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凤+谢英慧+张玲+白书军
摘要:为明确IST悬浮剂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及其对产量的影响,设置了田间小区药效试验,在棉花枯萎病发病初期开始茎叶喷雾IST悬浮剂。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棉花枯萎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在32.4%~70.6%,对棉花安全且促进生长发育,可增产12.6%~14.0%,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茎叶喷施防治棉花枯萎病药剂。
关键词:棉花;IST悬浮剂;枯萎病;防效;产量
中图分类号:S435.62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143(2017)06-0021-03
DOI:10.3969/j.issn.2095-3143.2017.06.006
0 引言
棉花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是垦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1]。枯萎病是一种世界性棉花病害,对主要产棉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2]。同样,也对我国棉花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3]。近年来气候的变化、棉田的连作等,导致棉花枯萎病的危害更加突出[4]。枯萎病伴随棉花整个生育期,一般蕾期零星发生,花铃期进入高峰期。该病常造成棉花前期大量死苗,后期叶片及蕾铃大量脱落,甚至枯死。发病轻的田块结铃减少,棉花品质下降;发病重的田块,发病率可高达60%~70%,死苗率35%~40%,一般造成减产20%~30%[5-6]。在发病初期进行茎叶喷雾是一种经济、有效、简便的棉花枯萎病防治措施。但同一地区重复使用单一杀菌剂,导致药效降低,大田效果不稳定,且常规药剂存在毒性大、高残留、对环境不友好等缺点[7];因此,低毒、高效、无公害新型生物农药的推广应用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IST悬浮剂是一种广谱、高效、低毒、安全、内吸性杀菌剂,兼具保护和治疗的作用。因此作者于2016年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8团(北疆)进行了IST悬浮剂防治棉花枯萎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148团1连25#地实施,该地常年种植棉花,枯萎病发生较重,土壤肥力均匀,类型为壤土,pH 7.7,有机质12.4 g/kg,碱解氮78 mg/kg,速效磷16.9 mg/kg,速效钾510 mg/kg,盐分3.0 g/kg。
1.2 供试材料
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45号。试验药剂为IST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3个处理:处理1为喷清水,空白对照(CK);处理2为喷IST悬浮剂300 mL/hm2两次; 处理3为喷IST悬浮剂600 mL/hm2两次。小区面积666.7 m2,不设重复,试验田周围设2 m宽的保护行,各小区设1 m宽的隔离行。于2016年4月28日播种(重播),播种量75 kg/hm2,采用滴灌模式,一膜六行,使用250 cm幅宽地膜,行距为10 cm 和66 cm 宽窄行,株距为9.3 cm,理论密度27.6万~29.1万株/hm2,实际留苗25万株/hm2以上。棉花全生育期滴灌10次,一水一肥,全生育期共灌水5250 m3/hm2、施尿素600 kg/hm2和磷酸二氢钾195 kg/hm2。
施药使用喷雾器(卫士牌WS-16型手动喷雾器)对茎叶均匀喷雾。在棉花枯萎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施,全生育期喷施2次。第1次施药在6月5日(棉花现蕾期),第2次施药与第1次间隔15 d(6月20日)。
1.4 调查方法
1.4.1 调查时间和次数
采用五点取样法,每个点选取长势均匀的20株棉花,每小区固定100株挂牌,于施药前和施药10 d后分别调查棉花发病株率、病害级别,以此计算病情指数、防治效果。9月21日,采用五点取样法对各处理取40株棉花,进行产量测定及剖秆调查枯萎病发病情况,并于10月24日进行室内考种,测定棉花纤维品质。
1.4.2 病害分级方法
0级为茎基部无病害;1级为茎基部病斑占整个茎围的1/3及以下;3级为茎基部病斑占整个茎围的1/3~1/2(含);5级为茎基部病斑占整个茎围的1/2~3/4(含);7级为茎基部病斑占整个茎围的3/4以上。
1.4.3 药效计算公式[8]
发病株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株数×相对级数)/(调查总株数×7)]×100
防效(%)=[(空白對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空白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1.5 统计分析方法
用SPSS 16.0对调查结果进行Duncan差异显著性分析,评价不同剂量处理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效及对产量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棉花枯萎病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各处理枯萎病发病株率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且处理间差异不显著。6月30日各处理发病株率均与6月20日调查结果一致,表明第2次施药控制发病株率效果良好。调查显示,施药可降低枯萎病病情指数,第1次施药后病情指数显著低于对照。从防效来看,处理2(300 mL/hm2)优于处理3(600 mL/hm2),第1次施药优于第2次施药。
2.2 剖秆调查结果
由剖秆试验结果(表2)可知,施用IST悬浮剂可降低枯萎病发病株率、病情指数,但2个药剂处理与对照间差异不显著。处理2的防效为48.9%,较处理3提高了18.6个百分点。
2.3 对棉花产量及其品质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与对照相比, IST悬浮剂2个用量处理(处理2和处理3)对棉花铃重、衣分、纤维长度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该两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棉花单位面积铃数和籽棉产量,它们之间无显著差异。处理3显著提高了棉花的单株铃数,但与处理2差异不显著。IST悬浮剂的施用可使棉花增产12.6%~14.0%。
3 小结
在棉花枯萎病发病初期对茎叶喷施IST悬浮剂,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有效提高棉花抗病性,降低棉花枯萎病发病株率,防治效果在32.4%~70.6%;提高棉花产量12.6%~14.0%。因此,IST悬浮剂是防治棉花枯萎病的理想药剂,可在北疆推广应用,与其他药剂轮换使用。IST悬浮剂经济有效的使用量为300 g/hm2,发病初期开始喷施棉花茎叶,全生育期施用2次。
参考文献
[1] 钟强. 新疆兵团棉花种植适度经营规模分析[J]. 现代农业科技, 2017(10):61.
[2] 张建荣,汪慧娟,吴昊,等. 棉花枯萎病预报方法研究与应用[J]. 棉花科学,2012,34(4):15-18.
[3] 潘光照,何旭平,张敏健,等. 我国棉花枯萎病研究进展[J]. 中国棉花,1999,26(3):9-10.
[4] 张亚楠,王兴祥,李孝刚,等. 连作对棉花抗枯萎病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J]. 生态学报,2016,36(14):4456-4464.
[5] 李明桃. 棉花枯萎病的研究[J]. 农业灾害研究,2012,2(4):1-3.
[6] 陈书珍,曹月婷,刘花粉,等. 10%恶霉灵纳米乳对棉花枯萎病防控效果[J]. 中国棉花,2017,44(5):18-19.
[7] 杨明凤,谢英慧,王进,等. 4.23%甲霜灵种菌唑微乳剂拌种对北疆棉花立枯病的防效及产量的影响[J]. 中国棉花,2015,42(3):22-2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17980.92 -2004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第92部分: 杀菌剂防治棉花黄、枯萎病[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