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颖
(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江西 九江 332400)
小儿腹泻中医护理总结
周 颖
(江西省修水县中医院,江西 九江 332400)
R473.72
B
1004-2814(2017)12-1455-02
小儿腹泻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主要特点,常伴有腹痛、发热等症状及不同程度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度失衡等,直接影响婴幼儿生长发育[1]。本研究对我院腹泻患儿应用中医护理疗效较好,总结如下。
共60例,均为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诊治患儿,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0.5~4岁,平均(2.3±0.6)岁;病程1~5天,平均(3.0±0.7)天。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0.6~4岁,平均(2.1±0.4)岁;病程1~6天,平均(3.5±0.5)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2]:符合西医腹泻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年龄0.5~4岁,急性腹泻病程小于等于72h,患儿家长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加入研究。
排除标准:患有细菌性痢疾,伤寒,阿米巴痢疾,重度脱水,肝肾功能障碍,血液疾病等。
两组均接受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抗炎,止泻治疗。
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①病情观察:观察患儿血压、心率等情况,每天6时、10时、14时、18时测量体温,体温过高者,先行提供物理降温,无效者提供药物治疗,若出现昏迷、惊厥等立即配合医师进行救治;②环境管理:安排舒适、安静的治疗环境,确保患儿良好的睡眠质量,维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空气新鲜,控制探视人员,减少人员走动,确保患儿免受噪音的刺激,同时对患儿日常用品进行清洗、消毒,阻断一切感染机会;③饮食护理:结合病情安排饮食,以流食为主,少食多餐,严格限制喂奶量,延长喂奶间隔时间,待病情稳定,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观察组加用中医护理。①伤食型用滑石粉推拿按摩患儿板门、横纹、清胃等,风寒型用丁桂散敷贴脐部。②取俯卧位,用拇指连续提拿皮肉,即患儿尾骨部长强穴顺着脊柱两侧至大椎穴,日1次。③取中院穴、神阙穴、天枢穴、关元穴,以拇指按摩,每次5min,日2次。然后再次利用拇指按摩足三里、上巨墟、下巨墟,各60下,连续按摩5天。④取神阔穴、中院穴、气海穴、足三里、天枢穴,用艾条温和灸5min,恶心呕呕吐者加内关穴,湿热泻者加以阴陵泉,病程7天以上者加以大肠俞、脾俞、胃俞,日1次,连续治疗5天。
观察治疗效果、病情改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止泻时间)情况。
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显效:症状消失且大便次数、形状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且大便次数小于等于2次。无效: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两组病情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情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 (d,±s)
表2 两组病情改善及住院时间比较 (d,±s)
组别 例 平均退热时间 平均止泻时观察组 30 1.53±0.81 2.21±0.6对照组 30 2.85±0.83 4.03±0.8间 平均住院时间3 4.33±0.77 0 6.13±0.93 t 6.234 9.790 8.166 P 0.000 0.000 0.000
小儿腹泻属中医“泄泻”范畴。病机为外感六注、内伤乳食引起的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调理脾胃功能为治疗泄泻的主要方法。敷脐方中肉桂、丁香散寒止痛,温通经脉,温中降逆,温肾助阳。脐部敷药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捏脊使肌肉处于放松状态,达到疏通气血、调督脉之经气目的。艾灸可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腹泻症状,减少住院时间。
[1]肖宏琴.中医护理在提高小儿腹泻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242-243.
[2]谭滢.小儿腹泻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民间疗法,2016,24(1):90-90.
[3]冯静.小儿腹泻应用中西医结合护理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33):301-302.
2017-08-11