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婷
[摘 要] 分析施工阶段跟踪审计质量的风险因素,主要有审计人员业务能力风险、审计业务规范性风险、审计业务复核机制风险。以R项目为例,考虑风险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的管理控制措施对跟踪审计结果的影响,提出切实有效的风险控制的管理建议,以促进高校基建项目跟踪审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 基建项目;跟踪审计;质量;风险;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3. 023
[中圖分类号] F23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23- 0040- 02
0 前 言
当前高校内部审计力量薄弱,对于较大金额的基建项目,大部分高校在施工阶段选择委托中介机构协助进行跟踪审计。而目前跟踪审计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跟踪审计质量复核和评价体系未建立使得高校基建项目跟踪审计质量不高,引起了广泛重视。
1 施工阶段委托跟踪审计质量风险点
1.1 审计人员专业素质
施工阶段高校聘请的中介机构的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招标时一般具有较强的工作经验,而由于基建项目建设周期长以及中介机构的盈利性质,导致实际参与项目的跟踪审计人员频繁更换,中介机构的跟踪审计人员素质水平不能得到保证,审计质量不高。中介机构在跟踪过程中的成果最后均需高校审计管理部门复核确定,这也要求高校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
1.2 审核时效及关键控制点
高校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特别是跟踪审计相关制度、流程不完备,审计实施过程中经常出现工程签证、设计变更、工程款支付等审核不及时的现象,工程变更单等的下发,跟踪审计延迟收到或未收到的情况。社会中介机构的审计人员兼有其他项目,不能常驻现场参与各关键控制点。审计人员对关键控制点的把握不准,对现场存在问题未能及时取证或取证不准确,影响竣工结算审计结果。工程各相关方管理能力薄弱,签证不及时,工程资料归档不完整,重要经济签证资料缺失,造成损失。结算审核中,因为手续不齐全或不规范,签字不全、缺失、跳号、事后修改、提供造假等变更单及签证造成结算难以界定,跟踪审计过程中有把事中审计拖成了事后审计的情况出现。
1.3 审计成果准确性
因取证不准确或审计人员素质等原因使得跟踪审计出具的审计结果不严谨,工程量的计量和计价依据不足,工程量计算错误,单价偏高,支付工程进度款时现场未达到合同约定条件或支付缺乏支撑材料。有些中介机构的审计组长,为顺利推进工作或与施工单位存在利害关系,一般审完后直接出具正式意见,这导致跟踪审计的结果完全受审计组长水平和能力的限制,可能导致意见不准确或给建设单位造成巨大的损失。
1.4 独立性
跟踪审计流于形式,审计目标偏离,把跟踪审计纳入建设单位管理范畴,遇到问题要求审计先表态,管理和监督不分,审计相对独立性原则缺失。高校内部制度、流程不规范,项目管理部门越权管理跟踪审计人员,跟踪审计人员被迫听从管理部门发出的指令,审计人员成为管理部门下属的造价咨询人员,丧失了审计的独立性和监督功能。高校内审人员无法正常履行审计监督,审计独立性不能保证。
2 某高校R项目实例介绍
2.1 某高校R项目教学办公楼项目概况
某高校R项目两栋办公楼,总建筑面积44 034m2,地上主体五层,地下二层,该工程建安造价12 000万元,工期2年。学校成立基建项目部,内审部门派审计人员常驻现场,并聘请某中介机构实施跟踪审计,投标时中介机构项目组配备成员6人,土建专业4人,安装专业2人,其中造价工程师3人,高级工程师3人,3人具有15年以上工作经验,其他3人均具有相同或类似项目经验。
2.2 施工阶段跟踪审计现场实际遇到问题及控制方法
(1)项目建设初期,主要为土石方工程,中介机构派出人员均为土建专业,项目后期需要安装人员时,投标时的项目安装人员因其他项目无法常驻现场,中介机构更换项目组人员。整个施工阶段,中介机构以多种理由更换项目成员,资料交接不到位,导致现场人员不清楚现场实际,签证审核考虑不足,后期跟踪审计资料部分不全。常驻现场人员由投标时6人变为3人,土建专业2人,安装专业1人,工作经验缺乏,变更、签证审核依据不充分。
为改进跟踪审计实施过程人员配置的问题,高校内审部门要求中介机构增加工作经验丰富人员,确实无法增加人员,签证变更的审核必须经现场人员、项目负责人、公司负责人三级复核,内审部门有派驻现场代表审核之后交由工程科负责人审核把关,严格执行多级复核制度。现场人员考勤记录及项目组成员配置、跟踪审计审核质量列入跟踪审计考核评价指标中,与跟踪审计服务费用相关联。
(2)现阶段没有统一的跟踪审计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未制定相应的跟踪审计管理制度和办法,没有统一的标准。高校跟踪审计相关制度、流程不完备,项目初期经常出现流程混乱,对工程签证等因各种原因相互推诿。
学校出具R项目现场管理工作手册,明确现场签证、认质认价、变更等工作流程。为实现学校对R项目的有效监督管理,实现审计工作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学校与跟踪审计中介机构合作开发跟踪审计监管平台,实行网络公开流程,完成审批确认流程,产生电子档案库。跟踪审计平台规范了各个单位的职责,管理和监督分明,对职责有交叉的工作重点突出。
(3)未认真核实变更、签证真实性。如:施工后期在刷好涂料的墙面上开洞,造成墙面污染。施工单位以恢复墙面为由,要求在原有墙面上重新打磨墙面、批2遍腻子,刷2遍涂料。办理现场签证后,施工单位并未按照签证内容进行墙面处理,只是在污染的墙面上刷了涂料进行遮盖,这比签证的做法少了几道工序,明显不符合签证内容,只能计取刷涂料部分的价款。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实地察看、询问、分析,确认工程变更、签证是否真实发生以及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深入工地现场,采取拍照、摄像等方式,再现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流程程序、机械人力、材料投入等情景,为准确、客观地计算工程价款收集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解决工程结算、决算审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争议问题提供证据资料。
3 跟踪审计质量风险建议防范措施
3.1 建立高校内部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
目前跟踪审计质量监督评价体系还不成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①工作效率。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时间,是否能及时参与现场隐蔽工程的计量;是否按时完成变更、签证的审核。②人员配备、出勤及沟通能力。人员是否按照投标承诺配备;项目组成员驻现场情况,是否能配合相关单位做好跟踪审计工作。③审计资料。审计工作底稿能否反应项目的审计工作量,是否清晰明确,审计工作方案是否合理、可操作。④审计结果。专业造价工程师能否出具正确合理的审计结果;审查现场签证和工程变更是引起工程造价变化的主要原因,能否判断签证的真实性、有效性、合理性、完整性、关联性。⑤审计建议。能否提出有效建议改进项目管理,推动工程的顺利进行。
3.2 制定合理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和操作流程
结合高校内部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跟踪审计实施方案和审计流程,并对跟踪审计工作起到真正的指导作用,保障委托跟踪审计人员能够行使职能,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保证审计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孙伟,胡永安,高越嵩.高等院校建设工程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的重点及实施[J]. 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85-86.
[2]冯雪飞.高校建设项目委托跟踪审计监管模式的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16.
[3]黄鹄翔,高校基建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监督控制点分析[J]. 广州航海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0(1):62-64.
[4]唐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跟踪审计质量评价与提升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