面对这些大而宽泛的话题,很多同学选择了去判断正误,而这些话题的正误其实无关紧要,比如你判断我们需不需要智慧,需不需要理想?这样的话题完全没有意义。所以,阅卷老师要的是你对这个观点的态度和看法,而不是简单的判斷是否正确。

例如上面的名言,不应该简单的同意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应该从多角度去谈谈对待这一观点的看法。例如是否所有的书籍都是进步的阶梯?什么样的书籍才能称之为进步的阶梯?想要进步、成功光有书籍可以吗?这样才能打开自己的视野,引起老师的注意,只要不偏离关键词,从自己的理解入手,必能写出不落窠臼的佳作。

在提出新颖观点的同时,不要忘了明确的你对观点的理解。一般采用下定义法、分类别法和讨论法:

下定义法分为内涵和外延两种方法。内涵法就是直接从种概念、属概念、种差的角度进行概括如:分享就是把自己的拥有的预存在别人那里,在需要时可以取回甚至附加利息的理财方式。外延法则是用具体的事例明确观点的方法。

分类别法则是把一个具体的对象从不同角度分成并列或对比的类别,从而分别论述突出重点,体现思想的方法。如:我所谓的理想不是那些空无方向,又无实际意义的幻想,而符合自己实际情况,能够实现的具体目标。

讨论法则是假想一个和自己讨论的对手,通过双方的对话交流甚至辩论达到说明道理的目的。如:也许有人会说:“在这个网络化发展的时代,纸质的书籍早就失去它存在的意义”,这种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

三、 为阅卷老师设置路标,引导发现文章的闪光点

高考试卷是通过扫描投影在电脑里供阅卷老师批阅的,长期批改必定会造成视觉疲劳,所以我们同学在尽量把字写大的同时,还要通过合理的分节方便老师快速的把握你的行文思路,然而要进一步让阅卷老师把握你的思想脉络,最好的方法是有意识的通过句子和语言为阅卷老师设置路标,使得阅卷老师更简洁快速的发现行文的亮点。例如下面这篇学生的习作:

关 注

①入题:原来,“关注”了百姓,自然也拥有了票房。

②现实:这年头,普通老百姓受到了空前的“关注”。

③原因:他们最为关注的,究竟是百姓的脑袋,还是自己的钱袋?

④后果:如果眼里只剩下老百姓的偏好和上亿的票房,会带来什么呢?

⑤比较:幸好,我们仍有一些清醒的“牛虻”,他们的真诚和勇气不时戳着时代精神的迷失之痛。

⑥办法:由此看出,真正的关注,不是迎合,而是引领。

⑦形象:不禁想起《伊索寓言》中的一则故事。

⑧呼吁:如果一个民族只知关注“地下”而不去仰望“高处”,也就只能让精神永远匍匐于大地了。

作者用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或过渡或总结的词语和句子,为阅卷老师勾勒出了一条完整的思路线索,这样的文章当然是阅卷老师喜闻乐见的文章了。

而大多数人仅是逃避书籍。凭借优越的环境,如今娇好的比以往都多。没有书本的熏陶,没有书本对灵魂的充盈,所谓的“女神”无非是玩着狂蜂逐蝶把戏的牺牲品。我们再也贡献不出一个莎乐美,温莎公爵抑或是柳如是这样的风尘清荷。灵魂饥渴,精神舞弊,这个时代渴求与书的邂逅。

读书并不是一件特别崇高的事业。它的义务是给予人们一种可能,让沸腾的湖水归于平静,让浑浊的江面激起思想的浪花,让人们与灵魂于雨巷中邂逅,注视着对方的双眸,纵情一吻……

《读书是一场邂逅》

在行文时,能够较好深化主题是一个重要的得分点,可是如何让自己的语言更有条理更有气势却难倒了许多考生,而这时文段中的语束不仅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更能较好的引导阅卷老师发现你的思路和不凡的观点。如在这个语段中考生用了“而但多数人仅是……如今……”“没有……没有……所谓的无非是……”“并不是……而是……让……让……”等语束使得文章齐整有气势,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

所以我们可以在行文时合理的使用过渡句,总领句或总结句,同时多用一些何谓、反观现实、究其原因、诚然/固然、然而/但是/话又说回来、当然说到底/往深处想等这样表意鲜明的词语使得老师轻松把握你的思路,顺利找到你的亮点,轻抬双手为你多加几分。

四、 让阅卷老师在结尾处看到一个有思考有视野的你

文章有三宝“凤头”“猪肚”“豹尾”即开头精彩、中间充实、结尾有力,结尾能否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也是提分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般的结尾以收束总结,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为主,有个别也会采取升华主旨的结尾,但要让自己与众不同就要换个角度来表达。如:

不是我们没有好的作品,也不是作者的作品中不能有抒发心声,展现人品的文字,而是被现代,被伪道德将原有作品的格调给扭曲了啊!或将人们的创造力,心声狠狠地扼杀了!是太多的禁忌,太多的规范斩断了那双会写出心灵纯净的手。

幸运的是,我们的人品还在,那颗冲破禁锢牢笼的心还在,并且我们新一代青年也在为言心声而努力着。“如果有些事你不去做,就永远不知道可以超越什么。”这是莱芜市大王庄中学的初中生贺文浩创作的校园青春小说《单车百合》封面上的一句话,这部小说是他的语文作业。他老师总结作文就是从小处着手,写身边的人和事,并且是真心真事。看到这里,你有没有提笔写出自己心声文章的冲动呢?

朋友,别忘了我们写文章的那颗初心,别忘了拿出自己的个性,写出自己的心声,别忘了周国平曾说过的:“我手写我心!”

在大多数同学都在发现社会的问题,体悟人性的丑恶时,我们可以选择把视线聚焦在社会光明美好的一面上,看到希望,看到变化,用积极的心态去看待人、社会、文化。这样更能吸引阅卷老师的关注,在理解表达上别出机杼,见思考,见视野。

能够阻挡商业化娱乐化浪潮的唯有内心的宁静。它使你在嘈杂中聆听蟋蟀的歌唱,它使你在拥挤中获一方净土,它使你在喧嚣中,握住生命的细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内心修篱种菊,何畏环境的嘈杂?

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商业化不是洪水猛兽,娱乐化不是风水先生;我们生活的多样性、丰富性都要歸功于此。北岛所言是为了反思它,从而更好地控制它,是为了保有人类之初的细腻。

删除生活中累赘的细节,保留生活的细腻。活着,做一个细腻丰盛的人。

《删除细节,细腻地生活》

读书之用,在于它指导生活,帮我们生活的更加充实,更有意义,而非使我们囿于书里的世界,对现实生活视而不见。我们要爱书、勤于读书,要心灵明净,却也要读以致用,方能充分体现读书的价值。可现实却是,一些人打着:接近生活“的旗帜大肆宣扬”读书无用,甚至“读书有害”的奇谈怪论,窃以为实在是物欲横流下浮躁社会的一大病症。若一切只是为了“入世”还有何德育素养可言?若一切只是为了物质要求得到的满足服务,心灵难保不会秽乱芜杂,开卷有益,非关物质前途,向关乎你我心灵的走向。

还是要读书,心灵才不至于干涸颓废。

《开卷有益》

所有事物都是可以辩证看待的,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入手看待事物总会有失偏颇,而很多考生的观点大多数单项的,如要坚持理想,要欣赏他人或者要善于改变,如果能在结尾处从辩证的角度充实以下观点,必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删除细节,细腻地生活》这篇习作主旨是主张删除生活中过多的细节更细腻的生活,反对商业化的侵蚀,但结尾处却并不把商业化一棍子打死,提出不拒绝,而是反思和控制它使它丰富人生的观点,使得论证更合理更有说服力。而《开卷有益》这篇文章则在主张多读书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提出要把书学以致用的观点,使得文章更圆润有张力,同时更能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作文贵在新意更贵在“心意”,让阅卷老师看到你的用心,见识你的思想,发现你的新意,感受你的不同,使你在众多考生中成为那与众不同的一个,抓住阅卷老师的“第三眼”,那么你必将收获心仪的分数,让语文助飞你的大学梦。

(作者单位:江苏省郑集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