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礼 戴翠荣 贺美球 王文涛
摘要:2017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棉花生产工作围绕“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突出“早”字,以加强栽培管理为重要手段,实施“良种、合理密植、浅耙浅播滴水出苗、化学调控、水肥一体化、促早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回收残膜滴灌带、机采棉脱叶和防灾减灾”十大主体技术,提升了棉花纤维品质,提高阿拉尔地区的原棉竞争力。
关键词:阿拉尔植棉区;棉花;纤维品质;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562.0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7)06-0024-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6.007
0 引言
新疆棉花常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公顷左右,已成为我国最大的机采棉生产基地[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常年植棉面积为12万公顷,机采面积6.7万公顷,机采棉占植棉面积的50%~60%;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不但棉花种植面积大、产量高, 而且是该师重要的经济支柱[2]。1996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的1团和8团进行机采棉试验,之后在全疆6个师的25个团场建立机采棉加工生产线[1]。随着机采棉技术的逐步推广,对棉花的纤维品质要求显得尤为重要[3-4]。曾经蜚声国内,各地客商蜂踊而至的阿拉尔植棉区,近几年来,也面临品种多乱杂、皮棉内在品质不佳、销售形势日趋严峻、植棉整体效益下滑、团场经营困难等问题,特别是机采棉中异性纤维严重超标,纤维整体长度、强度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在市场上无竞争优势,卖不出好价钱,用棉单位普遍反映,第一师市场上的棉花纤维短、比强低。因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于2017年围绕“提质、增效”为核心目标,突出“早”字开展棉花生产工作,以加强栽培管理为重要手段,提出实施“良种、合理密植、浅耙浅播滴水出苗、化学调控、水肥一体化、促早栽培、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回收残膜滴灌带、机采棉脱叶和防灾减灾”的十大主体技术提升棉花纤维品质,推进棉花生产工作顺利开展,棉花品质得到明显提升。现将其实施效果和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1 实施效果
据棉花质量公检结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生产的棉花纤维长度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010~2011年棉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8~29 mm,占总量的80.37%;2012年棉纤维长度主要分布在27~28 mm,占总量的86.30%;2012~2013年棉纤维平均长度分别为28.53 mm、28.46 mm、27.70 mm、27.6 mm,呈现逐年递减趋势。2014~2016年度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细绒棉的平均长度级分别为28.6 mm、28.4 mm和27.8 mm。长度主要集中在27~28 mm,27 mm级占比率为28.1%,28 mm级占比率40.6%,29 mm及以上级占比率为18.2%。
2017年与2016年同期相比,在纤维长度方面,30 mm级比例上升30.0%,29 mm级比例上升20.9%,28 mm级比例上升55.2%,27 mm级比例下降48.9%;在断裂比强度方面,S3(中)比例上升4.6%,S4(差)比例下降3.5%。
2 提升棉花纤维品质的十大主体技术
2.1 良种
棉花品种实现 “一主一辅”结构布局,“双30”优良品种种植面积不低于50%。依据2016年棉花质量公检结果,按照长度、比强双29以上兼顾产量抗性和机采性的标准,2017年共种植优质棉J206-5品种为5.13万公顷,新陆中38号为1.67万公顷和中棉所65为1.05万公顷。塔河种业统一供种率在85%以上,良种率为95%。同时加强人工粒选和晒种工作,经粒选和晒种后,种子的发芽率≥95%,破籽率≤2%,净度≥99%,水分≤12%。
2.2 合理密植
2012~2016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的棉花种植密度过高,种植密度为22.5万~27.0万株/hm2,群体过大,棉花生育中后期的透光、通风条件等因素,影响棉花成熟度、内在品质和机采棉脱叶质量。2017年采取降低密度,常规棉收获株数在19.5万株/hm2左右,杂交棉统一采用一膜四行稀植模式,理论密度为16.5万株/hm2左右,收获株数在13.5万~15.0万株/hm2。
2.3 滴水出苗综合配套技术
棉田滴水秋灌、冬翻面積均在80%以上,滴水量900~1050 m3/hm2。一般要求带肥冬翻,翻地后3~5天(重粘土地除外)全面进行平土框平地保墒作业。来年开春,秋灌冬翻条田100%要及时耙地保墒防返盐,并于3月5日前完成。2017年全师浅耙浅播滴水出苗技术应用面积在80%左右,出苗率在90%以上。
2.4 化学调控
棉花全生育期进行苗期3次和打顶后2次的5次化调制,并掌握控早和打顶后重控的原则。一般苗期三次化调,促生根促转化,即子叶展平时用缩节胺30~45 g/hm2进行第一次化调,两叶期用缩节胺15~22.5 g/hm2进行第二次化调,四叶期用缩节胺12~15 g/hm2进行第三次化调。打顶后的两次化调分别是打顶后3~5天用缩节胺45~75 g/hm2进行一次,顶部果枝伸长到7~10 cm时用缩节胺60~90 g/hm2进行一次。
2.5 水肥一体化
全面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施肥量较上年减少150~225 kg/hm2自然肥,降低成本375元/hm2以上。同时施足基肥,基施N肥占20%~30%,P肥占70%~80%,K肥40%~50%。全面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生育期追肥采用高频次、低流量、高强度方式,分12~13次随水滴施。
2.6 促早栽培
播前灌量控制在1800 m3/hm2以内,防止延误播期;并采取“早化调、早打顶、早停水和促早熟”措施,棉株有8个果枝时或7月5日前结束打顶,8月30日前停止灌水,9月15日前实现棉株40%的结铃已经吐絮,有利于进一步采取脱叶等机采技术。
2.7 病虫害综合防治
全师场棉田100%实现统一植保,100%开展病虫害监测与预报工作,用药量较上年减少20%,节约成本150元/hm2以上。
2.8 机械回收残膜和滴灌带
全师植棉地膜全部使用0.01 mm厚膜,且机采棉田采前不揭膜,采后机械揭膜,揭净率在80%以上;滴灌带实现100%机械回收。
2.9 机采棉田的棉花脱叶
机采棉田棉花自然吐絮率在40%以上,日平均温度稳定通过16℃,最低温度在12℃以上,即可喷施脱叶剂,一般喷药时间为9月15~20日,脱叶率达到90%以上。
2.10 防灾减灾
要求及时准备好防风网、防风草把,播后及时打好防风腰带;雨灾后及时中耕,破板结;受灾棉田有效苗数低于70%要进行重播,5月1日前受灾重播原品种,杂交棉改种常规品种,5月1日~5月20日受灾重播要选择早熟品种,5月20日以后受灾田要改种其它作物。
参考文献
[1] 梁亚军,李雪源,龚照龙,等. 新疆快速发展机采棉前后存在的问题比较及对策[J].棉花科学,2017,39(2):2-5.
[2] 王献礼, 戴翠荣,贺美球,等. 新疆长绒棉品种性状分析及其有关问题的探讨[J]. 中国种业,2014(11):28-30.
[3] 史加亮,李凤瑞,王富建,等. 山东德州棉区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J]. 棉花科学,2015,37(5):42-45.
[4] 郭江平,王新江,王俊铎,等. 新疆北疆植棉区机采棉品种筛选试验[J]. 棉花科学,2017,39(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